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1283)
沈懋学见汪孚林竟然真的顺着自己的发问往后设想,这心里的荒谬感顿时更强了。但根据汪孚林这样的说法,他不得不承认,金宝确实在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汪孚林乃至于整个松明山汪氏全力栽培的后辈。要不是他没有适龄的女儿,这时候铁定就开口了。他想了一想,最终开口说道:“世卿,宣城沈氏和宣称梅氏彼此联姻多年,也和太平府以及徽州府各家有过联姻,士弘有个妹妹,今年十三岁,因为梅氏和邻近各家没有合适,至今尚未定亲。”
沈有容的妹妹?据小北和汪小妹说,这是沈有容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因为是老来得女,一直都是沈家掌上明珠,为人有些娇憨,但容貌和才学却都很不错,据说还会一手好画绣,沈懋学这提法不会是当真的吧?
汪孚林不由得轻轻吸了一口气,随即不大确定地问道:“沈兄,此事你只怕不能越俎代庖吧?”
沈懋学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冲动了。可他和汪孚林在辽东那一趟后结下的交情,和平时谈诗论文的知己好友却又有不同,说得深一点,那是等同于袍泽之间的情谊,更何况汪孚林还替他和张居正的儿子们牵线搭桥,建立起了某种关系。当下他就干咳一声补救道:“我自然只是先提一提,得和兄长商议。这样吧,眼下就我两人知道,你先不要定归期,等我的消息。”
别说汪孚林乍一听沈懋学提议时大吃一惊,就连小北听到汪孚林这话时,也同样觉得不可思议。毕竟,那是沈懋学兄嫂,也就是沈有容父母老来所得最最娇养的女儿,嫁在宣城还能常常相见,可一旦嫁到徽州府,即便只是相邻的两府,可相隔三百多里,往来一次就很不方便了。最重要的是,她和那位沈小姐言谈颇投契,对方甚至还拿给自己看过画的绣图,可一旦将来做婆媳……她想想都觉得尴尬,就不要说人家的感受了。
“我觉得这事悬……”小北嘀咕了一声,随即小声说道,“换成你,你乐意把小妹嫁到宣城来?”
汪孚林顿时哑然。汪二娘之所以嫁到西溪南,最重要的不是因为吴家豪富,吴应节的哥哥又是举人,吴应节自己的品行才学都还不错,而是因为西溪南和松明山一河之隔,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见面,比嫁到斗山街许家的大姐汪元莞回家更方便。所以,小北说得还真是没错,换成是他,能愿意把汪小妹嫁到这距离歙县三百多里的宣城吗?这也是他带着汪小妹到宣城来,却压根没想着在宣城这些名门望族子弟里,替她挑选一个如意郎君的最大原因!
“我也没说一定要沈大老爷的千金啊,还是君典兄自己提的。话说回来,我们都住在沈家这么多天了,金宝和人家好像还没见过吧?”
“当然见过,你忘了我们刚刚到沈家,你是沈君典亲自接待的,我就带着人去见了沈家老太太,还有大太太和二太太,那时候小妹,还有明兆和金宝秋枫都在一起,沈家上房帘子后头可是女眷不少。”小北一边说一边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突然看着汪孚林说,“你之前被沈君典拉着去结交各路人马,我和小妹去相看人,金宝他们三个也没闲着,好像沈家和梅家子弟不少人和他们混在一块,明兆和秋枫都已经定了亲事,金宝说不定早被人摸透了!”
汪孚林顿时愣了一愣。照这么说,不止是自己这边在悄悄相看宣城这些闺秀,宣城这边某些人也可能在相看金宝?
第六五七章 两姓之好
正如汪孚林和小北刚刚意识到的那样,当沈懋学在兄长沈懋敬面前试探了一下能否和松明山汪氏联姻的事情之后,他立刻发现,兄长不是意外又或者诧异,而是脸色颇有些微妙。一旁的沈大太太梅氏则不如丈夫沉得住气,直截了当地说道:“二弟你怎么也和老爷一样有这想法?金宝那孩子我也见过两次,确实老成知礼,才学又很不错,否则也不会是上一次徽宁道道试案首,可他终究是养子,而且,真要是芙儿嫁过去,上头公公婆婆也实在太年轻了。”
“大哥也有这想法?”沈懋学直接把嫂子后半截话给忽略了过去,愕然看着兄长道,“大哥怎么没对我提过?”
“我让老大带着汪金宝那三个在宣城四处转过,老大回来对我说,别看金宝就这么点年纪,经史的底子比他还扎实,还拿了他的几篇文章诗赋给我看过,着实也可圈可点,顶多欠缺点火候。”
沈懋敬口中的老大,便是沈有容的长兄沈有严。沈有严乃是宁国府学生,今年二十五岁,十八岁考中秀才,如今历经附生、增广生,因为年资久远,岁考又常在一等,业已是廪生,却因为南直隶乡试实在竞争激烈,两次下场,至今尚未考下举人。而沈懋敬顿了一顿后又开口说道:“这年头,天才不少见,要紧的是天赋高却又勤奋肯下苦功夫,这才能变璞玉为美玉。这话还是父亲当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