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144)

作者:刘宗凤

“虽说是土政策,但毕竟多少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习惯成自然嘛。”一句“习惯成自然”,让杨凡明白到高科长仍不主张自己在今年第一批减刑。

“高科长,是不是说,以我目前的条件,要想在今年第一批减刑是完全没有希望了?”

“那也不能这样说。”

“怎么呢?”

“我是考虑如果把你放在今年第一批减刑,则很难把你的余刑一次性减完啊。”

杨凡一听方才明白,原来高科长并非不想帮自己,而是在设身处地为自己打算,所以,杨凡赶紧说:“其实,我也没有更大的奢望,只要能减上一年三个月,就很满足了。”

“但这样的话,就有点可惜了那两项大奖了。”

“高科长,实话实说,我的目标是今年之内争取出监,只要这次能顺利减上一年以上,则一切就没有问题了。”

“凭一个立功和一个省级改造积极分子,要想减刑一年刑期,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一来就未免有点费用了你好不容易得来的两项大奖呀。”

“您的好意我明白,但我也想过,能否减刑毕竟不是由我个人决定的,我的意思是,晚减刑不如早减刑,只有拿到了法院的减刑裁定书才能算数,加上如今的政策多变,早减刑就能早安心。何况只要这次能减到一年三个月,则我的余刑就只剩下两个多月了,那么,就完全有把握争取在今年上半年顺利出监了。”

“你的考虑也不无道理,这样吧,我帮忙帮到底,明天我再找你们的郝指导员谈一谈,看情况再说,如何?”

“高科长,您能帮我帮到如此程度,除了满怀感激外,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太谢谢您了”

“这件事就这样吧?”

“高科长……根据我的条件,您认为我这次最多可以减多少刑期?”杨凡对中队将可能为自己申报的减刑幅度仍有些不放心,唯恐中队为自己申报的减刑幅度太小,所以,想借高科长同郝指导员相谈的机会,顺便也谈一下。

“最多当然也只能减一年六个月,总不能减过你的余刑吧。”

“那您认为最有可能减多少呢”杨凡问。

“要我看呀,以你目前的情况,最有可能减一年三个月。”

“能减过一年三个月,我就很满意了。”杨凡微笑道。

“应该问题不大。”高科长显示出很有把握的样子。

一个星期过了。一天,杨凡从邓队长口中得知,今年中队第一批申报的犯人减刑名单中有自己的份,且申报减刑的幅度为一年六个月,杨凡听后心中十分高兴。

按照过往惯例,每次中队为犯人呈报减刑幅度都会大一些,经过层层审批到最后法院下达正式减刑裁定书,能成功获得的减刑幅度,与中队申报的减刑幅度相比,要小得多。依经验判断,既然中队为杨凡申报的减刑幅度为一年六个月,那么,杨凡最有可能获得的减刑幅度应为一年三个月左右,最少也应在一年以上。

4

杨凡自从得知中队为自己呈报了减刑材料后,他在日常的改造生活更加积极主动了,处事也更加小心谨慎了,因为他明白,他必须确保在减刑裁定书正式下达之前,不能行差踏错半步,必须是万无一失的,否则,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告自己一个“抗改”或“严重违规”,则减刑之事就会全功尽废,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监狱里面,人与人的关系尤其复杂,不要以为你从来没有得罪过他或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他就不会对你存有陷害之心,不是的。在狱中,一个人要陷害你,可以是没有理由的,或者是他因看不惯你平日说话口气太粗了,或是因看不惯你对他显示出高人一筹的优越感,当然更可能是他见你改造一帆风顺太成功了“眼红”而生嫉妒之心,总之,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你难堪,让你脸面扫地,说白了只是为了想出一口“恶气”,发泄心中那不平之气,而自身并不一定指望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杨凡自投牢以来,有一件事曾是耳闻目睹的,所以,其印象十分深刻。事情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赵大明原是某市的一名大干部,因涉嫌受贿而被判十七年有期徒刑,投牢后分配到入监服务中队木工厂但任统计。此人曾被公认为全中队犯人中最为醒目的人之一,他处事干练持重,为人谦让有礼,平日里对待去找他办事或聊天的人,他总是热情地予以接待或配合,从不会驳他人的面子。所以,在整个中队里,无论是队长还是普通犯人,绝大多数人均对他留有好印象,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也非常不错,投牢四年多来,他竟有三次获得省级改造积极分子的大奖,前后两次共获得减刑三年九个月,至今为止,像他这样成功的犯人,在全中队仍无二例。然而,赵大明的春风得意,却招来不少人的嫉妒,有些人认为本属中队犯人该得的好处均被他赵大明沾光了,更有人觉得自己之所以未评上省级改造积极分子或减上刑,皆是由于有他赵大明的存在,因此,在内心深处,这些人恨不得将赵大明搞臭搞烂,令他永远翻身不得。在这些仇恨赵大明的人中,最有分量的一人就是中队生活统计范金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