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昏君社死(142)

作者:明夜泊霜

“嗯,这就建国称帝了?”东汉末年的曹操和刘备,简直要不约而同流下心酸的泪。

——才十五年时间,就从贫民到天子。他们呢?奋斗了30年还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正式建国称帝的两个月前,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北伐中原!】

【此次北伐,再度展现出朱元璋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当其他皇帝依靠大将夺取天下之时,朱元璋却在为大将指点江山。】

【北伐之前,诸将召开军事会议,大将常遇春提出的方案是直取大都——如今元廷势弱,朱元璋却平定南方。以己方百战之师,攻下大都势如破竹,大事定矣!】

【朱元璋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另有想法:元朝建国百年,都城必然守备森严,一旦久攻不下,孤军深入,被人切断粮草补给,元朝的援军又赶到,就危险了。不如先取山东,撤掉大都的屏障,再发兵两河,破除大都的藩篱,最后攻克潼关,扼其门户,如此一来,再进攻大都,大都必然“势孤援绝”,“不战自克”。】

看到军事会议之上,朱元璋毫不客气地反驳掉常遇春的计策,用自信满满的口吻说出自己的计划,那挥斥方遒的模样,汉高祖刘邦一双眼睛都忍不住放光,再次说出他那句名言:“大丈夫当如是!”

一幅假想的画面在汉高祖刘邦心中展开——

讨伐项羽之时,萧何,张良,韩信这开国三杰排排坐,一一说出了自己的计策,随后恭敬地向他求教:“君侯以为如何?”

坐在上首的刘邦自信一笑,大大咧咧地反驳道:“吾以为不如何。尔等的计策都不行,要想打败项羽,还得听我的!”

随后,他就滔滔不绝说起了自己的主意。而韩信等人看他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敬佩。

砰!

一声脆响伴随着手上的疼痛一并传来,惊醒了刘邦的美梦,他呲牙咧嘴转头看去,只看见吕雉那张美丽却面无表情的脸:“……回神了,大白天还能做梦?”

刘邦:“……”

不得不说,皇后一语道破真相。

……这可真是美梦啊!萧何,张良,尤其是韩信,居然乖乖坐下听他指点江山,按他的决策去行军打仗,可不是美死了吗?

幻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

想到白登之围,刘邦不禁一个激灵。

……嗯,还好他一向有自知之明,韩信等人也同样知他甚深,打仗时不会听他的鬼话,不然岂不是被他一并带进了沟里?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策是正确的。】

【公元1367年10月,二十五万大军北进中原。第二年7月27日,元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奔上都。8月2日,北伐大军进入大都——这座随着幽云一并沦陷于异族手中四百三十年的城池,直到此时终于光复!】

【有宋一朝三百年的梦想,在宋朝灭亡九十年之后,在朱元璋的手中得以实现!】

【而那一纸号召北方人民共同讨伐元朝的檄文,也随之名传天下,永载于青史!】

水镜之中,传出一道恢弘的声音,又像是万千黎民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响彻天地。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兵至,人民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在千千万万道声音中,是二十五万大军一路北伐中原的画面。南宋的臣民,几乎是噙着热泪,默默注视着这一幕又一幕。

他们看见北伐大军势如破竹踏上南宋臣民百年不曾去过的故地,看见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重归中华,看见蹂躏过南宋的蒙元之主弃都而逃,看见汉人重新昂首挺胸走在这片土地上,看见黑暗散去,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在万万诸夏之民身上。

宗泽老将军的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神采:“过河!过河!过河!复我中原!”

辛弃疾忍不住弹剑作歌。

临终之际的陆游一把撕了刚刚写的诗篇。

“儿啊!”他握住儿子的手,叫他转告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勿要等到百年之后,北定中原,只争朝夕!”

不知不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支不断进取的北伐大军身上,仿佛万万颗心牵在一起,无数平行时空发出同一道声音。

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大喊: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大明!前进!前进!!!”

“复我中原!复我河山!复我诸夏荣光!”

在那张虚幻的地图之上,属于大明的色彩将蒙元在中原的领域尽数侵蚀,甚至一路向着北方草原深处而去,其势汹汹!

上一篇:慢热乌龟 下一篇:蚀骨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