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68)
为了不让外人起疑,这几日吕布仍是如常去给皇帝上骑射课。
而这一日,按照原本约定的时间,吕布早已安排李肃、秦谊等人带着十数名力士,作卫兵打扮,守在宫门旁。而另一边,王允已令闵贡假传皇帝诏书,要董卓前来觐见。
董卓入宫,必然要经过李肃等埋伏的宫门。
此时吕布提醒过皇帝不要外出后,辞别离开,便又往董卓身边去护卫,要往李肃等人埋伏的宫门走去。
是日午后,阴云密布,鸟雀不飞。
长乐宫中,万年长公主的女先生蔡琰午睡中惊醒,素服散发,望着窗外阴暗的天地间,仿佛梦中那一生才是真实,而此时的际遇却是一场梦。
蔡琰胸中情绪难以抑制,挥毫写下了一首长诗。①
诗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
在梦中,她不曾来过长安城,而是在旧籍被羌人掳走,远赴异域,艰难生活许多年,生育两子,又被迎回汉朝,却不得不抛却尚且年幼的孩子。回来之后,亲人都已死光了,只自己形影相吊,悲苦磋磨。
这一场大梦,叫蔡琰只觉骨冷齿寒,醒来望着富丽堂皇的长乐宫,犹有不真实之感。
恰在此时,长公主刘清算着时间,来寻蔡琰,一眼见了案上笔墨,笑道:“好哇,先生又有什么佳作了?我来拜读一番!”
她便上前,捧着墨迹未干的纸张念起来,只看开头便是一愣,待念到“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等语时,竟是落下泪来。
刘清念完全诗,回过神来,郝然揩泪,嗔道:“先生编出来的故事,倒叫我看得心酸。”她以为是蔡琰根据当前的形势,推演出来的一则妇人自传诗。毕竟此时的蔡琰素服清丽,韶华正盛,居于长乐宫中,与诗中“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那位不得不舍下孩子回归中原的妇人,怎么都不会是同一人。
刘清又道:“先生怎么想出这则故事来的?又怎么知道胡地景色?倒像是先生去过一般。”
蔡琰蹙眉,轻声道:“我做了一场梦……”
“什么梦?”刘清凑上来,捧着那诗,道:“这等好诗,怎能没有题目?”
蔡琰凝目看自己写下的字句,回想起梦中那汹涌的情绪,便将之拟为题目,写在首行。
刘清看时,却是三个字,《悲愤诗》。
刘清一愣,望着蔡琰清丽的侧脸,又看向那苦楚惨痛的诗,不禁觉得胸中情绪复杂,不知该说什么好。
就在两姝观诗沉默之时,忽然有宫人传报之声,如旱天雷般破开了厚积的乌云。
“长公主殿下,西安门外有卫士作乱,太师董卓遇难!”
“陛下驾临长乐宫!”
董卓,死了?
刘清与蔡琰都是一惊,犹有些不敢置信,却见皇帝已踏入殿中。
曹昂、淳于阳等郎官候在殿外。
“太师董卓已死,宫门外扰乱不定。朕担心皇姐与蔡先生受惊,便过来看一眼。”刘协径直走进来,脚步轻快,笑道:“你们在看什么?给朕也瞧瞧。”
蔡琰已不好阻拦。
刘协自皇姐手中取过蔡琰的《悲愤诗》,垂眸细看。
刘清哪里还顾得上诗,忙问道:“董卓死了?他竟然死了?怎么死的?卫士作乱是想要做什么?他们会不会打进宫里来?哎呀,都什么时候,你还只顾着看先生的诗。”
刘协却像是被这首诗深深吸引了,连刘清的问话都不曾听到。
这首悲愤诗,在真实历史上,乃是文姬归汉之后所作。
如今却自年方二十的蔡琰笔下写出来。
刘协只知道自己是穿越的,却没想到蔡琰会是重生的。
蔡琰见皇帝只是看诗,想到梦中小皇帝后来失去了皇位,大汉裂为三国,不禁唏嘘而又怅惘,不知自己为何有这等奇怪又真实的梦。
她等着皇帝开口询问,便解释只是虚构之作,当不得真。
可是小皇帝看完长诗,却一言不发,只看了她一眼。
只那一眼,蔡琰便觉得整个人都被小皇帝看透了。
她根本无需开口解释。
作者有话要说:①《悲愤诗》的确很感人,看一次哭一次。
肥肥的一更先奉上,继续去准备二更~感谢在2020-04-11 23:24:41~2020-04-12 14:20: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