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196)

作者:无字惊鸿

等离开了此地,刘季也不着急上报,而是继续去下个乡县走访。

各地见这位郡监光吃拿好处不干事情,也就把他当成普通的贪官污吏。等过段时间哪里的县官被郡守革职了,也联想不到刘季头上去。

毕竟距离刘季离开都那么久了,中间刘季去过不知道多少乡县。刘季又不是按照顺序举报,谁能确定和他有关系?

太守对此乐见其成。

县官和地头蛇勾结可不是白勾结的,是要从地头蛇里捞好处的。秦军之前打劫贵族时不至于连薄有资产的普通富户也一起收拾掉,毕竟数量太多了,只能放过。

如今有作风不好的县官自己帮着大秦从地头蛇里抠钱出来,太守乐得他们多抠点。养肥了再一口气宰了,顺便还能按照贪污金额问责行贿的当地家族。

那些人不会以为只有官员受贿才触犯律法吧?行贿也是一样的违法行为!

蠢蠢欲动的家族被处罚之后,不得不拿家产出来抵罪。

念在他们是初犯,又是六国遗民,不好罚得太狠,便按照宽松版的秦律罚了钱财、田亩和一段时间的徭役。

这里头自然田产才是重中之重,官田又能扩充数额了。这群没有被洗劫的富户名下田产比庶民多得多,大秦早就想找借口光明正大收归国有了。

秦王政隔段时间就能收到刘季的奏报,知道他又立了什么功劳。和他一对比,其他郡县的郡监仿佛都是吃干饭的。

秦王政都有点拿不准是刘季过于能干,还是九江郡过于混乱。

派去别处的郡监应当没有这么废物吧?

扶苏上辈子没听过刘季这个人。

当初秦朝的内忧外患非常多,局势远不如现在这么好。刘季许是看出了大秦风雨飘摇,但又拿不准秦朝到底能否延续下去,就没有着急冒头。

等始皇驾崩、扶苏掌权平定乱象之后,刘季已经是个年纪颇大的老者了。这个时候再蹦出来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一念之差错过了好时机,倒不如便安心继续做亭长。

所谓时势造英雄,局势不对即便是英雄也很难出头。

扶苏拿过两个人的任命书给父亲看:

“这二人也是魏楚交界来的,其中一人似乎和那刘季是同乡。”

上头赫然写着萧何和曹参的名字。

秦王政回忆了一下:

“寡人记得,刘季还有好几个同乡是参军立过不小军功的?”

扶苏点头:

“丰县和沛县确实是人才辈出之地。”

就像中原腹心之地的颍川,也是人杰地灵。

秦王政看儿子的表情就知道上一世这些人才都没出人头地,可见这一世已经改变了太多事情。

这是个好事,人才们愿意为大秦效力,说明如今的大秦更有前途。

萧何最终被安排去了治粟内史手下。

他学习了术数之道,又似乎在内政治理上颇有天赋。治粟内史正缺得力副手,现成的术数子弟大多只懂研究数算,实际操作略有欠缺。

曹参则去了廷尉,他个人对典狱之事颇感兴趣。学宫祭酒向秦王政推荐时也提到此事,认为他适合做那种在现有法规框架下认真执行之人。

有些人才有自己的想法,会推翻前任制定的政策。有些人却是完美的接班者,能将前任的意志发扬光大。

曹参便是后者。

秦律不需要曹参去修改,但需要有人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如今的曹参虽然被迫入了杂家,不再是黄老之学的奉行者,可他很清楚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情。

李斯又迎来了一个得力助手,感动得不行。

有阴嫚公主在,又来一个曹参,他的工作量都减轻了很多。两人都是很热衷工作的那类人,尤其曹参非常积极,李斯感觉自己都被他们衬托得懒惰起来。

他找到机会感谢太子殿下施以援手的时候,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太子宫中,扶苏撑着下巴逗弄从女儿屋里跑过来的小猫咪,随口问道:

“所以,事情都让公主和曹监理干了,你做什么呢?”

