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462)
曹昂道:“臣明白。陛下也只是跟臣说说而已。”
刘协赌气道:“朕有时候真恨不能跟了那袁空去,修神仙道,再无世间烦难。”
曹昂一笑道:“会有那么一日的。当初在长安东山道观上,陛下不是曾说过吗?待到海清河晏那一日,陛下就携臣一同,修神仙道去。”
刘协恍然,被他一说,也记起来,那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冯玉刚刚离开长安,下落不明;董意新葬,曹昂也情绪低迷。所以他邀曹昂一同,趁着那年的春光,往城郊东山访道观而去。只是没想到当时他随口一句戏言,曹昂倒是记得清楚。
“是啊,朕是说过这话。”刘协想象着自己跟曹昂修神仙道的模样,俩人都留着像袁空那样垂到腰间的白发,到处说些玄之又玄的话,骗吃骗喝,倒也有趣。他对自己“化缘”的能力倒是有信心,怕是子脩这等端方君子要为难——想到此处,刘协乐出声来。
曹昂奇怪的看了皇帝一样,不知道他自己瞎乐什么,方才明明还因为盐商的事情大动肝火。
刘协这一笑,方才的怒火与郁气便彻底消散了,想了一想,道:“久拖下去无益,也差不多到火候了。你派人去问周公瑾,他今日可得闲来为朕奏一曲。”
周瑜自然是有时间的。
刘协早已想到,今日独奏的这一曲,怕是不会有昨日的动听,但还是低估了其“难听”程度。
“荆楚民众多凶蛮,民风俗情也与中原不同,不似中原民众驯良。同样的政令,在中原可行,在吴地就未必可行。”
湖中的小亭中,君臣二人一坐一立。
刘协静听下去,已然预料到周瑜这番宏伟大论,最后要导向何方。
周瑜垂着眼睛,不看皇帝的反应,似乎不管皇帝作何反应,他都是要说完这一番话的,“便如陛下所知,此地有山贼水匪,往南还有蛮人,豪强势力比之中原尤甚。若是一旦生变,则变不可测。所以臣为陛下计,为吴地百姓计,为万年江山计,吴地之治,当与中原不同。分而治之,陛下以为如何?”
周瑜这是要在东南吴地,实现同属汉朝,但却与中原不一种制度。而这种制度,不出自朝廷,乃是出自以周瑜等人为首的势力集团。
周瑜想要吴地实现“自治”,最起码也是“半自治”。
刘协稳了稳气息,含笑道:“吴地形势复杂,朕早已有所了解。所以朕来前就告诉仲谋(孙权字),吴地的官员任免,朕悉听尊便。”
“那是私下的允诺。”周瑜立时开口接上,“朝廷法度,还是落在纸面上为好。”
“纸面上的文章,就不能撕毁了吗?”刘协淡声问道。
周瑜含笑道:“陛下不会行此等事。”
“公瑾自以为了解朕。”刘协悠悠道:“你是否想过,吴地并不是只你们一伙势力。顾、陆、朱、张,这四家的豪强势力,不弱于你们吧?你是否想过,朕若是抛开你们,转而与这四家联手,你们又该如何自处?”
周瑜仍是含笑,道:“臣以为陛下是要节制豪强。”
“那张昭呢?”刘协稍微提高了声音,目光闪电般打在周瑜面上,要照亮他每一处隐晦的神色,道:“原本跟随孙策的人,文臣以张昭为首,武将以你为首。如今你执拗独行,张昭未必召唤不动底下的人,孙权未必召唤不动底下的人——你是在拿什么跟朕谈条件?”
周瑜依旧含笑立在皇帝对面,不语,不动,胜算在握。
刘协盯着他,电光火石间,将一切都串起来——他明白过来!
周瑜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有张昭、有孙权、乃至于水火不容的吴地四大家族。
孙权的忠诚,张昭的顺从,四大家族的殷勤,这一切都是软化他这帝王心的表象!
早在朝廷到来之前,此地原本斗得不可开交的各方势力早已达成了协议——我们之间可以斗,但我们决不允许朝廷的势力渗透进来。这是“我们”的地盘!
但设若皇帝一来,从孙权而下,所有人都是横眉冷对,不奉召,不觐见,事情一定会传扬开来,那么就不是谈判,而是在逼着朝廷开战了。
说到战争,吴地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但吴地的这些巨头们,并不想引得朝廷大军压境。
所以有了孙权远迎,张昭呈书,顾、陆、朱、张各献殷勤,给足了皇帝脸面,给足了朝廷尊重,但此刻周瑜一个人说出来的,才是他们全部人的诉求。
他们要吴地半自治。
刘协全然明白过来。
如果此刻他答应下来,那么方才他推测出来的一切,都不会出现在史书上,也不会出现在任何官方的记载上。后世大约会写皇帝与周瑜惺惺相惜,包容体恤,为吴地百姓不遭战乱,为天下止兵戈,就此答应了周瑜所请,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