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470)
“朕那日召见吴郡大族,”刘协思量着道:“记得陆家来的是个小少年。”
曹昂道:“陛下记得不错。沪江太守陆康几年前就病故了,随后长子也辞世,只留下一个幼子,就是那日来见陛下的陆绩。陆绩年幼,现下是比他大六岁的侄子陆逊在帮他支撑门户。这陆逊少年丧父,原本跟随祖父生活,几年前祖父也去世了。所以陆氏这两枝,现在只剩了陆绩与陆逊这对年少的叔侄撑着,底下的都还是些孩子。”
“朕想起来了。那日陆绩退下后,一旁有位年纪稍长的少年领了他去,那该是陆逊?仿佛有十七八岁的模样。”刘协记起了那天的细节。
陆绩就是那个怀揣橘子的小少年。
原来陆绩小的时候,曾随父亲陆康一同做客袁绍府上。
宴会结束后,陆绩离开的时候,从他怀中掉出来两颗橘子来。
袁术见状,便嘲讽道:“你来我府上做客,还要拿我的东西吗?”
陆绩时年虽然只有六岁,却口齿清楚道:“这不是为我自己拿的,而是因为家中母亲喜爱吃橘子。我想着母亲,便拿了这两颗橘子。”于是众人被陆绩的孝心所感动,这件事情也就随之传为美谈。
这便是有名的“陆绩怀橘”。
现下与吴郡的另外三大氏族相比,陆氏势力稍显薄弱,因为家中长辈要么战死,要么病老,如今外面说起来,竟就只剩了陆绩与陆逊这一对叔侄俩。
其中陆绩虽然辈分高,但年纪幼小,如今才只有十三岁岁,陆逊稍年长些,也不过十七八岁。
但是就像伏寿所说的,陆氏与朝廷是有渊源的,而且陆氏是与孙权是有仇怨的。这就非常巧妙,也正是伏寿说陆氏可用的原因。
谈起陆氏,刘协与曹昂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不只是因为陆氏与朝廷的渊源,与孙氏的仇怨,而且也因为陆绩与陆逊这对叔侄年纪不大,更容易影响感化。
伏寿见皇帝对陆氏有印象,又说道:“虽然陆氏现在看起来家族凋敝,但是陆逊与陆绩这一对叔侄都是极有才华的。”
当初孙策在的时候,对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吴郡地方豪族一力赶杀,不愿意采纳任用其中人员。虽然争取到了地盘,但也结下了仇怨。最后孙策自己也死在这上面。
但是自从孙权上来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就一直在与周瑜商议是否要重新启用这些家族的人员。
而伏寿作为孙权的枕边人,曾听孙权提起过陆逊与陆绩,知晓其中陆逊长于武艺,陆绩虽然年幼,但是常常语出惊人,不可小觑。她把自己听闻的故事告诉皇帝,道:“当初设宴,张昭等人都在席间,论及天下未平,须用武力征战四方。当时陆绩年幼,坐在最末席,却大声道‘当年管夷吾在齐桓公下任相,九聚诸侯,一统天下,不曾用兵车。正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张昭等人以为此子不凡,吴侯也印象深刻,曾对臣说过当时情景。”她顿了顿,又透漏道:“吴侯近来将启用豪强大族之后,以臣看来,他是极赏识陆氏叔侄二人的。”
刘协说道:“陆氏可用,朕记下了。既是江东长公主诚荐,看来朕要找个良辰吉日,见一见这一对俊才叔侄才是。”他的口吻是轻松的,仿佛只是见两个新朋友那么简单。
曹昂闻言,在旁应道:“臣也记下来了,为陛下择日安排。”
他们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已是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
伏寿坐在对面看着,却忍不住有些羡慕,就是她这二年着力培养的心腹侍女,总也是有不能逾越的隔阂,但看皇帝与曹昂,言语倒还是其次的,关键是两人之间流淌的氛围,不是常年相伴,决不能如此从容自在。
刘协这次真看不出伏寿在想什么了,他自己想了一想,忽然望着伏寿又道:“以江东长公主之见,朝廷与吴地之间还有周旋的余地吗?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朕实在不想折损了吴郡诸多俊杰。”
伏寿万万没想到,在了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还有惜才之心。
她素来是知道皇帝宽和的,但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皇帝宽何至于如此地步。
今日皇帝既然来问她,想必是已经知道了周瑜、张昭与孙权等人的计划。那么皇帝还愿意再给这些人机会吗?
伏寿望着皇帝,轻声问道:“吴地诸人想要脱离朝廷,难道陛下就不感到愤怒吗?”
刘协微微一笑,他早已过了会为这种事情感到愤怒的时候了。初听周瑜谈起时,他只是觉得愕然,随后又能理解。当然在朝廷的立场上,自然是要粉碎吴地诸人这计谋的。但是在周瑜等人的立场上,他虽然是皇帝,但也不是散发着王霸之气的男频主角,所到之处,别人都纷纷纳头便拜。周瑜等人想要与朝廷试试手腕,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