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琐事(83)

作者:金桫椤

只有那含含糊糊的一句,但是桓玄听懂了,是一句不太清楚的师父,所以在谢珝下意识里,每次将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的人,都是他的师父,而他最能依靠的肩膀,永远都是他的师父。

自己如何能打动他,赢得他的心,还是个很漫长的旅程,也许像命相中所说的那样,一生都会与命定之人无缘无分,半分得不到回应。

可是这个人在失去了所有仰仗,只好投奔自己,还是不算有缘么?这个人在自己面前,每日里同桌而食,同榻而卧,还是不算有缘么?这个人在自己怀里哭泣,在自己怀里安睡,还是不算有缘么?

那如何才算是有缘呢?

如果命数真是如此,那么一定是因为某个契机,发生了改变,既然这里可以更改,那又怎么会知道结局就一定是无分,也许也可以因为某个事件的转变而转变。

如此看来,一切还为时尚早,天命易定,而人命难为,逆天改命,未尝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这个故事是跌宕起伏的,结果我写完怎么就这么平白直叙,也是醉了啊,我对不起你们~

第42章

徐州的战况一时之间,变得很焦灼。谢琰主力部队一直被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立刻进退两难,不得抽身。

桓玄的兵力不足,又缺少实战经验,在侧面协助时,没有安排,也是有所欠缺,双方打了半月有余,仍旧没有联络,又没有默契,不能将实力整合到一处,于是双双啃到了季蔀的硬骨头,算是一齐踢到了铁板。

桓玄暗暗思忖着,如果战局继续如此发展,只能是僵持甚至是失败,再没有好的方式联合谢琰,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人也派了,信也递了,谢琰仍然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十分不与配合,自诩为朝廷正规之军,不屑于与杂牌军联手抗敌。

甚至在桓玄的再三催促之下,他居然在正面迎击的战场,擅自撤回了部队,让没有防备的桓玄部队,一头扎了进去,元气大伤。

被迫之下,桓玄也只能随即退兵,休养生息,再做打算。

谢珝终于觉得不能再坐视不理,任凭二人僵持,迟早错过战机,甚至是全军覆没。决定亲自前往谢琰营帐,商议两军结盟之事,桓玄再三犹豫之下,别无他法,如果谢琰心中的结不解开,只能一败再败。只好由一队人马连夜将人送进了谢琰军中。

他知道谢琰本无意与谢珝对峙,只是二人相互都怀有芥蒂,若是能让他出出心头恶气,说不定可以握手言和,共同抗敌。

谢琰知道谢珝前来,连正眼都没有瞧他一眼,只是差人送过来笔墨,道:“桓玄怎么让一个哑巴来当说客,这是手下无人可用了么?”

谢珝默默写道:“兄长这是不认谢珝么?”

谢琰看了这兄长二字后,气不打一处来,便吼道:“休要提什么兄长,你对得起谢族的姓氏么?为了个男人,跑到唱馆去卖身,你好大的主意啊!”

见谢珝没有要还口的意思,他接续骂道:“如今你的新姘头,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在不除,也是迟早的事情。那么多正规军为何不用,用他跑来冲锋陷阵,就是要他和贼寇互相残杀,你随他来军中,是一道送死的么?”

谢珝望着眼前人的暴躁情绪,竟然半分也不似先父,有点失望,谢氏就要陨落在谢琰谢重这样人的手中了么。

便写道:“兄长还是关心谢珝安危。”

谢琰看着这话就头疼,道:“我与你本无情谊,只是觉得你白白浪费条小命,甚是愚蠢。”结果谢珝没反应。

谢珝越是没有反应,谢琰越是压不住火:“你以为我现在是杀不退那些流寇么,我就是要看看他桓敬道有什么能耐,能不能保住自己项上的人头,能不能保住他身边的人,是不是像他那有用的爹,临死了才想起来要加九锡,真是无耻。”

谢珝听到这里,嘴角不经意的弯了弯,便俯身写到:“兄长不如早做打算,各自安好,否则桓氏可借力打力,反戈一击,顺手牵走徐州,也未尝不可。”

这一句彻底激怒了谢琰:“你到底是哪边的人?别以为你顶着这个姓氏,我就不能杀你。你丢尽谢氏族人的脸,我今日就是要家法伺候,也没人阻拦我。桓氏与那些乌合之众有何分别,你居然倚靠于他,无耻!”

谢珝发出清脆的笑声,又低头写到:“今日徐州若是有失,兄长定难辞其咎,在这里呈口舌之快又有何意。珝虽不配为谢氏族人,却不想谢氏如此断了香火。桓氏仍有可用之处,兄长日后便知,此时应放下成见,联手抗敌。”

谢琰也本来没有打算为难谢珝很多,年少时自己对一个小娃娃的照顾肯定无济于事,虽然不是同一血脉,父亲对他宠爱有加,也必定有他的道理,毕竟是府下出来的人,如今他改邪归正,离开唱馆从军,也算走上了正途,大敌当前懒得与他计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