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与我俱未眠(48)

作者:史今朝


去往会议室的那条路,明明只有几十米,她却不知道问了自己多少遍。

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她该如何,去面对这份厚重师恩。

可那扇门,终究还是要推开。

陶醉走到刚才的会议室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双手触上门把,旋转着门,走进了那位元静候者的视线。

李申川坐在那里,黑色的休闲西装,国字脸,剑眉星眸,五官棱角分明,气质冷峻瘦削。

他不笑时,是真的严肃,让学生们心生敬畏的那种严肃。

可接触下来,你会发现,他所有的严苛都在专业要求,私下,他又有着自己的温润如水。

李申川坐在刚才的面试席,看着一步步朝他走近的陶醉,没有任何铺垫,当头棒喝,就是一问:

“你这四年干什么去了?”

听起来是疏淡平和的语气,可内里的审视感,自成压迫,足以让人喘不过气。

暌违太久,这一相逢,陶醉心里有太多纷繁复杂的情绪,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重重哽了下喉,没能及时接上话。

看她沉默,李申川气得手掌重重拍了下桌面,空荡的会议室,瞬间荡出一阵不容忽视的巨大声响:

“我问你这四年干什么去了!”

播音学院的教授,吼出来的这一声,中气十足,凌厉威严,不容置喙。

会议室里,两个人视线相接,各自眼里,都藏着太多情愫。

从入校到毕业,从大一到大四,他亲手带着她成长,亲眼看着她破茧成蝶。

她确实有天分,领悟力极高。

做播音工作,最先培养的就是说话的层次感与节奏感,但这些东西,她仿佛天生就会,并且掌握得驾轻就熟,轻轻松松,妥妥一老天爷赏饭吃。

除此之外,她还有旁人想不到的意志力和忍耐性。

毕竟,过往那些岁月,不敢数。

她迎着酷暑的奔跑,不敢数。

她沐着大雪的录制,不敢数。

她不顾沙尘暴从城东跑到城西的里程,不敢数。

她不顾昼夜从采访到铅字的记录,不敢数。

她全年无休的练声次数,不敢数。

最重要的,她那份沉甸甸的热爱,不敢数。

可他也不知道,原本要出国留学、留学回来后继续当主持人的她,怎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上次,南晓星跟她说的那些话一点都不假。

他确实是不止一次在课堂上说过:“你们呐,能有你们师姐一半的努力就好了。”

说完,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懂她这一路走来的来之不易。

你可以说,她这张极具观众缘的脸是老天爷赏饭,也可以说,她对嗓音的掌控度是老天爷赏饭。

可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逐步拓宽的国际视野、难能可贵的平视视角、恰到好处的理性共情,这些东西,老天爷赏不了,只有你自己去挖掘、去深耕、去浇灌、去锻造。

他看着她一路走来。

又怎能甘心,让她泯灭于人海。

陶醉听着他接连两次的厉声质问,双手紧紧攥成了拳,刚才在面试现场的对答如流的她,此刻的答案却难以连接成篇。

这一刹,心里太多情绪翻涌。

有歉疚,有不甘,亦有委屈。

她站在那里,看着面前的人,眼泪悄无声息地滑落,心里的话在唇边辗转好几番,最后落脚在有些无力的一句:“老师,您不能这样问我......”

“我为什么不能问你?”李申川看着她,音调稳稳拔高,手掌又重重拍了下桌面,“我是你老师,我问问你怎么了!犯法了!还是有违师德了!”

陶醉听了,连连摇头,眼泪无声地、却也更加肆无忌惮地往下落。

她想说,不是,不是。

都不是。

别人问我,我尚且能自我开脱,得过且过。

您一问我,我只想奋不顾身,飞蛾扑火。

可我......扇不动翅膀了。

作者有话说:

不哭

他们都怪你,是因为他们都爱你。

第33章 33 、海棠未眠

弹指一挥间, 四年倏忽已过。

面对这浩浩恩师,她怎么可能不心潮澎湃。

于是,那眼泪, 像决了堤的河水, 无声无息地往下落。

但即便这样,她在说那句“老师,您不能这样问我”时, 气息依然是稳的,吐字依然是清晰的。

李申川坐在那里,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她。

这一眼,既看出了她的默默努力, 也看出了她的难言之隐。

他知道,她一定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坎儿, 才暌违舞台这么多年。

想到这儿,他难免心疼。

可心疼之余, 他更生气。

心想,到底是多么难以启齿的坎儿, 不能让她向他求助, 反而是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这么多年。

每年的开学季, 李申川总习惯性问新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你们心中什么最昂贵,太多学生的答案, 是京溪城的房价。确实, 祖国的心脏腹地,用寸土寸金来形容, 一点都不夸张。

可他每次都想说:孩子们, 你们的青春, 才寸寸是金呐!

所以,这也是他刚才会那么生气的原因。

四年啊。

整整四年啊。

而且还是二十来岁的四年啊。

可惜,太可惜了。

但在可惜之余,他又莫名生出一种预感,那就是她不像是会浪费时间的人。

李申川坐在那里,抬眼看着面前这个一看就是有备而来、想要重振旗鼓的人,瞬间想要验证自己预感是否正确。

于是,他看着她,突然出了声:“再次走到我面前,你就不要再退却。”

陶醉闻言,轻轻抬眸,眼睛虽蒙着一层水雾,眸光却明亮坚定。

李申川对上她的目光,俐落发话:“即兴来一段《朝杨之声》。”

陶醉一听,立刻就明白了他这是在考察自己。

《朝(zhao)杨之声》是朝杨大学的一个广播节目,每天都会在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之后跟大家见面。跟寻常中学和大学的广播节目大差不差,内容大多是分享一下校园里的趣事,放一下最近流行的歌曲,当然,有时候也会朗读一些来信。

所以,即兴来一段这样的节目,难度并不大。

但想要说出彩,很难。

因为一般人如果不是出于找素材的目的,恐怕不会对周遭的一切那么细心。

更何况,她多年未至,此次过来,也不停地忙于考试。

但陶醉却没任何怯场,眼泪一敛,肩背一挺,笑容一扬,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她今天过来面试,浅浅化了一个淡妆,白色长裙配浅蓝色大衣,模样清纯得跟刚入学时没两样。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朝杨之声》,我是你们今日的黄昏陪伴者,陶醉。”

一句话,已成功抓住听众的耳朵。

李申川只听一耳便可以判定,她的基础功不但没有荒废,反倒扎实到不行。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校园故事,来自于我亲眼捕捉到的一个变化。”

“可能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我们学校地铁站周边的施工设施在昨晚已经全部拆除,露出了错落有致的橘色栅栏,我今早从地铁站出来,看到暖橘色的太阳光,不偏不倚的投射在了同样为暖橘色的栅栏上,忽然觉得美感加倍。”

“我透过栅栏,看到近处人群,看到远方公路,看到不息车流,看到抽芽绿树。”

“寥寥几眼,尽是风火人间。”

“当我收回目光的时候,我恍然发觉,或许,橘色是最接近太阳的颜色,所以才能让日出更浓,让夕阳更盛。”

“让我们观赏过的大千美景,都能着墨上一层温暖的底色。”

“此刻黄昏已至,大家可以走上天桥,验证落在栅栏上的那抹夕阳,是否比往日更盛。”

堪称完美的一次开场。

立足实际,不虚浮,不造作,只有动情描绘和真情流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