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太子赘婿(242)
作者:溺子戏
向来稳重的元父看着女儿女婿进来,也是忍不住带笑,夫妇俩坐在堂上受了两位新人的茶,也给添了红封。过问了几句在宫里可还习惯之类的寒暄,女子们便去了后院。
分开时,江酌偷偷捏了一下元春的手,只他们以为不动声色,却不知满屋的人都看着他俩,这一捏,大家自然是看见了,也忍不住面上带笑,为他们开心,新婚燕尔,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可以理解。
去了后院,莲娘、曹夫人、黎大娘围着元春说着体己话,几位晚辈不时被点到,就坐在旁边听,只曹思明年纪还小,站在元春后头,新奇地往元春的头上看。
元春注意到了,就问她:“怎麽了?”
曹思明被发现了,面上有些红扑扑的,往曹思颍身边靠,有些不好意思,却说:“元姐姐的头发真好看。”
话音一落,大家都笑了。
又听她道:“我也想梳。”
她才十岁,曹思颍将妹妹拉到身边,告诉她:“这是妇人髻。”
“什麽是妇人髻?”
“成婚的女子才会梳的发髻。”
曹思明想了一会儿,就说:“那大姐姐,你是不是也要梳了。”
这话一说,在座的人都往曹思颍那里看去。
曹思颍没想到会忽然说到自己,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摆手,忙说:“休胡说,还没有……”
曹夫人便笑着主动解释道:“先前思颍和元春他们到京城来,小时候的娃娃亲找上门来了,只不想时过境迁,没能再续前缘,但思颍也到了议亲的年纪,所以近来家中议论此事便多了些。”
曹夫人这话说得体面,是半句未提王家的趋炎附势,和王柬的行止不端。
确实正如曹夫人说的那样,曹家近来一直在为曹思颍挑郎君,但相看了几家,确实不尽如人意——
曹思颍向来是个有主意的。
大女儿刚出生时,曹一林给她起名思颖,取的是思明聪颖之意,只没想到曹思颖长到十岁,忽然跑到书房同曹一林说,要把“颖”字改成了“颍”。
聪颖太张扬,不如改成“颍”。
那时正是曹一林在紫宸殿前拔剑直指韩度过后不久,君思颍水绿,忽複归嵩岑①,这是归隐之意,曹一林在书房中坐了许久,像是被点醒一般,第二日便上书自请离京。
只也是那时,他便知道自己生了个有大才的女儿。
有才便会有主见,叫曹氏夫妇珍爱,又叫他们拿她没办法。
曹夫人翻遍了定安所有世家公子的画册,做学问的,大多不够精深,曹思颍师承余老自然看不上,不做学问的,要麽就是行止不端,要麽是相貌不端,挑来挑去到后来,不知是不是眼光太高,整个定安竟然挑不出一个看得过眼的郎君,难免叫曹夫人忧心。
听了这话,莲娘不免替曹夫人忧心,就道:“思颍长得这般好,不愁择不到夫婿,想来是好事多磨,往后要许个了不起的好人家。”
曹夫人温婉笑笑:“借元夫人吉言了。”
衆人说着话,橙时忽然领着一个小厮打扮的人进来:“江大人来了,如今正在前厅陪元老爷和太子他们说话。”
莲娘笑着:“之言也来了。”
那小厮是江之言的近侍,手上端着锦匣,看到诸位夫人小姐便笑了:“诸位夫人小姐万福,我家大人知道太子妃今日回门,特意送了礼来,一是想谢太子和太子妃知遇之恩,二是祝太子和太子妃百年好合,此礼没在大婚当日送,是想今日厚着脸皮,做一回太子妃的娘家人。”
他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回门却送了礼,这便是真替元春撑腰来了。
元春接过锦匣,打开来看,是一把鎏金花鸟纹铜尺,寓意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倒是份很珍贵的礼物,元春看着上头的花纹,心想江之言这小厮倒是同他一个性子,也是油嘴滑舌,只她接过匣子,却见曹思颍忽然侧了身,似乎是不想看——
她虽是清冷规矩的性子,但与相熟的人在一块儿,便不会那麽端着性子,应当不至于连份贺礼都不好意思看……
只这日人来人往,元春一直没有找到机会问,便是曹思颍他们离了京,她也没能想明白原因。
回了门,日子便开始似水流年地过起来,元春身为太子妃,能出宫的机会不多,虽然江酌说她想出去便出去,但自从她发现出宫一次要劳动这麽多人,便渐渐歇了心思。
只好在待在宫里的日子并不算无聊,因为有江酌在,也因为时常能去皇后娘娘那里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