沂水春风(11)
我说:“王安石是反派?”
周伊水说:“说不上,他跟吕夷简应该算同类型。不管怎么说,无法跟欧阳修、苏轼、范仲淹、韩琦、司马光作比较。苏轼阻止青苗法,被贬为河南府推官。韩琦上奏请求废除青苗法,言辞恳切,宋神宗被说动,想要废除青苗法,于是王安石开始不去上朝,宋神宗就说,自己打算废除青苗法是因为青苗法真的不好,不是因为自己对王安石有什么成见,王安石怎么就不来上朝了呢?王安石买通一些人,不停在宋神宗那里说,民间百姓是如何交口称赞新法的,于是宋神宗信了,他驳回了韩琦的奏章,然后王安石入朝叩谢。后来王安石跟吕惠卿反目,并相斗,于是王安石被罢相,然后李定等人开始陷害苏轼。太皇太后就对宋神宗说:‘可能是被陷害的,文人咏诗本来就多情,何必计较?’于是苏轼被从轻发落。王珪希望严惩苏轼,宋神宗没理会。苏轼被贬后,司马光等人也跟着受罚。后来宋神宗想重新起用苏轼,被王珪等人阻拦。又过了段时间,宋神宗又想用苏轼,王珪等人又阻拦,宋神宗就说不能用苏轼那我用曾巩总可以了吧,于是升了曾巩。又过了段时间,宋神宗终于忍不住了,升了苏轼,并在诏书中写了‘人才难得,不忍抛弃’等字样。你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宋神宗死后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她可能受曹太皇太后的影响,偏向于苏轼他们那一派,司马光和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被重用。”
我说:“高太皇太后是宋朝时期后宫里面具有贤德的第三位女辈?”
周伊水说:“嗯。可惜太皇太后死后,宋哲宗并没有善待苏轼他们。宋哲宗没有儿子,死后赵佶即位,他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沉迷于修仙,还没死就让位给了宋钦宗。宋钦宗尊他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北宋亡。赵构建立南宋,称宋高宗。岳飞被重用。后来岳飞被秦侩害死,再后来宋高宗重用秦侩。宋高宗没死,让位给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宋孝宗不喜欢女色,后宫妃嫔很少。宋孝宗时期出了个大人物,朱熹。”
我说:“隔了那么久终于有比较厉害的文人出现了。我以为苏轼他们那一批相继死去后文人便没落了。”
周伊水说:“可能跟政策有关,不同的政策会激发不一样的人才出现。宋孝宗下诏广开言路。朱熹上疏讨论圣学,很得宋孝宗喜爱。朱熹劝宋孝宗,正人心、立纲纪、洗国耻,并让他以德任人。宋孝宗还是听取了一些。后来宋孝宗没死就让位给了宋光宗。宋光宗时期没什么好讲的,皇帝开始昏庸。南宋时期基本效仿北宋末年,没死就提前让位。宋宁宗立韩氏为皇后,这个韩氏有来头,她是韩琦的第六代子孙。”
我说:“韩琦、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引领了一个好时代。”
周伊水说:“宋宁宗立的继承人是赵德昭的第九世孙子赵均。”
我说:“宋太/祖的大儿子的第九世孙?”
周伊水说:“嗯。不过他没有顺利继承皇位,被史弥远破坏了。宋宁宗死后,史弥远假传圣旨立赵贵诚为皇帝,他就是宋理宗。宋理宗死后宋度宗即位,然后是宋恭宗、宋端宗、宋怀宗,南宋亡。”喝了一口咖啡,又说:“我一直觉得‘恩科’是宋仁宗为柳永设立的。”
我说:“什么是恩科?”
周伊水说:“科举考试分三种:常科、制科和恩科。”
我说:“跟察举征辟制的常科和特科一样?”
周伊水说:“不太一样,应该是更完善了。察举制中的常科考生们,主要是通过被举荐的方式送到朝廷,虽然被推举后也会参加考试,但考试只是随便考考,不是主要形式。而且顺利通过考试后不会马上授官职,要先入郎署做郎官。”
我说:“什么是郎官?”
周伊水说:“皇帝身边的侍从官。”
我说:“为什么先做侍从?”
周伊水说:“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考察对方的能力,另一个原因是给他们时间熟悉行政事务。科举制度考试为主要形式,所以常科指的是常设的具有固定时间的考试科目。”
我说:“有些像今天的高考。”
周伊水说:“现在的高考就是常科。科举制度的常科包括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明书科等等。”
我说:“确实跟察举制中的常科不一样了,科目不再以品德命名,我想选取人才的方式也变了。”
周伊水说:“确实变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不再以品德为主,而是才能。明法考法律,明算考算数,明书考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