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200)

作者:金笔帛书

再说回如今,天子今年封了郭表为乡侯,并升为中垒将军,提拔了郭表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并追封了太后的父母。太后自然向陛下表达了谢意。但很克制,并没有大肆庆贺。

这个世上永远也不乏多事的人,与他有关没关都要插一脚、多一嘴。关于封侯这件事情,当年,曹叡继位后,追封他的生母为皇后,并追封了外祖父,并让外祖父的孙子继承爵位。其实这本是人之常情,他继位,必然要提升母亲家的地位,方显示帝王的尊贵。这本与郭太后无涉,偏就有些别有用心的小人,见识不多,算计不少,就跟郭家的人私下说嘴,说陛下厚此薄彼,郭家还有太后在,竟然不得封,枉费郭太后当年教养他。

话传到了郭太后的耳朵里,先令郭家人噤声,不许再说这样话,进而悄悄劝解道:“无论如何,他继位第一件事须得尊我为皇太后。我是嫡母,身份在这里。他既然为帝,必然要抬升母家,这不只是孝道,也是为了帝王自己的体面。有我这个太后在,就是郭家最大的体面。你们去攀这个做什么?自古皇帝最怕什么?外戚擅权。有我在,他又得做孝子,他不怕外戚势力太大?我现在外面的事情一概充耳不闻,是为了什么?你们听我的,安分守己,好好做手里的差事,为国尽忠,不会吃亏的。若听那起小人播弄是非,攀比起来,万一冒犯到陛下,你不但什么也争不来,说不定反落不是。倘或有人以后再拿你们跟甄家比,你们就说‘陛下生母之家,原应如此。’搪塞过去便罢了。”禁住郭氏一族,令他们谨慎行事。果不其然,最近陛下对郭家的封赏也渐渐地上来了。郭家看郭太后说的都应验,便更加恭谨行事。果然郭表又被升至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并让他二儿子也做了骑都尉。

女王最近顾不得这些事,太皇太后病倒在床上。女王每日要去照料太皇太后的病情,守着一个垂危的老人,心里也着实沉重。终于那一天还是到来了。

在皇宫里停灵,进行了各项祭祀仪式后,太皇太后的灵柩要发回邺城葬于□□高陵。由于去得远,而朝中还有各种事务,正在商讨攻打蜀国之事宜,不可因私废公,故而天子也未为送葬。他于宫门目送灵柩渐行渐远,自己心里也感慨,果然自己是个心硬的人了。上次他们阻拦他去为父亲送葬,他还心有犹豫,看着灵柩出门之时,也不是没有心虚,怕于礼不合。可是这次他是没有心肠了。

平心而论,大母对他向来很好,只是两年前那次谣言事件,想不让他寒心那是不可能的。至少让他觉得他在祖母心里的分量远不如四叔。是,她是对自己不错,可是一旦牵扯到四叔,自己就得靠边站了。他不由得又想起他母亲。他母亲的事一出,他其实就对大母也有一点隔阂了。他觉得他母亲当年那么孝顺大母,被弃在邺城,竟然没个人帮她说句话。大母后来辩解说自己问过父皇,只是他不为所动。但是……但是那几年大母为了四叔是怎么不厌其烦地跟父皇说好话他是看在眼里的。他想,您对我母亲的所谓关心也就是您问了我父亲那一次而已吧?有这一半的用心也许不至于结果坏到那个地步。果然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一样啊。不过有时候他又劝解自己,父母之间的事情大母大概也插不上手吧?也便不去跟他大母计较了。可是谣言这事情一出,他再一次在自己的亲人那里体味到了人情冷暖,又结合之前那些情绪,他对他大母真的有些心凉了。反正他有国事要处理,邺城又远,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便不去送葬了。

且说曹叡这边安排好了太皇太后的葬礼,便着手准备好战事,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伐蜀。待为大军送了行,天子便东巡,来到了许昌宫。

算算距女王上一次离开许昌已经有五年了。女王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近的城门,往事历历在目,一切好似昨天刚刚发生,又恍若隔世。车马走在许昌的大路上,一切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可是以前陪她来的人不在了。物是人非。国孝之中的衣着和肃穆气氛加重了女王心中的沉重,让她有了一种类似近乡情怯的伤感,情不自禁地纠缠于往事。

她想起以前每次只要想到可以去永始台,她都怀着雀跃的心情;她想起她第一次进这丞相府,是有他陪在她身边。她跟着他登上那座高台,心里充满着憧憬。此时此刻,她无比地想念他。

天子的车队驶进了许昌宫。永始台的正门大敞着,迎接它久违的女主人。天子御辇在永始台大门前停住,天子下辇,向后快走两步扶了他母后下车,边走便道:“母后,这永始台旧了,也小了一些,不如再择一处宽敞的宫殿去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