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女阿希(56)

作者:叶小辛

1999 年,新濠人在干什么呢?正走上街头庆祝回归吧。读中学时,阿 SIR 给他们播放过当时的新闻片段,天上的烟火,地上的舞狮,街头的彩旗。

那一年的周礼,还在东帝汶。他又在干什么呢?

“说起来,当时还是中国第一个跟我们建交的呢,哈哈。”车子慢慢驶入市区,蔡健义的声音终于分明起来。开始出现一些低矮的平房,卡车,还有大量摩托车队。他们经过一个白色建筑物,外面挂着巨大的彩色广告牌,印满了生鲜食物,看上去像是超级市场。一家又一家小店,陈旧积木般堆积在一起。小贩在其中穿行,大声吆喝叫卖。蔡健义告诉高希言,这里有很多福建人开的小店,做五金、百货、餐饮的都有。

这个国家的都城,百姓跟自行车、摩托车潮水般来回往复,像是中国内地小城景观。

蔡健义带着高希言,在帝力跑了几天。那里有小小的华人博物馆,私人经营,藏有三百多年来华人在此地的历史,一些笔记本、相片等文物。主要华人家族的历史档案。高希言按照周姓查下来,发现只有一户人家,在二战后已经到葡萄牙去了。她翻了相片跟谱系,感觉跟周礼无关。

她按照戒指内的纹路,将字母 M 画下来。蔡健义带她见了好几个华人大家族的人,把纸条递给他们,打听情况,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她把周礼的照片递给他们,他们也摇摇头。

跑累了,蔡健义带她去吃当地菜。一碗叫做 Batar Da’an 的东西端上来。大碗崩了一角,碗边油腻腻,里面是南瓜,玉米跟豆豆。蔡健义边热情地让她吃,边研究纸上的 M 字。

“没见过这东西啊……”

“是不是一个什么符号?”高希言用勺子吃了一口,她看到勺边有黑色污渍,放下了。

“没有没有。”蔡健义放下这纸,又开始研究接下来吃什么。

高希言没胃口。这个地方的食物对她来说,并不新奇。这里的食物受东南亚菜跟葡国菜影响,两者在新濠都很常见。

即使在首都帝力,城市景观也不时给人一种荒芜感。蔡健义解释说,在印尼统治的二十五年里,全国有三分之一人口死于战乱、屠杀与饥饿,百分之七十的基础设施从地面上被抹平,百分之九十的学校与医疗中心被推倒。说这些话时,蔡健义原本热情洋溢的笑脸耷拉下来,嘴角拉扯得紧,看上去像在咬牙切齿。

高希言边听边远眺路边走动着的年轻人。他们皮肤黝黑,笑容简单,骑着摩托车穿过大街,这个国家的历史仿佛被抛在车尾扬起的尘土中。

高希言看蔡健义放下勺子,于是提起背包站起身来,“走吧。接着找。”

吃完后,高希言去附近 Burger King 点了两份汉堡,一份塞给蔡健义,一份塞自己背包里。两人继续上路。

蔡健义站在路边,将汉堡啃完,快走几步,跨上摩托车。高希言不放心不戴头盔行车,几天前让他去买了两个头盔,钱算到他的工钱里。高希言正在戴头盔,只听几声蔫蔫的打火声后,蔡健义沮丧地说,“哎呀,这车不行了?”

高希言看他左看右看,挽起袖子打算自己修。

她问,“要多久?”

“我也不知道。得看看是什么情况。”他将车子推到马路旁,避开交通要塞,让高希言站在那里等他。

蔡健义正在学中文成语,脑袋贴到点火器附近,又抬头看了看高希言,笑着说:“这个是不是叫什么?出师不利?”

高希言没吭声。

她给自己安排在东帝汶的行程,只剩三天,但她什么都查不出来。所有人都告诉她,东帝汶的华人不多,但是她说的那两个人,他们是完全没听说过。

根据他们计划的行程,他们还要接触一个前华人学校的老校长,一个华人餐馆的前老板。不过蔡健义说,两人年龄都比较大,记忆力不太好。

高希言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耳边传来突突突的声音,蔡健义跨坐在摩托上,抬起手臂擦了擦汗,笑起来,“哈,这个叫做出师大利?”

见高希言不动,他朝她扬扬手,“上来啊!还愣着干嘛!”

高希言戴上头盔,向他走去。蔡健义突然一拍大腿,“对了,我想起来,我们可以去找神父!”

高希言透过头盔的透明片,看着他。

蔡健义用手比划着,“郭神父!他知道的东西多,很了解这边华人状况。没有他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去找他!”

高希言没有什么选择,跟着他上路。她跨上摩托车后座,跟着蔡健义,一路颠簸出了首都帝力。

穿过那些坐在咖啡座里晒太阳的白人,经过形形色色的广告,驶过这城市的商业区,道路两旁又渐渐荒凉起来,渐渐出现大片大片田野地。开出好久才能见到一个大广告牌。高希言抬头,看到头顶蓝色的天空,被两旁电线杆拉出的高高电线,划出了好几大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