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01)
作者:水下野鱼
当然,为了避免法律风险,李浩楠从来没有自己出面。
半年时间,和记已有超过30人在为李浩楠服务,找到的最高层为和记一名副总裁的直接助理,也获得了和记高层的不少资料。
而在查资料的同时,自然也能盯人。
“那就等着吧。”陈志文隔着玻璃,看着远处的维多利亚海港说道。
……
星河收购和记的第二天,整个香港的报纸,没有哪一家不提及这件事。
第一天是信报抢了风头,自然而然,第二天,则是全部的光彩。
“四大英资洋行的和记国际即将迎来新的华人股东。”
“华人资本收购和记集团,陈志文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位收购英资银行的华人。”
“震惊,和记集团被神秘人收购,竟然是他……”
“香港自开埠以来,首次华人资本收购英资洋行!”
“胡闹,英资洋行居然被华资收购?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
“陈志文彻底结束四大洋行通知香港的时代……”
……
一系列不同的标题,都在欢呼华人资本正式收购英资的兴奋,对于很多普通香港市民来说,就好比后世内地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那次跨国并购,改成49.69%。
这是让很多华人非常振奋的一次收购,华人资本在香港虽然也有大巨头,如包玉冈、赵从衍等等船王,但这些都是在海外资本,跟香港本土关系不大,无数年来,香港的几大洋行控制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唯一变动的就是几大洋行偶尔会进行替代。
不过,也有非常不看好这一次收购的媒体,他们宣称这是华资趁着一家英资洋行发生重大债务危机的时候偷袭入手,不属于真正的击败,而且,后续还需要处理和记的庞大负债问题。
一些小道的声音,影响不了主流,无数媒体在采访不到陈志文及其家人后,则开始调查他的发家史以及整个商业帝国的组成。
“你的意思是说,红牛的估值能达到20亿港元?”大公报报社内,沈主编听着手下记者的汇报,不可思议的说道。
“是的,其他记者都在查陈志文有多少房产,有多少其他公司的股份,我就特意去查了陈志文的饮料公司,这家公司,平均每天有15个集装箱送到码头,按照我的大概计算,里面至少有60-80万瓶饮料,我问了我在美国的朋友,红牛在美国终端的售价差不少也有2.5港元,这里面就算扣掉运输成本,终端成本,红牛公司一瓶赚个5毛钱应该不难,这样一来,一天至少30-40万港元净利润,一年一个多亿,按照香港的上市倍率,市值破20亿很轻松。”记者秦松磊添油加醋的说道。
红牛的利润其实是他猜的,香港的上市率也是几年前的数据,现在肯定没有十几倍,但作为记者,不作假是守法底线,不夸张那就等着饿死。
“简直不可思议,一家做饮料的,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沈主编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其实他大概也知道手下有点夸张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红牛的价值肯定很高,而且这还只是在美国的成绩,根据现有资料,红牛已经开始进入欧洲市场了,只不过才刚刚开始,销量现在占比还不大。
如果再在欧洲取得同样的成绩,肯定也会进入亚洲,一个小小的饮料,说不定能够造就一个堪比四大洋行的大型公司啊!
“香港这边有钢铁大王、服装大王。手表大王,我觉得陈志文应该适合饮料大王这个称号。”秦松磊接着说道。
“饮料大王?这个名字会不会太俗了一点?”沈主编笑说道:“不过如果你说的是真的,红牛有这样的盈利能力,那陈志文能够承接和记的负债,还真不是问题。”
“陈志文后天才会去和记,那我们明天把这个消息再曝出去,一定能成为头款新闻,这可比陈志文拥有的几亿地皮有价值多了。”秦松磊说道。
“好,给你留着头版,马上从这份资料里面整理出有用信息。”沈主编说道。
“OK,我熬夜也要做出来。”秦松磊顿时来了劲,自己查的资料,终于可以上头版了。
……
第121章 步入豪门的第一步
“香港新的财富神话——饮料大王陈志文!”
第二天,当所有报纸还在揪着陈志文收购和记、和记资产债务分析等相关问题的时候,大公报直接公布了所有人疑问的答案——陈志文收购和记的钱,从哪来的?
“两年前,刚刚进入商界的陈志文收购了香港一家陈旧的饮料厂——联合汽水厂,并在这里创立了红牛品牌,也成为了红牛饮料的第一间工厂。
几个月后,当时刚刚创业的陈志文远渡重洋,开始了红牛饮料在美国的广告宣传,谁也想不到,一个在香港这个亚洲城市出生的饮料品牌,居然在美国这个最大的饮料市场走出高端饮料的路线:一瓶250ml的红牛饮料,售价2.5港元(0.5美元),作为对比,一瓶330ml的可口可乐饮料,只需要0.7港元(0.15美元)。
如此高的定价,如果当时被香港媒体知道,肯定会说疯了,但不可思议的是,红牛饮料在美国成功了,它成了美国市场最高端饮料之一,在今年,香港港口每天的出货量超过了60万瓶,这个数字虽然远比不上可口可乐,但在高端饮料领域,却也是非常成功的成绩。
按本报估计,红牛公司每个月的营业额为5000万港元,但净利润可能高达1500万港元,如果在港股上市,其市值必然可以超过20亿港元,仅次于汇丰、怡和、恒生、置地,成为香港第五大上市公司。
这也是我们香港历史上,第一种被欧美国家接受的高端商品,是我们香港未来最骄傲的品牌!”
“这也许就是陈志文先生可以收购和记的最大保障,一款在欧美畅销的高利润饮料,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陈志文先生一定能够带领香港的华人,在商业领域走向世界。”
大公报不仅仅只是简单描述,还对陈志文的几家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包括美的电子、星河贸易。
他们也发现了星河贸易每个月的出口额都超过了千万港元,但因为不清楚海外情况,贸易公司的营业额很多都只是数字,利润率极低,因此也只是大概描述了下,重点还是讲述红牛。
至于美的电子,也只是正常报道,风扇、收音机都是大路货,空调冰箱业务也很一般,至于最核心的街机行业,香港这边的记者根本不懂,也不知道,目前也没什么太多的产能,因此自然不会被报道。
大公报简单将陈志文的身价估算了下,为25亿港元,最值钱的自然是红牛,而和记的资产以及大量工业地皮总价值5亿。
“胡说八道,负债都不算了。”陈志文看完报纸,对这群报纸简直无语,完全就是为了抄热度,一点调查都没有。
“其实可能还低估你了,报纸哪知道你的具体情况。”老爸陈天福笑呵呵的说道,他最近为了配合儿子,也都是深入简出,自己公司其实也没啥事,就来到儿子公司了,见证自己的儿子收购香港最大的四大洋行之一,他也是几天都激动的睡不着觉了。
“红牛的利润全部都拿去打广告了,我可是啥都没有。”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红牛最近开始攻克欧洲市场,广告投入也不少,不过好在欧洲是有很多小国家组成,红牛的扩张步骤可以一小步一小步的走,目前主要重点在英国,等英国差不多了,就再去法国、德国、意大利,从经济强的国家一路往下走。
而考虑到后续国家语言不通,文化不理解,红牛也会重点考虑与本土有资源人脉的人合作。但无论怎么样,红牛的策略还是不变,前面十年不赚钱,先把市场稳固了再说。
“其他方面,可没人知道,他们要是知道你在美国还开了超市,还不得再炒作一番啊。”陈天福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