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弦歌默(127)
李渊正坐在从前姑姑常坐的地方,抚弄这一把古琴,若有所思。他的身后站了个博带羽冠的道人,将绒毛齐地的拂尘扛在右肩上,表情肃穆而一丝不苟。
听内侍的禀报,李渊只将琴轻轻往前一推,冲着正向他跪拜的我道:“朕知道,你的琴技极高,为朕拂一曲吧。”我心中杂乱,却又不敢拒绝,只有强忍着心中忐忑淙淙弹奏了一曲。此时我真正觉出可悲,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像柳巷里许多倚门卖笑的女子那般,被人召之即来拨弦调音,纵然那个人是当今天子。这样的可悲越浓重,对父皇的思念便更深一分,纵使他从未关心过我,却给了我最好的庇佑,让我安心于一方净土不受牵染。而今他不在了,他的女儿,曾经显贵无比的大隋公主,连生死尚不能自己把握。或许,命不由己,这便是对我这个亡国公主苟延残喘至今最大的惩罚。
一曲毕,李渊意寓深长地道:“这首《梨花错》是从前瑶姬最擅长的曲令,你果然聪明。”他回头的时候,浓重斜飞的眉宇微挑,眉间一道煞气极重的川字纹,给原本和善的面庞添了几分戾气。
我垂眸道:“儿臣只是重游姑姑寝殿,有感而发。”
李渊呵呵一笑,气息吞吐地极轻,若不细听根本辨别不明:“朕知道你与你姑姑感情深,放心,只要你乖乖地听话,朕是不会为难你得。”
我极温顺地敛眉,轻然颌首,蓦然间生出几分不安。
“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华虽为两块,然惊魂早已融为一体,故世人极少将它们分开言之。开皇年间有化外方士进献苕华于大隋国君,意祝二圣临朝,伉俪偕老。后来独孤皇后同文帝间隙渐生,便将这两块玉抛诸脑后。当时朕住在大兴,独孤皇后随手将其中一块给了朕,便就是这块‘苕华’让隋炀帝对朕谋划忌惮多年,几次三番明里暗里威逼利诱迫朕交出,当初晋阳起兵前夕,建成替父南下江都,不得已交出苕华保他一命。两件宝物尽落于炀帝之手,他必然会交给自己的儿女保留。而今炀帝子息凋零,仍未见苕华临世,细细数来,除了你姐姐,他的儿女便只剩下你。忆瑶,你可知苕华下落?”
他安坐在梨花雕木矮凳上,前倾了身体认真询问。我未曾细想,反问道:“敢问陛下,区区亡国之君穷尽奢华的玩赏之物,何以值得陛下如此耗费心神?”
﹡﹍﹍﹍﹡
他不以为忤,浅浅笑道:“既然你问得直接,朕也不好隐瞒。当初文帝眼见太子晋王相争,恐大隋根基未稳伤及国本,便暗自将追随北周武帝时征战得来的早已绝迹多年的阵法兵策及炼铸刀剑的古书甲策藏匿了起来,期望若将来途生战乱有识之主可凭借此重整山河。朕恰巧识得承监的官员,他自知背负着这个秘密来日无多,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朕,希望将来朕能替他照顾孤儿老小。”
父皇必定也知道此事,才会将苕华看得那样重。只是……既然牵扯如此广泛,必然不会如他轻描淡写地那般简单。我恭顺一笑,道:“陛下雄心伟略忆瑶佩服,只是忆瑶并不知道苕华下落,恐要让陛下失望了。”
“不知道?”他霍然起身,冷笑着反问。目光一沉,嘴角隐含略带嘲讽的笑意:“你若不知道何必要赘问这许多,你一个女子莫不是也关心起了家国兴亡的大事。”
我反而心底坦荡,无所阴晦了。坦然地抬头直视,清晰明了地说:“陛下也说事关家国兴亡,举足轻重,怎会轻易说与忆瑶听。对于活人,纵然她再弱小也该有些避忌;若是死人或是已认定她将要死的人,就没有这许多避忌了。陛下贵为一国之君尚且会使些‘迂回’之计,忆瑶也不见得非要倾其所知。”
他脸色顿时灰青如沉铁,目光里仅有的伪作的一丝牵强的和善也消失匿迹。顷刻间,目光锐利如炬,似一把利刃要生生将我刨开。
“朕到底是低估了你。”近乎咬牙切齿的一句话。
“不知你使了怎样的狐媚手段,让世民那样迷恋你,连建成都向着你。即便没有突厥南下的事情朕也早打定了主意杀你,泾州的隐情世民自以为隐藏的天衣无缝,真是让朕失望透顶。若非你怀了孩子让你多活上几个月,在世民刚出长安的时候你就该死了。朕岂会容忍一个乱我大唐江山的前朝祸水活在这世上。”
窗外的雨连绵无尽,一道惊雷骤然滑过,褐紫的光短促而明亮,映亮了年久无人的毓琛殿,也映亮了李渊阴冷几近狰狞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