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88)

作者:金笔帛书

只是这件事,还是在魏国朝野引起一阵轰动。毕竟难得有个热闹看,还直接指向了五官中郎将。当下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处于核心能了解一手消息的人早就知道怎么回事,外围的就众说纷纭了。不过,不是有句俗话叫“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但是谁让杨修没证据。是故朝臣同僚们都装傻,看杨修的笑话。这个说:“所谓‘疏不间亲’,跑人老子面前告儿子,也不悠着点儿,没证据也敢张口。”那个道:“也不看看他平日里多轻狂,仗着有几个小聪明就忘乎所以,这回好了,踢了铁板了。只怕他是没搞清楚他跟五官中郎将谁是相公儿子吧?啊?哈哈哈~”……好听的歹听的,什么都有。当然也有那明白人:“我看呐,他不是没搞清楚谁是儿子,他是以为相公一心宠爱临淄侯,就会舍弃五官将。他不是跟那谁号称临淄侯的四友来着?他以为他去一说,相公就会借着这个由头顺水推舟,借机打压五官将、扶持临淄侯,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看呐,关于这嗣子的问题,相公心里不定怎么想呢。少说话,别站队。”……

外面的纷纷扰扰曹丕顾不得许多。他现在唯一关注的是父亲的看法。

“你说,父亲信吗?”他问女王。他下午还要去父亲那里呈报公务,他都不敢去见了。

“公子,您觉得这事瞒得过吗?”

“以父亲的英明,岂能看不出来?”

“说的是。这里面破绽太多。不过公子,您下午还要去见相公,怎么也躲不过去的。”

“就是说嘛。躲不过去的。闹得人尽皆知,他怎么可能不问我一句?”

“公子,相公若是问你,不如照实说。你看,这件事情,倘若相公认真想追究,有的是手段。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让杨修明着查。杨修既然知道了此事,必有眼线。相公把那些眼线还有门卫叫去当个旁证,来龙去脉就知道的八九不离十了。有了头绪再悄悄地把王献他们叫过去分别一审,你筐里装的是什么?从哪里来?又送去哪儿?运了几趟?东西在哪儿?这么多的谎根本无法自圆其说,一查就知,岂不露馅?丞相如今这样处理,不过还是维护之意,在外人面前装傻。倘若相公私下果真问起,反倒是好事,说明相公心里对公子并没有因此而有隔阂,不过是希望公子与他交心。如今我们只能亡羊补牢,公子切莫让相公觉得公子与他离德,更生嫌隙。”

曹丕觉得女王说的有理。其实他心想,倘若他父亲真问起他,他真没信心瞒得过。曹操在他们兄弟们心中,是特别威严的存在,更何况父亲向来英明锐利,如若在父亲面前说假话心里会有很大的压力。曹丕点点头,脑子里还在细细地思量,女王命人端饭来,曹丕午饭就在女王这里吃了,其实也吃不太下去。

曹丕便叹气道:“只怕说多了,又牵扯到他们几个。”

“可是不说就不牵扯了吗?王献来往运送的,躲在筐里的是吴质。他们已经在局中了。只要魏王不与公子生嫌隙,他们就都无事,倘若魏王与公子有了隔阂,魏王对这些人岂不都起戒心?反正杨修没抓住证据,魏王定然不会在明面上做什么,他们暂时无虞。只是见机行事,说得和缓些而已。端的还是看魏王与公子之间。”

曹丕眉头一皱,叹息道:“少不得我一肩担了,其余少说。也省得父亲觉得我推脱。”

下午硬着头皮到了曹操书房,公事已议毕,遣退左右,曹操便问:“杨修做的事你怎么看?”

曹丕听见问,已经心如擂鼓了,便垂了头道:“这……还有什么能瞒得过阿父呢?”

曹操见他这样,心里反倒缓和了,心想毕竟在我面前还是老实的。便接着问:“你是如何知道杨修要查你?”

曹丕一看这问法,这是笃定他做了此事,都不用进一步确认,直接问过程了,便也索性豁出去:“昨日他带着好几个人去门口那盘问,好些人都看见了。”

曹操点点头,这个他倒是料得到。又忍不住抱怨:“你又何故非要与那吴质见面?有何事非要与他谈不可?”

曹丕抬眼看父亲,还未及开口,曹操又道:“你别想瞒我!现在没有外人,你给我说实话,说不定还能免罚!”

“这……父亲,都是儿子一时糊涂,出了这馊主意,让他们去办的。也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无非是老友好久不得相见。好不容易回一趟邺城,儿子不日又要出城。父亲是知道的,他也算我的良师益友,总有些才思与见解。以前也从他那儿获益良多。故而一是想尽一下故人之情,二是他这几年出仕,又经历了一番不同的历练。儿子是想从他那儿能开阔些不同的眼界。再者,如今他届满调职,我作为老友也总要帮忙过问一下。” 反正他插手吴质调职这事也瞒不住他父亲,而且有了这件事做借口,省得说出其他的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