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阶(10)

作者:桃发子

丰帆没有采用这种折兵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而是转为利用人口优势。

异能人生来好战,就需要更多的补给支持,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便成为了不可小觑的劳动力,支撑前线军队的消耗。

圣地军顽强抵抗,因堕龙的存在,东华军迟迟攻之不下。拉锯战式的博弈,将时局引向了战争时代的后半程。

围攻持续得越长,对圣地越不利,粮食短缺、环境恶劣,使勇猛的圣地军死伤惨重,堕龙再强,也无法抵御源源不断的试探与侵犯。

前期东华军并未一鼓作气去硬碰硬,而是派出一支支小队去攻击军事据点,圣地军赢多输少,死死守住了高地的要塞,这让东华军看上去处于弱势,却并没有大规模的伤亡,保住了军力。

战后,据史学家分析,圣地的资源远远不够易教支撑持久战,必定有势力暗中帮忙,如此才合逻辑。拥有权威技术和能力的地方只有一个,即普元学院,这是军委所出乎意料的。

但实际上,这一举动并非师出无名。

学院是皇族掌权时设立的、具有独立话语权的组织。这里的学者以科学为信仰和目标,并不是哪一方势力的支持者。即便是丰帆,有着创立《十三阶手册》的功劳,也无法命令学院做出任何选择。

学院发布禁令的本意,并不是歼灭易教与其信徒,而是引导异能人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并通过对最强精神体的研究,让人类更加了解自己。何况袁印光是土生土长的普元人,学院反过来帮他倒也情有可原。

这些都不是无端的猜测,比如圣地军使用的一些精神体武器,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五〇一研究所的技术。

只是丰帆拿学院没办法,当下学院只是不表明立场,一旦贸然清理,导致学院正式倒戈向圣地,军委必定伤筋动骨。

不过,在僵持中,丰帆指挥的行动没有表现出焦灼不安,反而镇定自若,这是她作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品质。

随着战线的拉长,东华军依旧保持着攻击节奏,小战役成千上百,让圣地苦不堪言。经常是这边战事刚打完,又要去山的另一头继续,就是铁打的海错系哨兵,也禁不住这样的折腾。

历经十几年的围剿,即便有学院的技术输送,圣地军依然力有未逮。

此时,丰帆抓住了攻占圣地的绝佳机会,她将在棋局上走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军委派出所有装备最好、素质最强的异能人部队,准备一举歼灭盘踞在高原的易教徒。

没有武器和面包,光有信仰是不够的,在东华军的集中火力围攻下,圣地军节节败退。或许真是佛祖显灵,就在易教占领范围收窄到127000平方公里时,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为数不多的领地里发现了一种物质,可以有效阻止异能人放出精神体,那便是日后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青川矿。

青川矿以产地命名,只在名为青川县的地区产出,但当时的军委并不知道这个情报。

而这个情报对战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堕龙韩律率领剩下的两万圣地军,把军委派出的数十万东华军精锐部队引到青川县。已习惯于精神力作战方式的东华军,发现精神体无法被召唤,瞬间溃不成军,埋伏在此地的圣地军手持旧历时期武器拼死杀敌,以同归于尽的方式与敌人肉搏血战,史称青川战役。

这是扭转局面的惨烈一战,为易教徒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看颓势降临,粮食、财力都无法支持东华国将这场内战继续下去。丰帆最担心的事情来了,舆论风向一边倒地批判她出兵圣地,触怒了上苍,因为幸运女神一直站在对立面。

她的失败并非是不胜其任,而是时运不济。

经青川一役,东华军几乎全军覆没。自风罩降临三十五年,总人口骤降十分之一,沉痛的代价让丰帆被迫重新考虑与易教的关系。

翌年,她下令促成圣地谈判,降佛袁印光、军委主席丰帆终于坐在了一张长桌上。

此时,无论是哪一边,都到达了己方的极限,为了保证各自的权力,他们签署了休战条约,划分了国土界限。

在那张风罩内的地图上,韩律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中间,勾勒出一轮满月,经过血洗的青川县被划分在圣地的范围内,紧邻边境。

看着水渍逐渐洇湿了地图,丰帆在堕龙旗下点头承认了圣地主权。

新历35年,皇帝贺焱宣布成立“东华联邦”,首都更名为“燕都”;圣地独立,称袁印光所在的圣城为“坛城”,并定都于此,修建标志性寺庙——净堂。

而学院为防止今后被任何一方恶意利用,也表示永不参与两国纷争,始终保持中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