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序(51)

作者:宿己

现下要事是快快地敛银钱。

秦嬷嬷应是,去吩咐李嬷嬷上些茶点,知啊芜晚膳食的少,此时心情好定要再食。

得如此贴心嬷嬷,啊芜胃口大开,瞧着朔王府午时才送来的新鲜花样,方知,嗟来之食也有如此合胃的时候。

第23章 仰人鼻息(四)

食完才觉食多了,这个时辰下肚,稍后如何安眠。让秦嬷嬷去备浴汤,自己歪在榻上回想西阁场景。

细细回想,察觉疑点,执上灯烛去到书房。秦嬷嬷收拾起来的物件又被她重新翻了出来,一一打开。

五副墨宝呈现在眼前。

斜衣书房挂满字画,藏书阁全是书册典籍,这五副墨宝倒与斜衣相配。翻看其它,竟发现都是些古物,大部分看着年岁甚长,摆件亦不例外。

啊芜抱着那套莹蓝琉璃酒盏沉思良久,只这一套莹蓝琉璃酒盏是新的,日后若能传家,她定会选这套酒盏,流光溢彩,让人一瞧见就被它吸引,无需出处、名家加持便知是名品。

想起西阁书房熏着的清香,此刻才知在朔王府那有着一方天井的凉阁闻过,周卫序那时续篆的是同样的香。

朔王府那么多名品,倘若与斜衣缔结因缘,二人别提多登对,简直书香满人间啊。啊芜好心情下了七分,想想斜衣今日此举,摆明了是要掉身段的,那斜衣为何要去做?

越想越不对。

有种女子,知书达理,才情兼备,善解人意。莫不是斜衣出此计策以退为进?到时斜衣见着那周卫序,不知将今日情景会说成何模样,姐妹二人相聚甚欢?二人愿共侍一主?

要做妾斜衣一人做便够了,她才不凑热闹。

呸呸呸,啊芜唾弃了自己的龌龊想法,斜衣再不济那是靖安城有名号的斜衣,怎会如同她想的这样愚笨。

秦嬷嬷来唤啊芜沐浴,见啊芜执裸烛困在一堆名品之中,吓得秦嬷嬷头皮发紧,忙让啊芜起身离开,倘若走水……不敢想,怪自己未先掌好灯。

啊芜悻悻起身,吩咐秦嬷嬷明日再收拾。

第二日秦嬷嬷来禀,脩娘吩咐啊芜再歇上两人便可去坊中继续练舞,被下掉的曲亦重新排上。午时睡醒啊芜理好妆发往坊中去。

一连几日啊芜都同姑娘们聊的甚欢,偶遇斜衣,暂且也顾不上那么多,含笑颔首应付过去,斜衣同她一样清浅回礼,仿佛那日之事从未发生过。

听闻周游列国的风流才俊吕鸣现下正在这靖安城中,姑娘们都想瞧瞧这位,因豪掷千金寻仙而名声大噪的奇人。

又听闻纶涸北狄犯边,不知朝堂如何应对,主和多主战少,皇上却迟迟还未定夺,大伙猜测皇上是主战的,只是碍于主和权臣势大而暂且搁置了。

此等国事姑娘们也只能小声议论几句,不敢多加妄言。啊芜想起泽国,东临擅水渿族,南靠蛮敌峹国,阿爹连年征战,先灭峹国,后驱赶渿族至无人水岛,“武安君”封号便是此后而得。

边关百姓遭难,是阿爹最为难受的。

而皋国富裕,兵壮民强,怕什么?主战主和,只要是替边关百姓思虑,便该趁早定夺,不会像如今这样悬而不定。

民间也已知晓此事,想必该有些时日了。

泽国太子谋逆之事,这几日才传至皋国民间广流传,不知是谁浅浅提上一句,既已是太子,为何谋逆?

啊芜如同被寒冰封印久久不能动弹,抬眸瞧向那说事之人,却已见那人在谈论旁的了,这浅浅一句戳中啊芜,她的阿爹永远不可能谋逆,那太子炎懦弱,根本没胆谋逆。

逃离故国,啊芜还时刻惦念着故国,只是不敢去想。给她欢愉的是故国,让她心生决绝的也是故国,爱与恨交织在一起,将她层层网住,挣不开。

她要在皋国赚尽银钱,这世间唯钱财最可靠。发誓要为阿爹平反,待查明真相,网罗人心,将那陷害忠良之人扳倒,以人头祭奠阿爹。

此事道阻且长,啊芜坚信行则将至。

近日皋国又收留了一批泽国流民,听闻这些流民甘愿为皋国当牛做马,官府按旨送流民去往荒地,造屋耕田。

民心外流,不是好兆头,啊芜方寸之地隐隐作痛。

北楼院墙有了模样,向东开院门通往外巷,门头上的瓦片已铺完成,工匠正雕着花草鱼鸟门梁,往里筑了道小小的隔墙,上头题“紫气东来”,至于那门匾啊芜还未想好,芜宅?肯定是不行的。

朝南通往乐坊的那道门如旧。之前啊芜总觉北楼枯乏,便在西南角通往乐坊的偏门旁垒上鱼池,日后养几尾活鱼,这院子才显灵气。

李嬷嬷见着快要完工的院子,难得的高兴,每日早早地打量一番后才去灶上忙活。院落虽小,可也像个寻常人家的模样,行事不再通过乐坊。

上一篇:帝悔 下一篇:天下江湖明月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