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469)

作者:青色兔子

那两名郎官脸上肉一抖,重又站直了, 但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淳于阳因是在外面, 便暂且按捺了怒气,准备等回去再训斥责罚。

片刻之后, 淳于阳眼风扫过, 却见那两人又歪斜而立了。他心中起疑, 自己治下一向严格, 而皇帝身边负责护卫的这些郎官各方面都是百里挑一的, 像这等情况从未出现过。他问道:“你们二人是怎么回事儿?”

那两名郎官实在忍耐不得, 方才第一次被呵斥不敢回话, 此时见问, 便道:“下官等脚上不知生了什么怪病,站立不得。”

淳于阳皱眉,见他们神色二人不似作伪, 想到中原人士来到东南, 常有水土不服的,心中闪过一丝阴霾,道:“既站不得,那就倒立等着。”

那两名郎官却是如蒙大赦,立时倒转, 头下脚上靠在墙上,此时只求脚不沾地。

淳于阳见状,又皱了皱眉头,望向花园入口处,又想起湖心亭中皇帝与曹昂的话来。若这些郎官果真是水土不服,犯了足疾,那恐怕还只是个开始,他们来到吴郡也不过十几日,况且这还未曾往山林中去,只是在人烟阜盛的吴郡之中。若是果真要与吴郡开战,朝廷的兵马要折损在疾病上大半。

孙府外院的管家看到随着曹昂曹大人来的仆从,忽然有两个倒立了起来,也不敢问是什么事儿,只奉茶的时候看了两眼稀奇便退下了。

而花园中,皇帝与伏寿的谈话正往深处走。

“吴郡可用之人。”伏寿喃喃道,似乎是在思考皇帝的问题,又似乎是在犹豫。

她在做一个关键的抉择。

如果说方才答出“山越”,还只是出于感恩,出于忠诚,在帮皇帝的忙。

那么此刻皇帝所问的,吴郡何人可用,就是在要插向以孙权、周瑜为首势力的一柄刀了。

皇帝要的,是能为皇帝所用的人。

而伏寿作为孙权的枕边人,既有见识又本就聪慧,再以自己在此生活这而三年来的感受来看,也能摸清楚周瑜与孙权等人的态度。当初孙策还活着的时候,孙策与周瑜两人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他们显然希望保有自己打下来的地盘,永远不会失去对它的话语权。只是那时候朝廷还在西北长安,谁都没想到皇帝能这么快收复天下,而且来到了吴郡。所以当时孙策与周瑜的态度,并没有对朝廷的反抗——因为当时朝廷也没有向吴郡伸手。但是事情变化很快,一则是朝廷收复了天下;二则是孙策英年早逝。

孙策一死,吴地原本跟随孙策的势力就有了一次大的震荡。在周瑜与张昭等人的弥合下,又扶了孙权出来,算是稳固下了原本跟随孙策的势力。这些人现在留下来,与其说是冲着死去的孙策,冲着继任的孙权,不如说是冲着周瑜与张昭,大部分是冲着周瑜。他们对孙权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毕竟孙权自从上来之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最大的建树就是为朝廷出兵,夹击了荆州。如果能给孙权更多的时间,在周瑜、张昭等人的全力辅佐之下,说不定孙权能在吴地完成他兄长未竟的事业。

但是朝廷收复天下太快了,而皇帝来到吴地,也太快了。

而在皇帝来到吴地之前的这几个月内,以周瑜为首的人员紧锣密鼓联系了吴地的各方势力,结成了联盟,要一致对“外”。

如果是寻常的皇帝,大约也就给敷衍过去了。

但刘协显然不是寻常的皇帝。

而这个联盟,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牢固——甚至周瑜等人自己也明白,它并不牢固。

所以皇帝此时问于伏寿的,就是这联盟中的薄弱环节是哪一处。

做这个选择,比伏寿想象中要容易。因为她明显感受到周瑜等人势力对她的排斥,这种排斥不是她个人的努力所能消解的。因为她是朝廷的“江东长公主”,所以只要周瑜等人的野心一日不消,她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隐隐的威胁。而在皇帝这边,情况则不同,伏寿很清楚皇帝赏罚分明——况且,皇帝待她一向很好,未来也能给她更多助力。

在一个排斥她的东南小集团和一个善待她的帝王之间,伏寿不会因为一个另有青梅爱妾的丈夫,就感到情感上的纠结。

伏寿启唇,轻声吐出四个字,“陆氏可用。”吴郡陆氏,乃是四大族之一。

“陆氏?”刘协示意伏寿说下去。

伏寿做了决定之后,接下去的话就很容易说出口了,“本地四大族中,唯有这陆氏不同。一年前吴侯刚接替他长兄的位子,朱氏等人就投靠了。但是这陆氏却是最近才不情不愿,暂且答应了。当初兴平二年,孙策从袁术处借兵后,奉袁术之命,却攻打沪江。沪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二年。这两年之中,为了抵抗孙策,陆氏家族死了百余人,近一半的人都没了性命。后来朝廷平定袁术后,听说了沪江太守陆康之事,陛下您还下诏,赏赐了陆康的长子做了郎中。因此陆氏与吴中别的大族不同,是感念陛下恩德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