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太子妃(291)
采月摇头:“奴婢也不知,府中传话的小厮只说夫人收到前线军报,便晕了过去。现下府中乱成一团,刘嬷嬷请娘子们快些回去呢。”
前线军报,母亲晕倒。
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明婳的心猛地直沉。
“可派人去寻姐姐了?”她面色苍白道。
采月点头如捣蒜:“大娘子身边的采环去报信了,马车也已在门外候着,就等着两位娘子了。”
明婳听罢,吩咐采月点两个婢子留下收拾箱笼,便不再耽误,捉裙直奔山门外。
自大军出征第二日,明娓便提出来万佛寺小住,替父兄及将士们诵经祈福。
肃王妃一心向佛,也有意入寺庙祈福,无奈琐事缠身,分身乏术,见女儿有这个心思,自是全力支持。
明婳见明娓要去寺庙,想到她与菩萨发誓会一直茹素到大军归来,在府中待着诱惑太多,于是也随明娓一同搬来寺庙——强制戒荤。
一晃眼,已经小住了二十日,而今已是四月末,草木葳蕤,夏意渐浓。
万佛寺虽在山里,但香火旺盛,香客众多,是以明婳也能第一时间听到前线接二连三的好消息。
她不知明娓是如何想的,但她觉得或许是她们茹素念经感动了菩萨,所以菩萨一直庇佑着大渊的军士们,于是每日念经拜佛得更加勤快。
这不菩萨诞辰快到了,她还打算描摹一组菩萨画像,庆贺菩萨诞辰。
万万没想到,这平和的日子一朝被打破。
当姐妹俩步履匆匆地赶回肃王府时,肃王妃已昏昏转醒,头戴刺绣抹额,背靠宝蓝迎枕,正在嬷嬷的伺候下喝着苦涩汤药。
“阿娘!”
“阿娘您怎么了?”
姐妹俩一前一后跑到了床边,只见肃王妃那张雍容娇美的脸庞一片憔悴,两只眼睛也红肿似核桃,见着两个女儿,那才将压下的情绪又席卷重来,她眸中泪光颤颤:“娓娓,婳婳。”
母女连心,见母亲红了眼眶,明娓明婳也都酸了鼻子。
“阿娘,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婳吸了吸鼻子,接过嬷嬷手中的药碗,坐在榻边:“好好的怎么晕倒了?”
肃王妃含泪推开药碗,似是不知该如何说起,抬袖抹着眼角的泪。
明婳见状,心下愈沉,端着药碗的手指也不禁揪紧:“是不是前线出了事?”
肃王妃一听这话,泪光越发朦胧,深深吸了两口气,她环顾屋内婢子们,哑声吩咐:“你们退下。”
“是。”婢子们垂首,很快告退。
待到屋内重归静谧,只剩下母女三人,肃王妃也不再掩饰情绪,哽噎道:“今早收到的线报,你们父亲中了西突厥的埋伏,与两千兵将被困瓮城,援军进不去,他们出不来。信上还说他中了一箭,那城中缺医少药的,现下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况!”
“中埋伏!?”
姐妹俩齐声惊呼,面面相觑。
肃王妃黛眉紧锁,从枕下摸出信函:“你们自己看。”
明娓接过,明婳也立刻搁下药碗,凑上前。
待看到信上所写,二人脸色愈发凝重。
“怎么会中埋伏……”
明婳喃喃,见明娓还紧抓信函一动不动,她走回肃王妃身旁——
恍惚间,她发现母亲的身形竟如此纤细孱弱?
从前,她常常靠在母亲怀中,或是撒娇卖痴,或是噘嘴告状。
那时总觉得母亲的怀抱那样的温暖、宽敞,是世界上最安稳最美好的去处,可现下……
原来母亲的肩膀并不宽,怀抱也并不大,此刻虚弱岣嵝着,愈发显得瘦小。
母亲一年年老去,而她一年年长大,如今,她的胳膊结实了,肩膀也有力了……
是啊,再过几月,她就十八岁了。
这个认知叫明婳心里一酸,下意识便伸出手,将肃王妃揽入了怀中,软了语气哄道,“阿娘,别怕,没事的,一定没事的。”
这拥抱叫肃王妃怔了下,待对上小女儿柔婉关切的脸庞,她眼眶愈烫,顺势倒靠在小女儿那已不再稚嫩的肩头,哀哀哽噎:“那个西突厥的新任国师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之前从未听说过这号人物?也不知他使得什么诡计,竟叫你父亲困成这样!”
明婳对战事一窍不通,信函中所提及的那个国师,更是闻所未闻,一时也不知如何接这话,只轻轻拍着肃王妃的后背,柔声宽慰:“阿娘莫要太过忧心,父亲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没事的。而且哥哥在前头,一定会想办法救父亲的。”
这话叫肃王妃心里稍定了些,点头:“是,你哥哥这会儿一定也在想办法,他是个孝顺孩子,定会设法援救。”
上阵父子兵,旁的将领或许不懂那份焦灼,但谢明霁定然如她们一样心焦如焚。
明婳揽着肃王妃好一番安慰,待她情绪稍缓,才后知后觉发现明娓一直没说话。
她抬眼看去,便见明娓仍揪着那封信函,眸光冷冽,攥紧的手指几乎要把信函撕破一般。
“姐姐?”明婳疑惑:“你怎么了?”
明娓回过神,看向自家妹妹关怀的脸庞和母亲憔悴的神情,眸光闪了闪,道:“没什么,只是在想前线的情况。”
明婳也没多想,叹口气:“咱们也没办法去前头出力,只能盼着哥哥与崔将军他们能赶紧想办法帮父亲脱困。”
明娓垂下眼角,闷闷地嗯了声。
“阿娘,还是把药喝了吧。”
明婳端起那剩下半碗药,轻声劝道:“父亲那边情况尚且不明,您可千万要振作,保重自己的身体,不然父亲回来,见您病了,肯定也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