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上位记(36)

作者:陆非马

当时宫观一名叫紫冲仙人的道士,此人圆滑,极善谄媚,又炼得长生药,陛下为他迷惑摆布,甚至准他以近臣身份出入朝堂宫掖,以监军之名随大军出战,圣眷浓厚,亘古未有。

然而最后一次随太尉史孟桓出征北燕,凯旋途中道人突然害了恶疾,脸上身上溃烂流脓,无比恶心,梁帝嫌恶,将他驱回出家的宫观,道人病中凄凉,并未有不满怨言,却在死前以丹砂写下红字书,叫道童交由左相刘明翰,呈递梁帝御览。

听到这里,晏昆仑忍不住唏嘘,“不想一代贤良竟死于卑鄙小人。”

他又是忿忿,又是疑惑,“那红字书上究竟写了什么,搅弄得渤京不得安宁。”

张括道:“红字书呈到御前的当夜,梁帝与左相殿中密谈,当时天子近使崔侍御乃忠良贤德之辈,怕道人死后作妖,暗中开启书简,窥知了一个惊天秘闻。”

第23章

“紫冲道人遗笔写道,两军对垒,血战数日,粮草断绝后太尉被迫退守河谷,期间曾搭救被北燕俘虏的蜀王夫妇,蜀王为报恩,赠与信物许诺,来日有需,愿倾蜀国之力助他。”

“那道人将染疾归咎于太尉,以此状告太尉通敌叛国,并罗列其余罪状十条,牵涉此事之人更是近百……”

满目丹砂之红,桩桩件件,字字诛心,崔侍御深知帝王疑心,惊骇不已,仓促之下失手打翻了烛台,将红字书烧了大半。

帝王震怒,将崔侍御下狱,让人日夜看守防范,叫他默出后半部人名。崔侍御含恨捉笔,又不愿忠贤被肆意迫害,伪作了部分人名,又凭记忆将原文暗中誊录一份,交由皇后心腹偷偷携出掖庭狱。

讲到这里,已经无需赘述,因为之后多的是寒心之事。

北燕多勇猛之士,有多难伐,梁帝少年时就领教过,因此第二次伐燕,朝廷走了多半武将。紫冲道人这么一提笔,不过横竖撇捺,便给朝廷几员重臣定了叛国的罪名。

然而涉案武将众多,若激起群愤,后果不堪设想,梁帝心存忌惮,不敢声张,只能先拿一人开刀。

那红字书前头列的头一个人便是大将军章函,梁帝以忤逆犯颜之罪革除大将军职务,流配南诏,中途被羁押官活活勒毙。其女内谏言章冉听闻噩耗,殿上怒斥昏君,被生剜了一目。

再后来,就是南北皆知的史府血案……

张括有些咳嗽,拳头抵着唇,咳出了眼泪。离得最近的晏昆仑递了一杯水,他摆了摆手,眼睛里又红了许多。

“其实都知道,蜀王报恩之事没有确切的证据,根本立不起来的。但陛下忌惮史太尉已久,又生出这种传闻,心里头只会越发记恨。”

晏昆仑砸了一拳凭几,眸中透出不甘来,“可惜了,未能遇上海纳百川的君王。”

他替史孟桓惋惜,何尝不是替自己抱憾。

赵君湲捻着手指,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复刻的红字书是否在皇后那里?”

张括摇头,“崔侍御为人谨慎,他将书简分为三份,前两份由皇后心腹转呈到皇后手中,最后一份确定被别的宫人带出,却不知到了谁手里。”

晏昆仑提着的心放下来,暗暗松了一口气,“那些人算是幸免于难。”

“不是那些人。”

两个年轻人的目光齐齐落在老人脸上,不知为何,先前憔悴灰败的那张脸带了一丝喜色。

张括看着二人,毫不掩饰地笑了出来,“只有一人。”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能猜到一二。”

他看向赵君湲,赵君湲眸光微动,缓缓勾起了唇角,“我和老将军想的恐怕是同一个人。”

二人相视一笑,极有默契地将话按下。

晏昆仑听得糊涂,有些着急,在一旁坐立不安。

老将军离开后,他扯了赵君湲追问,赵君湲也不瞒他,轻快地道出,“是挂冠多年的周国公。”

晏昆仑想不透,“太尉在伐燕之前周国公就已经辞官离京了,红字书上怎会写上他的名字,老道莫不是老眼昏花了。”

这一点,他也看不透是什么缘故。

赵君湲垂头去看冷掉的火炉,好像熄了很久了,炉灰没有半点火星。他不由地伸手去触茶铛,手将将挨拢便猛地一缩。

“你不肯迎她入门,莫非是和周国公有关?”

晏昆仑想起这个,有些讷讷,“你知不知道,无名无分对女子而言,是奇耻大辱。”

“并非周国公的缘故。”赵君湲敛了眼皮,袖底的手捏成拳,“昆仑,我没有把握。”

“你知道老夫人是个什么人,我不常在京,她那样娇纵的人要如何在狼潭虎穴的赵家立足。何况,我选择走的这一步,是穷途博弈,若是回不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