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143)
“小丫头,你要找的汴州粮食,老子这没有,但二十年前没送到龙虎军手里的那批粮食,老子倒是可以给你说道说道。”
第110章 黍米之变
三十七年前, 大长公主李玄珠乱世而出,带领季鸿儒云杉一众能臣扶危定倾,挥戈反日, 后创立新年,更是励精图治, 明罚敕法, 到了武昭一十五年, 早已是天下太平。
那时的武朝兵强马壮, 周边一众小国无不对其是俯首称臣。八方来朝,正是歌舞升平的盛世,却突然传出了平圣公主被刺的消息。
霎时李玄臻龙颜大怒发兵稷元, 不少人都觉得那秦雄是自寻死路。
后来云杉带着龙虎军浩浩荡荡出了京, 一路上战旗飘扬威风凛凛,百姓见之心生仰慕, 沿途就不断有新兵加入。
龙虎军一路北行一路扩军,等到了稷元边境, 其兵力竟已扩充一倍,再加上秦雄勾结季鸿儒、宴杀李玄珠都乃小人之谋,今事情败露天下人不耻,稷元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而以常有道为首的这群流寇, 也在那想要加入龙虎军的散兵之列。
他们本是在乱世里聚到一处的流民,颠沛流离中为保性命迫不得已落草为寇, 可如今天下太平, 眼看着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可他们却还是只能顶着强盗土匪的身份龟缩山林。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谁愿意一辈子都当个见不得光的土匪?
常有道暗自琢磨, 他们既有一身蛮力, 与其等着日后朝廷腾出手来剿匪, 倒不如现在就顺国保义,从此精忠报国建功立业,也能让子孙后辈们堂堂正正地立足于世。
寨中众人一番合计决定招安,常有道满心期待,连夜叫人绣了面武字大旗插在寨门,更是日日在龙虎军必经之路的山头张望,可还没等来率云家五子出征的云杉,就先等来了携圣谕而来的吕莲生。
那时吕莲生已官至宰相,纡尊降贵来到此处,常有道见状是受宠若惊,更是兴高采烈地迎吕莲生进了寨。他三叩九拜,恭恭敬敬地带着全寨弟兄领了旨,接过朝廷招安的折子,可打开一看,这招安后的第一件事,竟是让他去抢那送往龙虎军前线的粮食。
这事难就难在这里。
土匪难得从良,可到了朝廷那里,第一件让你干的居然还是土匪的事。这事干了,众目睽睽之下,你这辈子都是土匪,可这事不干,皇帝要杀将军,让你知道了这么大个秘密那还能活?
所以这件事说到底也就两条路,要么干,要么死。
常有道骑虎难下,谁叫是他自找的要效忠这狗皇帝。
后来按照吕莲生给他们推算的时间,常有道带着弟兄们潜伏在林野两侧,等押运粮草的车刚从山道里冒出头就一窝蜂地冲下去抢了个精光。
最终云五子战死边疆,朝中招军纳将,可常有道却又拒绝了入朝为官。经过这事他也算是看清了李玄臻和李家朝廷的本性——去他妈的精忠报国,老子在江湖,烧杀抢掠都比你敞亮。
常言总道帝王无情,黍米之变李玄臻一石二鸟,不光流放了季家满门,还让云家在为其披肝沥胆征战千里后尸骨无存,经此一役,将门亡种,权臣藤落,直到云杉心如死灰地回了京,才绝处逢生似地得知柳莺飞竟已有身孕。
后来常有道带着兄弟们在淮南一带四处流窜,杀人放火也罢,劫富济贫也罢,终究还是臭名昭著。
三年前听闻是云青风带兵前来剿匪,寨破那夜常有道暗叹一声,只说这叫苍天轮回,报应不爽。
十七年前他受李玄臻逼迫,害死云家满门忠良,这么多年来这事就一直横在常有道心里没下去过。
所以被云青风带回京城时常有道的心情还算是平静。
“三年前云青风押老子回京,要是李玄臻就这么把老子杀了,那老子也算认他是个奸雄——可小丫头,你猜怎么着?老子就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老子外面还有人,狗皇帝就吓得把斩首改成流放了。”
常有道脸上满是鄙夷:“既然敢做这样的事,就别怕后面会被人捅出来,敢做不敢当,遮遮掩掩到最后,就剩他娘的一副小人嘴脸。”
说起李玄臻,常有道不由得骂骂咧咧,而云清澜目光怔愣,已然说不清自己此刻究竟是什么心情。
李玄臻到底是什么时候对父亲叔伯们起杀心的?