李斯:……!!!

是啊,下属太能干了,他李斯岂不是显得很多余?这要让王上发现了,他怕是官职不保!

扶苏似笑非笑地看向他:

“李廷尉在九卿上待了多年了,还不想着往上爬一爬吗?”

前些日子冯去疾都升任昌平君死后空出来的左相之位了,李斯倒是一点都不着急。

李斯苦笑一声:

“殿下说笑了,官位的升迁任免,哪里是斯一介小小廷尉能做主的?”

秦国能人辈出,高位的官职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六国人才不断涌现,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后世都知道李斯是个能人,大一统中他的功劳不可磨灭,是大秦实打实的第一丞相。但李斯真正出头,要等正式施行各方面统一的政策,而不是现在。

扶苏提点他:

“文字已经开始统一了,度量衡等难道还非要等六国尽灭吗?廷尉自己不努力,指望谁替你邀功呢?”

想要早点当上丞相,那就早点把你该有的功绩都做出来。修改律法上已经叫王绾分了一杯羹,再这么下去,王绾功劳加身,你李斯靠做梦取而代之吗?

PUA了产生懒惰心思的臣子继续为大秦呕心沥血之后,扶苏就迤迤然离开了。

秦王政见儿子回来,便知事成。

李斯这些天要是不那么划水混日子,现在升任左相的可不一定是冯去疾。冯去疾这几年兢兢业业为大秦统筹各地的产业链,功劳不小,但他李斯也差不到哪里去。

官场就是这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候一点的懈怠就会错失绝佳的升迁机会。

扶苏笑道:

“多磨练磨练李斯也挺好,他可不如冯去疾安分。”

有才华但小心思多的臣子,用起来就得格外废些手段。好在李斯早已人到中年,也折腾不了多久了,这么难搞的家伙还不至于再留给秦三世的桥松头疼。

虽说缺少一个人才有些可惜,可如今新生代的人才不是也都成长起来了吗,桥松以后不会缺人用的。

秋收接近尾声,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与之前刘季捉住的项氏一族子弟有关。

当时反抗激烈的项伯兄弟几个俱被当场斩杀,项氏一族的女眷吓坏了,带着幼子项藉等人乖顺了下来,不敢再闹。

秦军便将人押送来关中看押,依旧是老地方陈县。

一路上他们都很配合,一直到关中地界都没搞小动作。看守者难免松懈一些,结果就被女眷抓住机会逃跑了。

原来她们之前的柔顺姿态都是假装的。

想来也是,好歹是项氏的女眷,夫君父兄都是在血火中拼杀,哪那么容易被吓住。

说来也是奇怪,押送项氏入关的队伍走走停停,花了几个月才到关中。之前秦王政忙于秋收没太关注,如今一算日子才发现行进速度也太慢了。

侍者回禀说是女眷身体孱弱,不知为何经常生病,便在沿途郡县停留过几次。如今看来许是装病,就是故意在拖延时间。

秋收时各地乱哄哄的,她们想寻机逃跑。

可惜项氏族人选的地点不太好,居然到了关中才行动。

关中被秦国经营这么久,早就犹如铁桶一块。山中还有匪徒,纯粹是因为没工夫抽调士兵去剿匪,可不是秦国对辖下的管束力度不够大。

扶苏若有所思:

“恐怕是入关之前士兵不曾懈怠,她们着实找不到逃跑的机会。”

所以明知道入关后,就算逃也可能很快被捉回来,还是硬着头皮选择在这种时候逃跑。

最后的结果也不出所料,士兵很快把人搜捕了回来。

面对逃犯,秦军可不会留手。

之前是因着为首的将领尊敬项燕这位将军,才对他们优待了一些。奈何项氏叛逃,让将军自己身上都背负上了看管不力的罪责,实在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宽容别人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