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225)
她揉揉眼睛,看到宁铮正虔诚地拿着鸡蛋学着她的样子,嘴里也是念念有词,只不过是“身康体健、冰清玉洁、貌美如花”,嗯,顺耳,奉九挺满意,接着听到“情深似海、情比金坚、出嫁从夫、从一而终……”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奉九怒了,“这祝祷词到底是为我好还是为你好啊?”
穿着跟她同款白绸睡衣的宁铮很严肃地说,“我好还不就是你好。”
鸡蛋又庄严地滚到了她胸前,宁铮手劲儿更柔,暧昧地转了几转,低声说:“祝愿从此后,饱满浑圆——”
奉九还没反应过味儿,又向下到了小腹,揉上两揉,“三年抱俩——”
再滚到后面……“挺翘——”。
不行了,奉九觉得再忍下去她都能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佛了,真以为自己好脾性?
过个生日还不忘添堵,她刚想起身,就被早看出苗头的宁铮一把压住,他贴近她的身子,脸抵住了她的脸,唇贴着她的唇,当他低声说话时,奉九感到了他的双唇传来的丝丝震动,“九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十八岁生日快乐……”
两人腻歪半天,总算起来了,奉九看看窗外的天,又下了小雨,无奈地对宁铮说:“奇了怪了,自我记事起,每年生辰,非下雨不可。”
宁铮替她参详:“雨水代表财,说明你命里就是大富大贵。”
奉九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自己接了句:“也可能我是东海龙王转世。”
宁铮:“……应该是渤海吧,渤海比较近。”
奉九:“……”
没一会儿雨停了,他们到底还是开车去了棋盘山马场,只不过只有夫妻二人,连副官都没有跟随。
这里是以前宁家养军马的地方,随着宁军军队建设的逐步机械化,军马的数量大为减少,现在只剩这一个已然缩减了很大规模的地方了。
青山环绕,空气清新,绿草如茵。
东北平原上的军马,大部分都是海拉尔三河马,从肩峰到地面足有一米半,如果从头部算起,有的高达两米。
宁铮随即惊讶地听说,奉九会骑马——她们的学校又不是北平上海南京那种贵族式的教会学校,没开骑马课;而东北除了满族女孩,很少有人特意学骑马。
奉九告诉宁铮,那是因为自己的爷爷,唐家老爷子生前爱马,也养了很多匹马,唐家也曾养过一个马场;爷爷过世后,唐度也不喜欢也不懂马的,就把马场转手了。
奉九还说,爷爷个子特别高,比你还高一头,别的人给马喂草料还得扎个板凳,他只要伸伸胳膊一搂马头就能够到。
奉九的爷爷如果按现在的公制度量,就是接近两米了,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非常惊人的身高。
宁铮一听,觉得没见过奉九的爷爷真有点遗憾,他喜欢马,也有很多马经可以说,“那我爹可不行,他以前还得做个高板凳踩上去才能给马治病。”老帅在落草前做过兽医,尤其擅长治马。
说完才想起来,这么说是不是有取笑自己爹个头矮小的意思?奉九忍着当没听懂——不过老帅的确太矮了点。
旁边的驯马师早过来了,宁铮让他给奉九找了一匹个头不高温顺的骝毛母马,奉九想着自己好几年没骑过马了,先适应适应也好,但不用宁铮扶,自己一翻身就上了马,小步徐趋地跑了几圈儿,然后开始加速,可惜这小母马温顺过头了,根本跑不起来。
宁铮放了心,自己也去马圈牵爱马去了。
奉九围着马场跑了一圈后,看到宁铮骑上了一匹玄黑色的高头大马,三河马普遍被毛都是骝毛和栗毛色,像这样纯黑色的太少见了。
奉九眼见着这马风驰电掣一般从旁边飞掠而过,一身的溜光水滑,发达强健的肌肉像是在黑色的被毛覆盖的马皮下流动,长长的鬃毛飞扬在空中,在日光下流淌着油光,神骏优美,不禁有点眼红起来,随即回来找驯马师说了一声,让他给换一匹跑得快的。
驯马师本想不从,但奉九向他保证自己骑没问题,无法,只好给奉九换了一匹也是高高大大的栗毛色雄马,但脾气算得上温和,奉九这才高高兴兴地上马飞奔。
这跑马场真大,一宽一长足有一百多米,围着的一圈儿外围围墙足有六米高,鼎盛时期可以圈养几千匹优质军马,现在也有一百多匹马,只不过还没到放出来的时间,都在马圈里。
奉九刚才进跑马场前,看到跑马场向东就是明长城,上面矗立着明代建造的西营盘烽火台,它发出的迎敌狼烟,位于其他方向的两个烽火台——四方台和歪台山烽火台都可以接收到,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