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名流(361)

作者:也逢春


“你是说裴云京身份一事?”崔应辰略微前倾,神情更加凝重,“我正要与你说,这几日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此前我劝隗琳告老还乡,隐约听见谢远山要隗琳早日除了顾长骏,程履道既然早就知道顾长骏是赫连兄的人,会不会你师兄——”

谢远山在朝上这麽一搅弄,便是更希望裴云京能回铎州,与他们形成新的制衡。程履道若真是裴云京的人,谢公绰父子倒向裴云京几乎是板上钉钉。

可顾长骏远在介州大营,身处平州的裴云京又是如何得知的?由此反推,如果多年在军中的顾长骏都能暴露,那麽近期才潜伏到裴云京身边的钟沧湄呢?

崔应辰话里有话,这是在怀疑裴云京的身份,会否根本就是个诱饵?

赫连诚看了看谢元贞。

“顾长骏的消息是朱晏如透露的,玉氏自立为王,朱晏如第一个俯首称臣,明里暗里安插过不少细作,玉生白与隗琳的戒心不够,这些人里折了一些,到底也有瞒天过海的成功留下来,成为水师的一部分,”赫连诚虚心接受,这确实是他的疏忽,“崔兄所言有理,咱们是得小心为上。”

因为顾长骏原本就在军中多年,所以起初赫连诚是掉以轻心,也是那晚之后吃一堑长一智,这才派人去彻查。

玉生白空有一腔鸿鹄志,隗琳又是个老实人,他们都不是细心的主儿,所以注定这十万兵马要被牵着鼻子走。

只是如今这些人随军回京,现下赫连诚也正在犹豫,是要将他们连根拔除,还是干脆将计就计,让裴云京栽个大跟头。

崔应辰皱眉,“哪个朱晏如?”

“鄄州刺史朱晏如。”

“鄄州刺史,”崔应辰看了眼陆思卿,又转向赫连诚,“他不是你府上那位典签的从弟?”

赫连诚:“从弟是真,投靠了裴云京也是真,朱家承庾家恩德,铭记多年不敢忘怀,但凡有机会,必定会涌泉相报。”

陆思卿眉眼一挑,这话又听不明白了,“既是铭记庾家恩德,何以反而投靠裴云京门下?”

“因为庾氏效忠的是天子。”

崔陆脸色一沉。要说龙生九子尚有不同,旁枝易生斜杈,最怕的便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闹得反目成仇,刀剑相向。

赫连诚继续说:“朱林蔚乃庾氏门生,挨着庾荻的关系,可朱晏如实则八杆子打不着,你别瞧朱晏如人前爱唱戏爱奉承,听闻他一件旧官袍穿了几十年都不舍得换,只因那是靖襄年间的老物件——他缅怀的是大梁高祖靖襄帝。”

“所以温贤王再不济也是靖襄帝的儿子,”陆思卿轻哼,“朱晏如若是知道靖襄帝嫡孙尚在人世,不知道要哭成什麽样子。”

“大驾南渡之前,慕容裕曾命慕容述为其奔走,好叫江左士族尽快接受他这位大梁新帝,夹道欢迎,”窗外细雨绵绵,桌案下谢元贞的手被赫连诚捏着,暖暖催人倦怠,他回捏了一下,道:“彼时慕容述被从父拒之门外,正是这个朱晏如后脚来相劝,只是从父从兄始终不以为然,这才有后来的介州民乱一事。”

民乱之后便是汤恭琦来请,之后就是玉氏叛出,十万水师与李令驰的六军兵马形成对峙。

这麽看,与其说朱晏如是来相劝,不如说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几件事情凑得太巧,更不像单纯的巧合,”崔应辰入京赴职之后,也听过当年的来龙去脉,“介州民乱表面是谢氏以德化人,可实则慕容述却是为民请命锒铛入狱,是百姓为其伸冤,真正的赢家还是慕容述。至于谢氏,一边是百姓一边是门生,谢公绰不想寒两边的心,最后却是两边都落不着一句好。当时他能看出民心所向,那几个老狐貍更是如此——他们早就盼着慕容裕德不配位的那一天。”

“那咱们当初,是不是不该揭露那卷诏书背后的玄机?”陆思卿虽然一直不曾反对谢元贞的决定,但这始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他总觉得再等一等,或许事情还有转机,“彼时用公冶骁的口供指证,李令驰狗急跳墙,未必不会攀咬出慕容裕。”

崔应辰微微偏头,“那你可见他提过半句慕容裕,直到他咽气之前?”

当日朝上李令驰倒是意有所指,只是模棱两可与指名道姓又有不同,李令驰不甘心,可他不能说,至少不能宣自他口。

“没了永圣帝,裴云京就是正义之师,”赫连诚点头,接过话来,“李令驰既恨毒了裴云京,又岂会让他得逞,成为下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这就是个死结。

“血橐之盟还在,没有玉牒宝印,沮渠邃想要以前太子詹事的身份证明裴云京的皇室身份,”谢元贞清咳,兜了一圈又将话绕回来,“也得看大梁朝臣认是不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