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樊笼(222)
这应该是当地的土语吧。
雨下得大,路上基本不见人,但折进又一条路道时,雨突然变小了:不是真小,而是两旁的桫椤树长得特别好,宽大的羽状叶片层层交叠,仿佛张开的伞盖,稀释了雨势。
在一棵树下,站着一个戴斗笠的男人,正抖抖索索避雨,看见有车来,兴奋之至,一边大力扬着手、一边颠颠跑近。
肖芥子心中一动,车速放缓。
她原本是不想载人的,但远看这人的服饰,黑红相间的对襟上衣和肥大短裤,脚踩一双拖鞋,脑袋上还顶个斗笠,很像当地人——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她想要找一座地图上没有的山,能结识当地人,多少会有点用。
然而看清之后,她不觉失望。
这是个五十来岁的男人,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眼睛滴溜溜的,身上都被雨淋湿了,斗笠上被雨浸过、亮得反光,脸上带讨好的笑——能不讨好吗,显然在求搭车——肩上挎着个大旅游布包,上书:阿佤人民欢迎你。
这人不是本地人。
肖芥子瞥了他一眼,语气凉凉的:“干什么?”
那人小心陪笑:“姑娘,能不能载我一程啊,我想去前头山里的寨子,实在走不动了,又下雨,我是个好人。”
看来这人也知道搭车不易,但张口就说自己“是个好人”,也太天真了吧,谁会信啊。
肖芥子加重语气:“你是好人?”
那人眉开眼笑:“对,对,我是来这儿考察民俗的,实地考察,你看,这是我写的书。”
说着,赶紧从包里掏出一本书,从车窗递了进去。
还是个文化人?还出书?肖芥子心头升起些许敬畏,又一想,文化人怎么了,斯文败类多得是呢。
待把书接过来,白眼真是要翻上天。
书名《三十年间目睹之玄异怪现状(升级版)》,没标价没出版号,摆明了是非法印刷,不,连非法印刷都不如,非法印刷还会伪造个出版社书号之类的蒙混人,这个,简直是额头上明晃晃标着“自印”了。
不过,那句“考察民俗”,激起她的兴趣了。
“考察民俗,你对这儿的民俗很了解吗?”
那人说:“当然!”
说完了,可能觉得做人要谦虚,又略略矜持,说了句:“略懂。”
“去前头的寨子,寨子里有熟人吗?”
寨子里的,一定是当地人了,有熟人的话,她就可以跟着蹭点消息。
那人立刻就忘了谦虚,趾高气扬:“当然!我约了寨子里的魔巴,魔巴!”
肖芥子不明白他怎么突然就来了优越感:“魔巴是什么?”
她只熟悉锅巴。
那人瞪大了眼睛:“你连魔巴都不知道?哎呀你到了一个地方,总得稍微了解一下当地的习俗啊,魔巴,那搁着解放前,就是村寨的巫师、大祭司,地位那是相当高的!”
靠,连大祭司都认识,肖芥子当机立断:“上车!”
那人愣了一下,喜上眉梢:“我就知道拦你的车没错,你这个车子远远一看,就透着亲切!”
***
那人上了车,坐进副驾,斗笠一摘,露出一头半湿的糟乱卷发,还试图跟她握手:“你好,我叫沈木昆,我的朋友都叫我神棍。我去嘎多,嘎多寨,你顺着路牌开就行。”
神棍?
好感的坍塌只需一秒,肖芥子觉得正经人不会取这诨号,她心生警惕:“你真的约了村寨的大祭司?大祭司不是地位很高吗,会随随便便跟你约?”
神棍说:“是这样的,你不要看我貌不惊人的样子,其实我身份是有那么点特殊的。”
肖芥子缓缓开动车子,感觉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这人身份特不特殊她不知道,但听着很像在传销组织经历过风云变幻的……又不好一脚把他踹下车,忍着吧。
神棍浑然不觉,继续夸夸其谈:“以前每次出来考察,都有人一条龙服务……”
呵,梦里的一条龙。
“又是安排车辆,又是安排接待,这样舒服是舒服了,脱离群众啊!什么是实地考察,必须接地气!所以这一次,我通通拒绝了,我要回归初心,重新做回当年那个扛着麻袋、走遍山河大川的自己。”
肖芥子心说,也没人关心你当年是个怎样的自己。
说话间,路边又闪过一块大石头,上头依然是熟悉的凹刻漆字:司岗里欢迎你。
验真验伪的时候到了,肖芥子突然袭击:“司岗里是什么意思?”
神棍神气活现:“这你都不知道啊?但凡你看点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呢,你……你叫什么来着?”
肖芥子没好气:“肖芥子。”
“肖……芥子,嗯,小结子,我跟你说啊,你也就是赶上好时代了,眼看冬去春来,这要是解放前,你在初春的季节来这一带,你的头可就保不住了!佤族有猎人头的习俗懂吗?又名‘猎头祭谷’,在春耕时节祭拜谷神,献上人头,用人的灵魂来守护庄稼,庄稼才能长得好,这一陋习我跟你说,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五十年代,在人民政府的干预下,才慢慢废除。”
这几句话说得似模似样,有点脱离传销组织的气质了,为了显示自己也懂一点,肖芥子哼了一声:“不是优先选取体格健壮、年轻英俊的男人吗?”
神棍说:“No,no,no。”
“那是有得挑的时候,没得挑时,不管男女,有头就行。你这样的,头发茂密,还更受偏爱,因为头发茂密,象征庄稼长得茂密。”
原来如此,肖芥子再看神棍,觉得顺眼不少:“那司岗里又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