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三万里(22)
莒绣方才已经收下三本:两本诗集一本《青山记》。前者还好,后者让人咋舌。莒绣不过翻了两页,已看不下去。
这七少爷果然轻浮!
莒绣方才悄悄塞给冬儿,让她藏好了,去厨房时,见机一把塞灶膛里烧了。
这位处境艰难的停少爷会送什么书呢?
莒绣打开匣子,一见封皮,便忍不住取出来读。
这是一本《趣闻录》,头一页讲的是一个恩义故事。说的是一老叟,砍柴之际,救下一受伤的野猴。他送它去了背风的山洞,给它烧了火取暖,又撕下布条替它包扎。从此,家道贫寒的他,年年月月不缺鲜果。这猴儿报恩,一直到老叟故去,还给他坟前敬奉了果儿。
这比那小姐公子私会有趣多了!
莒绣翻到下一页,下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子兄弟几个,互相扶持,共度难关,最终阖家欢喜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农妇,多年无孕,日子艰难。因日行一善,菩萨显灵,助她求子成功,且此子文曲下凡,聪敏好学,成才做了官。
第四篇也是这样善有善报的故事,到第五篇,就是那歹人作恶,被狐妖教训,凄惨收场。
莒绣翻过这一页,不敢看故事了,盖因书页间,夹着一张印满字的纸片。莒绣此前没见过,但是一见上边的字,就知这是银票,上边清清楚楚地标着“拾两”。
不好,只怕是堂少爷的积蓄都攒在书中,忙中出错,误把这本送了来。
对了,美绣那还一本。
莒绣站起身,略思索了片刻就有了主意,翻到今儿收到的礼里,挑出五少爷送的墨条,带上去了西厢。
也是巧了,她去的时候,美绣正拿着墨条在看呢,见莒绣攥着墨条,她脸色复杂,站起来问:“姐姐来我这,是有何事?”
莒绣见那旧匣子好好地待在桌角,忙道:“堂少爷送的旧书,我觉着有趣,我拿墨条跟你换一个,可使得?”
美绣愣了一下,莒绣只得再道:“若不喜墨条,换别的也行。”
美绣忙上前一步,接了她手中墨条,和先前那墨盒一块放好了,才道:“墨条就好,我正要用呢。”
她生怕莒绣反悔,飞快把木匣往她那边推。
莒绣也急,赶紧出手抱住了,怕美绣后悔,打开匣子让她看了一眼,再道:“这书有些野趣,咱们念的呆板了些,我拿这去解解闷。”
先前春儿翻看并报给她听过,眼下美绣又顺势瞧了一眼,见果然是破东西,一点兴致全无,随意摆手道:“那你拿回去,早些看吧。”
莒绣识趣,重盖好了匣子,道一句“你好生歇着”便回了东厢。
等冬儿送了水来,莒绣匆匆梳洗过,待她收拾了,便说:“灯先留着,我看会子书,你去歇着吧,明儿还有事要你去做。”
冬儿点头,带上门退下了。
莒绣掌着蜡烛回到外间桌边,打开美绣那边的旧匣子,取出这本《语对》,翻开一页便不由得纳罕:这是一本中规中矩的书,和自己那一本,完全不同。
不仅书的内容不同,整本书翻过,里边一张银票也无。
莒绣收好这一本,重翻出《趣闻录》,一页一页仔细翻过,共找出来五张银票。
五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只怕是堂少爷攒了许久才积下的。
莒绣缺钱,也心动,可不该自己的钱,怎么能拿?
她找出个送礼剩下的信封,将银票封了,怕弄丢了,干脆压在枕下。
第9章
隔日一早,莒绣便让冬儿避着人送了过去。
韦鸿停一听洞明来报,愣了一愣才道:“我见见。”
韦鸿停走到院中,见小丫头忐忑不安地等着,便道:“还请等上一等。”
冬儿福了一福,回道:“堂少爷自便,奴婢不敢当。”
韦鸿停从洞明手里接过信封,惊喜地发现,这开关又有不同,打开来往手上一倒,又是一愣。他迅速把银票往里一塞,问道:“你家小姐让你送这个来,可有说什么别的。”
冬儿再福一礼,把莒绣的话原样背出来:“姑娘说,物归原主。”
原是他疏忽了,韦鸿停讪笑,道:“你再等一等。”
他进屋匆匆写了个条,本想塞回这信封里,又舍不得,便匆匆找了个普通的,把银票和条都放了进去。再唤达练进来,让他把信封并桌上一个藤箱,一块给冬儿带回去。
达练素来不多话,领命去了。
韦鸿停坐下,将昨日那信封取出来,和这个放一起,依次开开合合。他还是头一回见人用纸编出机关,和绣片书签一样,虽无大用处,但很得趣。
莒绣不解地接过信封和藤箱,冬儿退后两步,不远不近地待着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