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15)
kimi 嘴角微翘,“哟,混上粉丝啦。”
“那当然!”正说话间,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也跑过来,抱住刘娜的腿。刘娜的粉丝顿涨,说话越是有底气,”瞧见没,这人气!”
修理好那台顽皮的心电监护仪,刘娜便和Kimi一同离开了病房回到护士站。这里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连在一起,方便大家通力合作。
不多时便会听到护士们在下命令:
“7床是谁负责?”
“医生赶快下医嘱,人家已经住进半个钟头了,医嘱还没下好!”
随后便会听到年轻的医生回答,:“再稍等会儿。”
“正在考虑几个检查要不要做?”
“什么要不要做,这里的检查全是常规项目!”
对于住院病人,办理好入院手续,随后便是由病房护士交代相关的住院事项,接下来安排床位,再之后是医生病房内查看病人、询问病史。医师只有了解到病人的起病、经过和病症、体征之后,再根据病情下达治疗医嘱;而对于住院的病患,多半是较为复杂的病情,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较多,住院医师会在患者刚入院时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达相关检查,第二日由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再进行补充;若是病情复杂严重,所要追查的项目则更加繁多。
这些检查项目也是目前多数患者和家属不能理解的一部分,他们多是希望医生们能够如电视节目上、或武侠剧里的神医,打眼一看便知疾病详情,妙手回春地救治病痛。然而,现实中,医学诊治的进步依靠的正是这些科学的检查项目,有了骨髓穿刺,我们才清楚了为什么有的病会出血、会长期反复发热,才知道了有种疾病称之为白血病;有了影像学,我们才清楚地看到肺部炎症的进展、颅内出血的程度;有了病理检查,我们才最终搞明白了疾病发展、疾病的恶性程度,更精确地下达最后的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刘娜是个热心肠跑过去跟这位刚来医院的研究生讲解,“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因,虽然有些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比较低,但是一旦呈现阳性,对诊断和治疗,就会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不过,就是太贵。上次小蒋做过统计,呼吸科的患儿一进来,就这些病原学,还有其他常规检查,差不多要花掉两千多元,病情再稍微复杂的要四五千,也就是咱们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刘娜用力地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所以,再次通过金钱证明,身体健康才是至关重要!”
“我明年一毕业,也要进入规陪,这么少的工资,这病还真生不起。”听完刘娜的话,小蒋姑娘却是深刻地掂量起自己的未来。“检查费用贵!药也贵!为什么我们的工资这么低?”
“不清楚,这是游戏规则。等媳妇熬成婆,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护士长今个清闲过来视察他们的工作,怀里还抱着个孩子,一只手里端着碗米粥,听到他们谈话,遂教育道,“老老实实工作,医生只能是越老越值钱。”
“这是哪家的娃?有点眼熟。”刘娜凑上前,一眼便认出这孩子是病房的小病号,但孩子手腕上却没有系有带微码的手环。
“她妹妹已经在消化科住院三个多月了。”
刘娜一拍额头,顿悟,“想起来了,这就是三胞胎的老大吧。长得老可爱啦。”
“这是老二!”
刘娜再仔细地盯住孩子,“不愧是三胞胎,分不清!她们仨在新生儿病房起便有了名气,因为他老爸的一句话:三个孩子呢,死一个也无所谓,你们看着办吧。那一刻差点把一屋的医生护士气死过去。他爸既不放弃,也不积极治疗,不交钱,就踏踏实实地送给我们这么一句话。”
“人家是孩子爹,有选择权。”护士长坐到座位上,端起粥一勺一勺地喂孩子,“她妹妹消化科住院呢,听说她们老爹也不管,只有奶奶和妈妈照顾。这些日子,两个大人只花心思在最小的孩子身上,结果老大也病倒了,刚刚住进咱们科。还把老二也带进医院,他奶奶也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在病房里不着其他家长待见。算啦,见她奶奶忙不过来,心里还真不好受,就答应帮她照看会孩子。”
“多温馨的画面,”看着孩子大口大口吞着米粥,笑容颜开地反过来逗大伙,又有几名护士过来参与到抱孩子。
见画面温暖得“一度失控”,刘娜立马掏出手机,“我把这宝贵瞬间拍下来发到朋友圈。”
“别那么闲,发上网,好事、坏事到网上都会变质!尤其是医患之间的事儿。”
“好吧。”刘娜被训斥一顿,只能放下手机,也走过去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