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妇産圣手(15)

作者:金面佛


余秋微怔,看着满脸怅然若失的老人有些不知所措。

昨晚她是厌烦这接生婆的,甚至借口为了卫生需求,産房不能多待人,将接生婆赶出了门外。

她觉得这人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实在烦人。

这是对産妇以及孩子极大的不负责任。

可是现在细想想,胡奶奶不知道要如何正确地处理手足先露的産妇,也仅仅是因为没人教过她。

这个时代以及更久之前的农村女性获得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她们没有学上,她们只能靠师傅手把手带。

接生婆不是存心捣乱,她只是认为那才是最好的选择。正像她说的那样,总要想办法处理,不能干看着让大人孩子都活活熬死。

余秋清了清嗓子:“奶奶您以后也可以这样给人接生。”

她有些后悔,昨晚不应该赶走老人。说不定接生经验丰富的老人看了一遍之后,再碰上类似的病例,就会依葫芦画瓢了。

胡奶奶笑了笑,摇摇头:“不接生咯,我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她低下头,继续搓草绳。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似乎想要跟着她,然而太阳越升越高,她终于还是被留在了阴影中。

余秋张张嘴巴,想要告诉老人,她的导师当初下乡时,也曾经向经验丰富的接生婆请教过。

远远的响起哨子声,胡杨大声喊人:“快快,大家到祠堂集合,欢迎知青。”

原来公社的大会堂叫这场暴风雨淹了,公社革委会决定直接在杨树湾的祠堂里头欢迎下乡知青。

乡间文娱活动匮乏,因为没通电,连大广播都没得听。

胡奶奶立刻来了精神,站起身跟着去凑热闹。

杨树湾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少先队员们个个都系着鲜豔的红领巾,站在祠堂门口大声唱着:“同志们,你们好啊,你们辛苦了。”

奶声奶气的嗓门配上一张张严肃的萝莉正太脸,看得余秋忍俊不禁。

公社革委会主任是位年过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路的时候,一条腿直挺挺的。

余秋瞥过一眼,估计这人是腿受过伤。

田雨悄悄跟她咬耳朵,小声道:“这是战斗英雄,当年打过日本鬼子,抗美援朝还打过美国鬼子的。”

余秋肃然起敬,老革命居然还在公社当基层干部,实在高风亮节。

发了洪水,公社的欢迎仪式只能一切从简。革委会的刘主任承诺等到双抢过后,一定会好好庆祝一番。

台下的观衆拼命鼓掌,余秋混在知青队伍当中也跟着随大流拍手。

出乎她意料,杨树湾的祠堂居然没有被破坏掉,祖宗牌位之类的保存的好好的,屋子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田雨是个包打听,已经偷偷跟余秋咬耳朵:“他们没革掉。”

大概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杨树湾到革命开始时村里头才有小学,而且只办到三年级,革命储备力量实在有限。外头的革命干将们又被大山大河隔着,没能将革命的火焰充分燃烧进来,于是才有了这条漏网之鱼。

后来大队开会觉得大队支部太小,打谷场又不遮风挡雨,索性将祠堂当成了村里头的大会堂。

田雨虽然觉得祠堂不好,但她认为要文斗不要武斗,缺了点儿革命的火星。

余秋心道留点儿东西吧,砸了又建不起来新的,白糟蹋东西有什麽意思。

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人始终都要留着魂留着根。

她挺起胸膛看台上小学生们奶声奶气的小合唱《小军号》,感觉就跟看到还没来得及长出爪子的小老虎一样,萌的不行。

小学生表演完了,就轮到知青们上台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这歌余秋熟,真熟。

医院五月□□会的时候,他们妇産科的表演节目就是歌伴舞《大海航行靠舵手》。作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她下了夜班也得参加排练。可怜她老胳膊老腿,还要上台跳舞。

最后大队的文艺骨干也表演了一段《林海雪原》的选段。

听说大队自己也排了《林海雪原》,但是现在大家伙儿都忙,只能等待忙罢了再好好热闹一番。

刘主任又上台讲话,表达对知青们的欢迎。

“广大农村需要你们,革命从农村开始也要回到农村去。知青朋友们,请牢记主席的指示,农村大有可为!”

衆人拼命鼓掌,余秋手都拍红了,因为她闻到了饭菜的香气。

早上那点儿山芋粥哪里能填肚子,她出门的时候感觉东西就已经消化光了。

两张条形桌拼到一起,桌上摆着冬瓜排骨汤、虎皮蛋烧肉、红烧鱼,都是大脸盆装着的,油香四溢,就连韭菜炒河虾都汪着油。
上一篇:一纸千金 下一篇:十日终焉

金面佛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