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85)

作者:金笔帛书

丁仪看话已至此,差不多了,便道:“哎呀一时我也拿不定主意。你觉得……啧!”

“哎呀大丈夫做事何故如此犹豫!我去说了!” 看丁仪如此犹豫,杨修有些耐不住了。

“唉!也罢。不过务必要谨慎。”

“哎~,放心!刚才相公招了贾大夫议事。我这就回去看看,若议完了我就尽快禀告。”说着,抱拳便走。

丁仪送出门去,嘴上还说着“可要谨慎啊!”

杨修回了听政殿那边,到曹操书房那儿去打听,贾诩还没出来。杨修急的坐不住,又无奈何。少不得回自己屋坐着等。

杨修去看了两次都不行。第三次来的时候还未谈完。杨修心里很焦急,昨天丞相就定好了今天下午召集几个人议事,还有半个来时辰,可别出来时就已经到点,就来不及了。正想着呢贾诩出来了,若无其事地与贾诩打了个招呼,杨修就进去禀告了。

曹操一听这个消息,先是意外,接着心里就怒了。意外的是这混小子整日循规蹈矩、稳重老成,竟然也肯做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很古板嘛。怒呢,就是你做就做吧,你就不能做的干净点儿?这么点儿破事就这么轻易让人拿住把柄,你还能成些什么事?

而曹操潜意识地并没有把这当大事。本来宫廷护卫森严,是为了安全与威信,不是为了拿捏自己儿子的;再来吴质只是个小小的外放县官,既无兵权也无势力,不过就是曹丕的旧友,所以这只不过是儿子淘气,一时不守规矩。若是曹丕带进来的是什么曹操亲信谋臣例如贾诩或是手握兵权的大将例如武卫营的许褚,你看曹操会不会急眼。

但曹操依旧怒,毕竟被别人捏着自己儿子的错处告到自己脸上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他对杨修所说的话至少信七成,无风不起浪,以他对杨修的了解,没点儿把握杨修不会贸然前来的,所以他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

但是曹操毕竟见惯了风浪,面上一点都不显,低声却又严肃地问道:“此事非同小可,可有确凿凭证?”

“回相公,说不定现在吴质还没走,快些去也许还能查到。再说东门口的侍卫也见过王献他们,可做旁证。”

“无凭无据难道让孤派人贸然前去搜查五官中郎将府邸?你可知对朝野会有何影响?”

“额,不不不。相公,卑职是说,可等他们推筐出来之时打开查验便知。”

只见魏公想了一想,点头道:“好吧。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来人——”说着叫来了今日在殿外当值的郎卫头目,“你带几个人跟随杨主簿,”看向杨修,“既然是你告他,就拿着证据来见我。这几个人随你调遣。若有人不让你查看,他们几个就是代表我的,没人能拦你。去吧!”

杨修听后楞了一下,这跟预想的不一样呀。照说他为相公提供了线索之后呢,就可以深藏功与名,相公派人去查去验即可。不想这事竟然交给他了。但转念一想也对,这毕竟牵扯到五官中郎将,兹事体大,说不定就搅翻朝堂,我说有这事,自然让我拿证据。不管是谁,肯定不如我自己最希望拿住凭证。领命便去了。

打发走了杨修,曹操心内不安。虽然他很恼火曹丕做的蠢事,怒火攻心的时候也发恨想着就这个样子还想做什么世子!你要是被人逮住了你看我怎么教训你!可是冷静下来以后还是回护的心更重,毕竟不能胳膊肘往外拐。但私闯宫禁是大罪,曹操不能明着回护,只好放杨修去找证据。心里又盘算若真被拿住了该怎么处理,想着想着气恼起来又发恨,手边的文案也看不下去了。反复思量了半日,忽然想起招了曹丕下午来议事,该快到时间了吧?便喊人来问,何时了?人到了几个了?五官将来了吗?下人会说还有一刻钟,五官将刚到,已在议事厅侯着了。

听说五官将已到,曹操心里稍稍缓和,他算算脚程,这吴质应该出去了吧?但又不能完全放心。无论他说多少狠话,他心里多少还是不愿面对他儿子被人抓住这事。

只说杨修带着几个郎卫奔至东便门附近。原来听政殿后面便有曹操的路寝,即他的起居、书房、议事之所,故而附近有膳房等等,为了这些厨子、杂役等等出入有专门,才在东边宫墙上设这个便门,从路寝向东到此门,穿过几道宫门。中间有路过膳房、库房等等,房舍院落多,故而比较好藏。杨修几个人躲在一扇门后,往北望着从五官将府过来的路。等了半天不见人影。头目便问他:“杨主簿,他们几时要从这里过啊?我们不能空等吧?”

杨修生怕错过了,便好言相劝:“再等等,再等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