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江山(满汉全喜系列之三)(1)
作者:叶迷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楔子
--------------------------------------------------------------------------------
“满汉全席”中,“一掌江山”之于现代而言是比较特别的一道菜,因为它的原料是熊掌,而大家知道熊是我国的珍贵保护动物,所以……找了很多资料,都是从略从略,于是当初因一时想装豪迈而选了这个题目的某叶顿时开始吐血……最后好不容易从百度搜索的网页快照里找到了一份有关于此的原料做法,感动得老泪纵横。
于是我又想,这样一个名字的菜,在古代应该是颇多忌讳的,因为隐示了一统天下:尤其是清代,文字狱比比皆是,一宇之差,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便落笔此处,重心却又不在此地虚构了这么一个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1771年,乾隆大帝贺六十寿辰,举国欢庆。
时,国运昌盛,万国来朝,民间富庶,满汉芥蒂渐消。然而乾隆年事日高,但始终不见册立太子,朝当其时也,乾隆感怀故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二嫡子早夭,所以一直没有把册立太子的文书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至中午又因为身体健朗野心不息因而更加不愿意谈及此事。然而岁月仓促,毕竟年事日高,力不从心,因此在六十大寿期前脱口而出“禅位”两字。
而在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表面上对当皇帝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敬而远之。
等到宫里确实传出了圣上金口五言的“禅位”,顿时风起云涌。庙堂江湖如同春之惊蛰,野心和欲望一起飞升起来……
第1章
--------------------------------------------------------------------------------
如果不报父仇,会怎样?
当纪柔荑跪在父亲的灵堂面前时,心中所想的尽是这个问题:正月刚过,梅树枝头的冬雪仍厚,东风自房门棉帘的缝隙中阴阴地吹进来,沁入骨髓的寒冷。跪得久了,膝关节都已麻木,竟感觉不到酸楚,只有眼睛,被东风一吹,再被供案上的香火一熏,生生地疼。
但仍旧是没有眼泪。
自从父亲入狱,到尸体被送回来。下葬,这过程中一滴泪都没有。人们起先说她够坚强,后来见她态度淡漠得不像话,又偷偷议论她是不是天性凉薄。
总之在众人眼中,父亲出了这样的事,做女儿的该晕倒,该哭得死去活来,该精神崩溃意志消沉茶饭不思才符合常理。可她没有。她依旧每天晨起弹她的古筝,然后到书房练字,午饭后去燕子湖散步,再返家小憩个把时辰,到了黄昏时分,例行公事地到灵堂内烧三炷香,就算完成了祭拜的义务。从头到尾,不见一丝忧伤。
只有淡漠,凝结住的一种沉静,面无表情是她永远的表情;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一次她跪了良久,炉内的香换了三次,第三次起来插香时,一个老妈子急匆匆地从外头跑了进来,“小姐小姐不好啦,那周家娘子非要见你。我说了你在祭拜老爷。谁也不得打搅,可怎么也拦不住……”
话未说完,一个年轻的妇人已经抢着进来,用力摆脱老妈子的拦阻,一下子跪倒在地上:“纪小姐,我求求你。你行行好,不要让我们家阿显去送死啊!”
