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24)

作者:金笔帛书

等到曹昂十岁上下,亲母去世,更是全仰仗嫡母带大,是故母子两人真如那亲生的一般。

这曹昂自小聪慧,勤勉好学,也是文武兼备,有勇有谋,又谦逊有礼,长到二十岁便举孝廉,令曹操夫妇非常得意。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正月随父出征,为救父亲竟牺牲了性命。为此丁夫人深恨曹操,因为就是曹操竟收那降将张绣的婶母做妾,才令张绣反水,曹操大意没有防备,酿成这祸事。

夫妇俩因丧子之痛闹得不可开交,曹操一怒之下赌气说了句“过不下去就回你老家去!”丁夫人竟真个就走了,任曹操后来怎么劝都不回来,直到病死。这也就成了曹操的一块心病,既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儿子,愧疚郁结在心底,永远也化不开。因此,他对曹昂的同母亲妹,也是由丁夫人抚养了一场的长女格外看重。看看女儿十五六岁,该是嫁人的年纪了,便一心要找个妥当人家。

那时候他听大家说丁冲的儿子丁仪很有才策,可称令士。彼时丁冲已经过世了,丁冲活着的时候,深得曹操信任,出入常伴随左右,当年曹操肯下决心“奉天子以令不臣”,与丁冲的上书劝谏有很大关系,现在看来真是个再也正确不过的决定。曹操感念那时候的情谊,又听说丁仪有才,便考虑将丁仪做为未来女婿的人选之一。

当时丁仪尚且年轻,还未出仕,曹操未曾见过他,不知深浅,就想先侧面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曹操记得曹丕是见过丁仪的,便唤他来问。

那时候曹丕也年轻,想法简单,知道丁仪眼不好,也知道阿姊在家那也是父母爱若珍宝的——不只曹操看重她,卞夫人也让她三分——哪里能受这等委屈,便对阿父实言道:“那个丁仪一只眼盲,女子看重相貌,恐怕阿姊未必愿意,还不如选夏侯楙呢。”

其实儿女婚姻大事,曹操哪会因为儿子一句话就做决定,但是他真怕女儿受委屈,觉得曹丕的话有理,就犹豫起来,着别人又一打听,丁仪确是眼有残疾,外貌不佳。又着卞夫人去探女儿口风,女儿肯定不愿意找个貌丑的。所以曹操干脆连见都没见这丁仪,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而夏侯楙呢,是夏侯惇的儿子。这曹家与夏侯家本就是姻亲,到曹操,又跟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是连襟——渊妻是丁夫人的亲妹——因此两家来往热络,这夏侯楙从小也是跟曹家的孩子们一处读书一处玩儿,也算曹操看着长大的孩子,虽没看出有甚大才,但也算是个老实孩子,长得也不错。也罢,至少女儿嫁到他们家也不至于吃苦受委屈,况且卞夫人把这事在女儿面前略提一提,也没见她反感。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曹操风风光光地嫁了女儿。

风声最终传到丁仪耳朵里的时候,又不知道被加了几遍佐料。丁仪无奈愤怒到无以复加。重点不是他娶不娶谁家女儿的问题,而是枉费他有满腹经纶,竟只因外貌就让曹操连考察一下他的机会都不给。让他如何不悲愤?那将来他那满腔要一雪前耻的宏图大志还有机会实现吗?可怜他年纪轻轻,生身之父已去,无有仰仗之人,在这以貌取人的庸俗世间,何处有他的出路?

第14章 四公子的朋友(二)

而事实上,曹操虽说选女婿的时候因丁仪眼疾而放弃了,但是一直记得别人说他有才华,过了几年,曹操做了丞相,便打算辟他为官。于是丁仪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了曹操。

为了这次会面,丁仪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他心下想,曹操这些年南征北战,手下不缺武将与谋臣,而如今贵为丞相,以许县为都,一切都稳定下来了,那就得按部就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他这些年冷眼旁观,每每听闻得不少朝中逸事,很是知道曹操治下有不少风俗皆是战时风气,权变但无有长法,如今局面渐稳,就显得有点没有规矩,需要合理的制度治世安民,让朝廷顺畅地运行,而这方面恰恰是丁仪擅长的。

这几日他把自己对世情的看法、吏治的思路捋顺了,一遍一遍地打腹稿,他要在这一次会面中把他所有的见识、才学都表现出来,一是因为当年所受的委屈驱使他十分渴望得到认可,二是因为他自己知道,他在外表上容易让人轻视,已经先输了,如若这次又没有表现出足以打动曹操的才学,那他以后还有机会获得认可吗?

于是丁仪见了曹丞相,针砭时弊,侃侃而谈,指出了很多吏治中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正合了丞相心中所想,丞相当场聘他为西曹掾。这东、西曹乃曹操做丞相后设立的,东曹主管朝廷二千石官员的考察,西曹主管丞相府吏的考察,正职的官员叫曹掾。曹丞相不仅与他如此重要之职位,还感叹道:“丁掾果然好士!如此人才即使双目皆盲,也当将女儿嫁与,何况只是一只眼盲?是吾儿误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