是龙虎军一路北行扩军的时候?还是黍米之变前夕季鸿儒频频找上祖父的时候?抑或是从对季家生出芥蒂的那一刻?
衡芜山天坑中季知方说他们欠云家,夜访葛宅时葛老太爷也说当年连累了云家,所以他们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看出了伐稷之战中父亲叔伯们阵亡的真相?
那这些事,祖父他知道吗?
“季家的事,别人提不得,我们云家,更提不得。”
云杉苍老悲凉的声音重又在云清澜脑中响起,她闭上眼,面前就紧跟着浮出兄长在信中留下的告诫。
愚忠愚孝,损毁自身。
——可她如今,还能抽身而退吗?
“小丫头?小丫头?”常有道抬起手,在云清澜眼前晃了晃。
见云清澜回神,常有道就又叹了口气:“虽说这件事都是那狗皇帝的意思,但说到底,也跟老子也脱不了干系。”
“老子不算什么光明磊落的好汉,但这等龌龊事,这辈子也就做过这一次。”常有道指指自己的脑袋,“三年前老子跟云青风说定,这脑袋只不过是暂时寄放在这里,等他什么时候查清楚、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就再来取。现在云青风不在,你既是他妹妹,那老子跟他的约定,跟你兑现也一样的。”
常有道闭上眼,做出副任人宰割的模样:“要杀要剐,来吧。”
查清楚,想清楚?
云清澜看着常有道明晃晃地在自己剑下露出的那截脖子,那她想清楚了吗?她应该怎么办?
故人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云清澜脑中接连不断的响起,云清澜沉默良久,才终于开口又问:“那汴州的粮食又在何处?”
“早在月前就送去京都了。”常有道掀开眼皮,又颇有些讶异地看了云清澜一眼,似是在惊讶她在如此大仇下竟还能想起那些京都难民。
可云清澜听罢却眉头微皱:“但京都城内并不曾见谁运进来过粮食,若非如此,城中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难民。”
常有道闻言就又笑了:“小丫头,我是匪,土匪送出去的粮食,难道还会走官路?”
见云清澜无意杀他,常有道就重又靠回到椅背上:“是季家的那位。”
季知方?
云清澜微微抿唇,先前她曾旁敲侧击地向秦朝楚打听季知方的动向,确也曾听其说过季知方去了汴州,却没想到竟是来运粮的。
虽说这季知方被困衡芜山与世隔绝二十年,可毕竟是武昭一十四年的金科状元,又是一代名士季鸿儒的得意子孙,要说其对武朝各处州县的了解,想来比之朝堂上的各个大臣也不遑多让。
如此,那一切便也说得通了。
年前逢旱,以京都为首的武朝各处早有饥荒,而那时刘志吕莲生一众人却正还忙着瞒天过海,他们顾不上管城中内外难民的死活,便叫季知方从中钻了空子。
之前飞仙台上谏,云清澜一直奇怪为何季知方能如此轻易就带着大批难民随他一道逼压李玄臻,原来汴州的粮食,早就在那时被他带走发了去。
他用这些粮食在京都收买人心,不仅将京都难民收为己用,更是借此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对此云清澜不知心中该作何感想。
季知方固然目的不纯,可若不是他月前就已携粮进京,那些被吕莲生和刘志赶出城外的难民,怕是早就饿死了。
那秦朝楚在这件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衡芜山中秦朝楚曾许诺给季家人一条生路,后来季知方就带着难民大闹飞仙台,虽说当时看起来并未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后果,可飞仙台上谏后京都内外却也紧跟着流言四起,动荡不安——他们难道是想借此挑动武朝内乱,然后稷元正好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