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290)

作者:渥丹/脉脉

雷航哈哈一笑:“我在城外恭迎多时,殿下骑术一望便知深浅,若说不是我昆连男儿,那是无人信的。殿下既然到了昆州,如有吩咐,我等自当竭力安排。”

萧曜看了一眼一旁的程勉,含笑点点头,不紧不慢地说:“在连州多年却未来过昆州,正是我与文卿心中的一桩憾事。现在心愿得偿,也不欲劳动昆州府上下。不瞒刺史,我们此番来昆州,是想探访何侯在昆州的旧迹,不知可行否?”

“原来殿下和程司马仰慕何侯。”雷航对此要求毫不讶异,“我从未与何侯共事过,何侯的门生旧部多为一时之英,大多也高升去了别处。殿下如想找寻何侯的旧部,我还需再去问一问。不过殿下想必知道,何侯没有成家,没有后人,未置下任何产业,去世后效仿本地胡人的风俗,将尸骨焚为尘灰,洒在了昆州境内,所以也无坟墓可供凭吊。”

萧曜点头:“我都有所耳闻。”

雷航又一笑:“不过虽然没有留下产业,昆州下辖五县,都有百姓为何侯起的私祠,鹏城的祠堂离驿馆不远,殿下这几日间抽个空步行过去就是,鹏城百姓都知道,随便一问可知。”

“昆州不禁私祠么?”萧曜奇问。

“何侯生前严禁生祠。据说他去世后,继任的吴太守曾经拆过一次鹏城内的祠堂,结果当夜鹏城暴雨,冲塌了刺史府一角,不到半年,吴太守的次子得了一场急病,莫名夭折了。我虽然不信怪力乱神之说,但昆州多战事,昆州军民素来笃信鬼神,又为何侯另起了生祠,既然是百姓的感念之心,何必一再捣毁呢?”

程勉听到这里也一笑,顺势接过话来:“刺史体察民意,实在令人佩服。我有一位族舅,也曾在刺史府为官。”

“哦?是哪位?官居何值?”

“曾任过昆州长史。”

“哦,原来司马是崔长史的外甥。”雷航点头,“崔长史四年前便离开了昆州。哦,之前来巡查昆连的那位薛御史,司马可相识?”

“是我多年旧朋。”

“原来如此!他的母亲是何侯的亲姊,如此说来,昆州虽然地处一隅,但与昆州有缘之人,着实不少啊。哦,易海县令裴翊裴景彦的父亲,就曾在何侯麾下充任幕僚,殿下若要过问何侯的旧事,问他想必也是可以的。”

“景彦曾经赠予我一份曲谱,就是何侯的手笔。”

“我也听说何侯善乐。曾于元宵夜醉后,在鼓楼当众奏乐,万人空巷,无人不识。”

萧曜不由看了看程勉,见他不自觉地抿起了嘴,很轻地一笑,才点头:“原来竟是如此风流人物。”

雷航摸摸后颈:“不曾见过何侯,正是吾人生一大憾事……今晚我为殿下设下了接风宴,殿下可稍作歇息,待我稍晚再来为殿下斟酒。”

萧曜也不留他:“刺史必是有许多公务,无需在这里耽搁。我们惯于鞍马,无需歇息,稍后想在城内逛逛。进城时我见城下有许多力役在劳作,说来惭愧,这等场面在连州从未见过。”

“这也是昆州一景了。既然殿下无需歇息,我愿意陪殿下登上城墙一观。”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萧曜便在雷航的亲自陪同下登上了鹏城的城墙。若无风沙作怪,连昆都是万里无云一望无际的天气,首先吸引萧曜目光的,是城北数里外的长关,不同于楔子一般钉在荡云山中的盟夏关,关城东侧依仗荡云山的余脉,西侧则是茫茫荒漠,雄关自成城池,以三尺有余的土墙充作防事,沿线再以烽燧与连州境内的盟夏关相联系,一同守卫着这一方边疆。

长关如铸,巍然不可撼动,益发显得鹏城下忙碌的劳役渺小如蝼蚁。萧曜兀自看了许久的役夫,直到犹带着寒意的风吹在脸上,他猛然意识到,城下之人为了便于劳作,大多穿着单衣,尘土之下,让人不由想起荒滩上的羊群。

也许是他过于专注,雷航解释道:“城防每年修缮,也是何侯定下的规矩。鹏城和长关及挡马墙由劳役和府兵轮番修缮,忙时农牧,闲暇训练,严守兵府的规制。”

其实连州境内也是遵循此番作息,然而看到这么多人如牛马一般碌碌劳作,且人群不见首尾,终是不忍心多看,又朝长关的方向眺望了一番,见关下也可见烟尘,便说:“连州已多年不见战事,昆州如何?”

“近两年雨水充沛,胡人牛羊骠壮,无需南下牧马,偶有扰边,不足为患。长关不像盟夏关有天险可以仰仗,风沙最是侵袭城防,年年修葺固然辛苦,但防范未然,才能以逸待劳。”

雷航一边走,一边也时不时探身往城墙下看去。走到东南角的箭楼时,他忽然说:“去年薛御史来昆州时,我方知殿下将治所迁回了易海。易海城池虽然较正和开阔,但建城的初衷与鹏城一致,是为了镇守边关,论艰苦,恐怕比鹏城还更胜一筹。殿下有此励精图治之心,实在令人钦佩。”

上一篇:末日大佬在我怀里撒娇 下一篇:喜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