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682)
李隆基早就知道李林甫口齿灵便,于国朝各项细务了如指掌,是个难得的能吏,可他毕竟从未离京执掌州府,更不曾涉足军政,所以他能说出这番高屋建瓴的总结,实实在在令李隆基刮目相看。
而且,这番话正说准了李隆基长期以来的心结,说得他热血沸腾,豪气干云,夹着方才饮下的烈酒,整个人都有些亢奋。
夜色正好,殿内银烛高照,纵使宫闱局下了大气力除虫,畏寒的虫儿还是见火就扑,成群结队窸窸窣窣在火焰上翻滚,瞬时烧焦成芝麻大的黑点落上金砖。
杨玉听不进李林甫长篇大论,盯着地上密密麻麻的虫尸愣神。
李隆基放开杨玉,站起身,把紫金袍角掖进躞蹀带,仿佛立时要搭弓射箭,两眼精光四射。
“朕从前竟不知道,满朝文武,原来是相国与朕最惺惺相惜!得相国相助,陇右之战,朕信心百倍!”
他搓搓早已麻木的面颊,感到一股久违的痛快,大力挥手。
“我朝开国百余年,至朕继位,方才八面拓边,西接大食吐蕃,北极朔漠,东到辽东,南尽烟瘴,疆域之广,秦汉远不可及。独与吐蕃拉锯数十年,至今尚未终局。此事如能在朕手上了结,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相爷!此番拿下石堡城,朕便要重建碎叶!”
——这是第一回 ,李隆基口中吐出了‘相爷’两个字。
李林甫立刻将头一点,斩钉截铁为他鼓舞。
“圣人必能如愿!”
从李隆基打开吐蕃的话题起,席面上就安静的好像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这时候引出石堡城,更是静谧一片,诸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口。
前朝不论,打从李隆基继位,石堡城所在的青海湖西侧、玉门关及常乐县、瓜州等处,打了丢、丢了打,来来回回没完没了,不少名将,诸如郭知运、张忠亮、肖嵩、崔希逸、盖嘉运等,无不乘兴而去,折戟而归。
扳着指头数数,真正曾经拿下石堡城,而又威名不堕,保持到死的,竟只有信安郡王李祎一人而已。
至于眼下,满朝文武之中正当盛年、素有功绩的武将,皇甫惟明已败走麦城,副将战死疆场,这才不得不给王忠嗣挂了四镇将印。
李隆基以亘古未有的荣耀权柄鼓励他再下一城,可是他呢?却迁延反复,借口母亲病重滞留洛阳,迟迟不肯出兵。
李林甫深知今日这场宴席,乃是李隆基特特为他而设的鸿门宴,为的就是逼他表态赞同开战,并在后面延绵不断的战事中施展财技,供应大军。
他与李玙犄角相抗已经九年,李玙靠贵妃赢一局,靠广运潭再赢一局,竟把他这位首辅逼得退无可退!
昨夜他在琴熏怀里颠鸾倒凤,思路反比夜半独立中宵更加清晰。
只要石堡城大战一开,他就能狠狠甩开李玙,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
第278章 今夕是何年,三
李林甫郑重其事地撩起袍角, 跪倒在李隆基身前。
“圣人,去岁时令混乱,举国三地以上粮食减产, 多处州府开仓放粮,然巴蜀、江淮皆丰收, 长安、洛阳、乃至陇右, 米价均未大幅上涨。现在洛阳的含嘉仓尚有存粮五百八十万石,长安的太仓存粮两百八十万石,全国粮仓二十余座,总计存粮一千两百万石。至于铜钱及生绢,亦为我朝立国以来最高库存。”
他昂起头,像个真正以帝国自豪的重臣那样,慨然放言。
“臣以为, 如要荡平陇西,此刻就是最好的时机!”
“好!”
李隆基喜极而泣,甚至有些后悔这番对话没发生在众人集结的大朝会上。实在因为之前他对李林甫的立场拿捏不定,不敢冒险。
万一李林甫以那三寸不烂之舌力陈国库空虚,不宜开战, 纵然他以天子之尊强行推进, 众人心头亦会蒙上一层令人胆怯的阴影。
李隆基匆匆把殿内诸人逡巡一遍,觉得有李林甫表态,其余人等都无足轻重, 不需要再一一敲打。
他满意地抚了抚花白胡子,预备坐下, 一醉方休。
就在这个时候,李林甫徐徐从袖子里取出一叠奏表递上。
五儿站得远,李隆基不得不亲手接过, 看了两行,满心滚水瞬间冷却下来。
“此话当真?”
李隆基把奏表翻来覆去,好一会儿才抬眼打量李林甫。
——字还是那笔烂字,可这事儿?
“韦郎官身为外戚,本该主动避嫌,却在昨夜与皇甫郎官秉烛夜游,同过崇仁坊的景龙观,甚至在道士房中饮茶,闭门不出大半时辰。”
李林甫说完,看着五儿。
“不仅如此,昨夜太子亦曾见过韦郎官,此节中贵人必然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