她背对着那妇人,慢慢地把香插到炉中,烟雾萦绕,她的脸模糊不清。
妇人继续哭道:“纪小姐,我们家阿显只是个穷书生,什么都不会,什么忙都帮不上的!他上有八十岁的老母要侍奉,还得照顾我和刚刚七个月大的孩子,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就都没法活了……纪小姐我求求你,你去劝劝阿显吧,那个不要命的撺掇了一帮同窗跑陆府闹事去了,说不为纪先生讨还公道就不回来……”
风从敞开的大门吹进来。两旁的蜡烛“嘶”的熄灭,反而那三炷香被吹得更红,阴暗中望过去,像心在灼烧:“纪小姐。我知道不该阻止阿显,毕竟纪先生是他的恩师,恩师含冤屈死,做弟子的为他报仇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对方是陆府啊,有钱有势的人家,我们小老百姓怎么招惹得起?阿显这样去闹,肯定会出事……我们全家人可怎么办好……”妇人越哭越大声,几乎可称得上肝肠欲断。而她只是静静地站着,全无反应。
一旁的老妈子边拭泪边走近她。低声说:“小姐,不管如何,先请周家娘子起来吧。”
她伸手拿起桌上的火折子,将蜡烛重新点燃,烛光映亮了她的容颜,皮肤素白,黑眸深深,这么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却足绝世的美丽。
“小姐……”老妈子的声音里已经带上说情的意味。
“起来吧。”轻轻三个字逸出薄薄的唇角,那妇人听了却如获大赦,当即抬头惊喜道:“纪小姐,你会亲自出面去劝阿显回来吗?”
“奶妈,去备轿子,我这就去陆府。”
老妈子看看她又看看跪在地上的妇人,转身照办去了。妇人起身一把抓住她的手道:“纪小姐,谢谢你!谢谢你!”一定神看见了她冷若冰霜的脸,心中一惊,双手不禁松了开去。
纪柔荑回眸望向父亲的牌位,继续想着她刚才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报父仇。会怎样?
仇恨,仇恨,这世间哪来那么多的因果报应?那就不报罢……
唇角轻勾,笑了一笑,笑,微笑,冷笑,和嘲笑。
☆☆☆☆☆☆
轿子出了春秋书院,沿着人群熙攘的街道急行,跟着轿边的周家娘子仍嫌不够快,一路催促。
纪柔荑坐在轿中,透过纱帘的起伏可见街上的场景,每个人都穿着新衣,依旧残留着过年时的热闹气息。
瞧。时间其实过得并不快,而周围的一切也没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春秋书院的命运,和它主人的遭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改变。就像一朵花,为风雨催折,谢了,碎去,而世界依旧运转。
那么地呢,她是不是也可以不改变?纪柔荚摊开自己的手,手心上掌纹细腻,纵横条条,大家都说那上面隐含着人一生的命运,她虽然看不出来,但却很清楚。有些东西绝对已经变化,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模样。
轿子忽然拐弯,颠得她坐不稳,左臂重重地撞上轿壁,疼得全身都像快要散架,接着就听周家娘子高亢的声音在轿外尖锐地响起:“阿显!阿显你看,纪小姐来了——”
一只手迫不及待地来掀轿帘,催她出场,阳光刹那间照进来。她下意识地伸手遮了一下。昏眩的感觉迅速蔓延开,那阳光竟是如此灼烫,使得冰凉的肌肤顿时起了一阵悸颤,像被蒸发。
“纪小姐。阿显他们都在这……”殷殷的呼唤难掩强求的急躁,她想,如果她再不动,周家娘子很可能会拖着她出去。这般咄咄,好似欠了她一样。继而又忍不住苦笑,也许真的是亏欠了她的……
纪柔荑吸口气,起身走了出去。满目所见,鲜艳的朱漆大门,和朱门前坐了一地的白衫书生。那一眼所见,心中竟是难以明喻的酸楚,以及感动。
书生们纷纷站起,围了上来,“师妹你也来了……师妹你放心我们一定要为老师讨个公道……只要我们坚持到底,一定会胜利的……”—张张脸庞,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她慢慢地把目光移向朱门,门上匾额高悬,金漆大字。“陆府”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威武华贵。再回看书生,褐衣麻衫。清瘦荏弱,相差何其多。
心在叹息,而脸上的表情却更冷,纪柔荑走了几步,转身淡淡地道:“诸位请回吧。”
领头的书生一愕,“回?师妹,你这是什么意思?”
