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烟花(15)

作者:西岭雪

他独独缺乏的,不过是点赚钱的本领罢了。但是这在百兴俱废、百废俱兴的时代,也勉强可以解释为厌时避世。在清贵后裔里,像黄二爷这样的大有人在,大家早已视为等闲,倒是那些四处求职、而又职位不高或是俸禄不正的人,反而会遭人奚落,认为是变节或是屈就,比如黄家风大爷在北京祠堂上被依凡当众痛骂却无人排解,就是这个缘故了。

居家赋闲的时候多了,二爷也就免不了在兴致来时同女儿谈谈讲讲,可以自诸子百家一直聊到沪上百花,而谈得最多的,自然便是二爷最感兴趣的电影及电影明星了。

当时的上海,正是电影的极盛时代,人们的谈话离不开电影,穿着习惯也都模仿着电影,甚至整个上海的生活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电影院,每个人的言行,都或多或少本能地带着电影中的气息,不自觉地拖长声音念一两句电影对白,把最日常的谈吐加入一两分罗曼谛克的电影色彩,自己也就成了电影中的主人公了。

所有的富翁都想挤进电影圈里赚取暴利,所有的美女都幻想着成为电影明星,所有的小市民都关注着报上电影圈里的绯闻,所有的街头都贴着影星最新发型的海报招贴,而所有的聚会都少不了把明星新闻作为饭后谈资。家麒的有关电影圈里的知识,也就是这样子温故知新得来的。

“王人美不好看,笑纹太深了,不如胡蝶,可是胡蝶又不如阮玲玉。”家麒说着,闲闲地喷一口烟,“前几天听朋友说阮玲玉如今同陶季泽在一起,惹得张达民生了气,说要向记者朋友公布阮氏秘闻,闹得沸沸扬扬的。其实有什么可闹的呢,做影星的,还不就是那几年,‘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几年一过,什么都不新鲜了,你要人家注意你,主动卖新闻给人,也未必有人肯写呢。”

通常总是在二爷的烟榻旁,多半是午后,可是烟灯的柔媚总使人觉得黄昏将临,一切都不久长,又觉得既已迟暮,做什么都已经晚了,便无须挂心。

黄裳乖巧地立在烟榻旁,替父亲烧烟泡,一边趁机问东问西。她对黄家祖先的故事很神往,对沪上影星的新闻很好奇。那些,都是遥远的,光艳的,扑朔迷离的,自成一个世界。

但是黄二爷大概自觉风光没落丢了祖上的脸,对谈论黄家旧事向来没耐心,问急了便应付女儿:“你不是有本《孽海花》吗,老辈官场上有名有姓的人都在上头,自己看去。”对于花街柳巷娱乐新闻却是百问不厌的,一一把听到的消息同女儿讲谈。“要说阮玲玉,前些日子电影院开幕礼上倒也见过一面,还请她跳过一支舞,挺斯文懂事的一个人,但是知道她新闻多,倒不敢太兜揽,怕被卷进是非里去。”说着呵呵笑起来,大概自觉有可能卷进明星绯闻也未尝不是一种资本。

“阮玲玉不是已经同张达民离婚了吗?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像当时大多女学生一样,黄裳最喜欢的影星就是阮玲玉。她是个标准影迷,沪上凡有新片上映,她是不吃不喝也要先睹为快的。阮玲玉所有的片子,她都耳熟能详,可以一句不错地将台词从头至尾复述下来。不论父亲说了什么,也不论小报上写了什么,她就是喜欢阮玲玉,忍不住替她打抱不平。

黄二爷喷一口烟,拖长了腔调闲闲地说:“就因为离了婚才有得说,比如为什么离婚啊,离婚以前是怎么一个样子,离婚后又是怎么一个样子啊,阮玲玉有名么,什么都可以拿来卖新闻。主要说是阮玲玉在和张达民离婚前已经同陶季泽有了夫妻之实,可是那陶季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老家原本有老婆的。这阮玲玉也是,闹来闹去,还是给人做小,倒是白离一场婚。”

“阮玲玉不会的,她那么清高,这一切一定不是出自她的本愿。”

“谁知道?做女明星的,自然都要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可是骨子里还不是一样,个个都要钱。”

“阮玲玉不会的。”黄裳坚持着,眼睛里惯常地有一种倔犟。烟雾凄迷的,一切望过去都似真还假。她念着父亲的话,“那陶季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老家原本有老婆的。阮玲玉闹来闹去,还是给人做小,倒是白离一场婚”,不知为什么,只觉心里一阵阵地疼。

她喜欢阮玲玉,喜欢到热爱的程度,是把她当作信仰一样地捍卫着的。父亲骂阮玲玉的话,就仿佛骂的是她自己。虽然她那时候并不知道,阮玲玉的命运同她自己,到底彼此印证着怎样的渊源。可是她的心中,却着实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新片《新女性》公映时,黄裳一口气看了三遍。第三次看的时候,是个雨天,看完了,乘电车回学校。记忆中,那段时间上海好像特别多雨,从早到晚天空都是烟蒙蒙雾蒙蒙的,时小时大,忽密忽疏。

上一篇:鸦片香 下一篇:情人的下午茶

西岭雪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