纪柔荑望着他,轻扬柳眉,“周师哥你听不懂吗?就是回你的家去,侍奉你的父母,照顾你的妻儿,读你的圣贤书,准备今秋的乡试,不要在此地浪费时间。”
楔子
--------------------------------------------------------------------------------
“满汉全席”中,“一掌江山”之于现代而言是比较特别的一道菜,因为它的原料是熊掌,而大家知道熊是我国的珍贵保护动物,所以……找了很多资料,都是从略从略,于是当初因一时想装豪迈而选了这个题目的某叶顿时开始吐血……最后好不容易从百度搜索的网页快照里找到了一份有关于此的原料做法,感动得老泪纵横。
于是我又想,这样一个名字的菜,在古代应该是颇多忌讳的,因为隐示了一统天下:尤其是清代,文字狱比比皆是,一宇之差,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便落笔此处,重心却又不在此地虚构了这么一个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1771年,乾隆大帝贺六十寿辰,举国欢庆。
时,国运昌盛,万国来朝,民间富庶,满汉芥蒂渐消。然而乾隆年事日高,但始终不见册立太子,朝当其时也,乾隆感怀故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二嫡子早夭,所以一直没有把册立太子的文书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至中午又因为身体健朗野心不息因而更加不愿意谈及此事。然而岁月仓促,毕竟年事日高,力不从心,因此在六十大寿期前脱口而出“禅位”两字。
而在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表面上对当皇帝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敬而远之。
等到宫里确实传出了圣上金口五言的“禅位”,顿时风起云涌。庙堂江湖如同春之惊蛰,野心和欲望一起飞升起来……
第1章
--------------------------------------------------------------------------------
如果不报父仇,会怎样?
当纪柔荑跪在父亲的灵堂面前时,心中所想的尽是这个问题:正月刚过,梅树枝头的冬雪仍厚,东风自房门棉帘的缝隙中阴阴地吹进来,沁入骨髓的寒冷。跪得久了,膝关节都已麻木,竟感觉不到酸楚,只有眼睛,被东风一吹,再被供案上的香火一熏,生生地疼。
但仍旧是没有眼泪。
自从父亲入狱,到尸体被送回来。下葬,这过程中一滴泪都没有。人们起先说她够坚强,后来见她态度淡漠得不像话,又偷偷议论她是不是天性凉薄。
总之在众人眼中,父亲出了这样的事,做女儿的该晕倒,该哭得死去活来,该精神崩溃意志消沉茶饭不思才符合常理。可她没有。她依旧每天晨起弹她的古筝,然后到书房练字,午饭后去燕子湖散步,再返家小憩个把时辰,到了黄昏时分,例行公事地到灵堂内烧三炷香,就算完成了祭拜的义务。从头到尾,不见一丝忧伤。
只有淡漠,凝结住的一种沉静,面无表情是她永远的表情;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一次她跪了良久,炉内的香换了三次,第三次起来插香时,一个老妈子急匆匆地从外头跑了进来,“小姐小姐不好啦,那周家娘子非要见你。我说了你在祭拜老爷。谁也不得打搅,可怎么也拦不住……”
话未说完,一个年轻的妇人已经抢着进来,用力摆脱老妈子的拦阻,一下子跪倒在地上:“纪小姐,我求求你。你行行好,不要让我们家阿显去送死啊!”
她背对着那妇人,慢慢地把香插到炉中,烟雾萦绕,她的脸模糊不清。
妇人继续哭道:“纪小姐,我们家阿显只是个穷书生,什么都不会,什么忙都帮不上的!他上有八十岁的老母要侍奉,还得照顾我和刚刚七个月大的孩子,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就都没法活了……纪小姐我求求你,你去劝劝阿显吧,那个不要命的撺掇了一帮同窗跑陆府闹事去了,说不为纪先生讨还公道就不回来……”
风从敞开的大门吹进来。两旁的蜡烛“嘶”的熄灭,反而那三炷香被吹得更红,阴暗中望过去,像心在灼烧:“纪小姐。我知道不该阻止阿显,毕竟纪先生是他的恩师,恩师含冤屈死,做弟子的为他报仇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对方是陆府啊,有钱有势的人家,我们小老百姓怎么招惹得起?阿显这样去闹,肯定会出事……我们全家人可怎么办好……”妇人越哭越大声,几乎可称得上肝肠欲断。而她只是静静地站着,全无反应。
一旁的老妈子边拭泪边走近她。低声说:“小姐,不管如何,先请周家娘子起来吧。”
她伸手拿起桌上的火折子,将蜡烛重新点燃,烛光映亮了她的容颜,皮肤素白,黑眸深深,这么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却足绝世的美丽。
“小姐……”老妈子的声音里已经带上说情的意味。
“起来吧。”轻轻三个字逸出薄薄的唇角,那妇人听了却如获大赦,当即抬头惊喜道:“纪小姐,你会亲自出面去劝阿显回来吗?”
“奶妈,去备轿子,我这就去陆府。”
老妈子看看她又看看跪在地上的妇人,转身照办去了。妇人起身一把抓住她的手道:“纪小姐,谢谢你!谢谢你!”一定神看见了她冷若冰霜的脸,心中一惊,双手不禁松了开去。
纪柔荑回眸望向父亲的牌位,继续想着她刚才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报父仇。会怎样?
仇恨,仇恨,这世间哪来那么多的因果报应?那就不报罢……
唇角轻勾,笑了一笑,笑,微笑,冷笑,和嘲笑。
☆☆☆☆☆☆
轿子出了春秋书院,沿着人群熙攘的街道急行,跟着轿边的周家娘子仍嫌不够快,一路催促。
纪柔荑坐在轿中,透过纱帘的起伏可见街上的场景,每个人都穿着新衣,依旧残留着过年时的热闹气息。
瞧。时间其实过得并不快,而周围的一切也没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春秋书院的命运,和它主人的遭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改变。就像一朵花,为风雨催折,谢了,碎去,而世界依旧运转。
那么地呢,她是不是也可以不改变?纪柔荚摊开自己的手,手心上掌纹细腻,纵横条条,大家都说那上面隐含着人一生的命运,她虽然看不出来,但却很清楚。有些东西绝对已经变化,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模样。
轿子忽然拐弯,颠得她坐不稳,左臂重重地撞上轿壁,疼得全身都像快要散架,接着就听周家娘子高亢的声音在轿外尖锐地响起:“阿显!阿显你看,纪小姐来了——”
一只手迫不及待地来掀轿帘,催她出场,阳光刹那间照进来。她下意识地伸手遮了一下。昏眩的感觉迅速蔓延开,那阳光竟是如此灼烫,使得冰凉的肌肤顿时起了一阵悸颤,像被蒸发。
“纪小姐。阿显他们都在这……”殷殷的呼唤难掩强求的急躁,她想,如果她再不动,周家娘子很可能会拖着她出去。这般咄咄,好似欠了她一样。继而又忍不住苦笑,也许真的是亏欠了她的……
纪柔荑吸口气,起身走了出去。满目所见,鲜艳的朱漆大门,和朱门前坐了一地的白衫书生。那一眼所见,心中竟是难以明喻的酸楚,以及感动。
书生们纷纷站起,围了上来,“师妹你也来了……师妹你放心我们一定要为老师讨个公道……只要我们坚持到底,一定会胜利的……”—张张脸庞,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她慢慢地把目光移向朱门,门上匾额高悬,金漆大字。“陆府”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威武华贵。再回看书生,褐衣麻衫。清瘦荏弱,相差何其多。
心在叹息,而脸上的表情却更冷,纪柔荑走了几步,转身淡淡地道:“诸位请回吧。”
领头的书生一愕,“回?师妹,你这是什么意思?”
纪柔荑望着他,轻扬柳眉,“周师哥你听不懂吗?就是回你的家去,侍奉你的父母,照顾你的妻儿,读你的圣贤书,准备今秋的乡试,不要在此地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