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936)
作者:名剑山庄
不过燕王不这样认为,他连开数下。觉得不错,说道:“这种手铳,给我来一万把。”
“一万?”何夕说道:“这东西并不成熟。”
燕王说道:“放心,不会白要的,我来之前已经禀报过太子的。一切开销。你与太子走账便是了。至于成熟不成熟,就要看怎么用了。以我在战场上的经验,任何武器都有适用的战场。而且这东西,不过一两斤,即便加上火药也没有多少。挂在马上,更不算什么了。”
其实燕王觉得这东西用来防身还是不错的。
而且燕王对火器使用,其实也很有心得的。历史上就是朱棣创造出神机营,并在漠北用大规模使用火器击退骑兵的战例。他今日又见了这么多的火器。他固然知道,这些火器其实不怎么适合骑兵。
无他,大部分火器都很重,火箭已经比较轻了,发射的时候要专门的火箭车。
这火箭车更是要马拉着。燕王对于马车的速度是很了解的。如果在管道上,还有一定的速度。虽然以何夕的标准来看,官道与乡村的土路,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问题是这个时代,官道这种基础建设都是稀有的。在关外更是这样。
草原茫茫,看似什么地方都是路。但是那是对骑兵来说的。马车可就不一样了。
说马车在草原上不能行走。那是过分了。但是而今的马车没有轮胎,很是沉重。即便何夕已经加装了轴承,依然很沉重,在草原这种地形上,依然跟不上骑兵前进的速度。
更不要说,草原大部分土地对马车还是很友好的。最不像看到的就是泥泞的土地。那个时候,马车不要说能走,推都很难推了。
而巧了。
松花江流域是沼泽湿地是很多的。特别是燕王这一次要去的地方。大部分火器都用不上。只有修建城池防守的时候用得上,不过,那时候要用船只来运输才行。
而燕王看了这么多火器,今天一天看过的火器品种,比燕王一辈子看过的都多。自然不愿意空手而归,虽然觉得火铳有缺陷。但是如果不在马上用。却也不错。
既然燕王都这样说了。何夕还能说什么。自然听命,让人去安排了。
火器仅仅是一个小插曲。燕王该说正事了。他说道:“我接下来要去长春堡。你去不去?”
第一百二十六章 辽松运河的影响
辽松运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就好像这一次,何夕与燕王无须骑马,可以直接乘船。从沈阳外的码头,直接来长春堡上。
且不提一路上,行船要比骑马要轻松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速度也不会太慢。无他,在河道之中,夜里行舟是有一些危险。但必要的时候,未必不能冒险。更不要说,骑马的速度也不是太快的。数百里加急,那只存在驿传之中,正常行军,即便骑马,也不会日行百里。而水道就有可能。如果航道畅通的话,要比骑兵还快。
更不要说,即便这里的河道在辽河上游。更要通过辽松运河,行不了大船。但是每一艘小船,也能带上几十石货物。而这几十石货物,看似只有几吨重,在后世,一辆大卡车都能运输两倍有余。但问题是,这年头马车的运输能力,也就是几百斤。要知道汽车刚刚出来的时候,载重也不过三五吨,那个时候,就是划时代的发明了。
几十石货物,需要十辆以上马车。在加上人吃马嚼的。如果想将货物完整的运输到前线,所耗费的就更多了。
再加上在路上多出的时间,估计要几十辆马车,才能运输到前线。
这还仅仅是短程的研究。如果将这个距离放宽到一千里。那就更不得了了。虽然陆运与水运的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察的。但是当里程超过一定数量,陆运消耗对水运消耗,将不仅仅几倍,应该是几十倍。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在铁路出现之前,运河运输是最经济的方式,而在铁路出现之后,海运依旧是大宗货物的首选。
也正因为如此。
甚至不用何夕做什么,沿着辽松运河,就自发的形成了一片经济带。
当初何夕修建运河的时候,将运河分开施工。并沿途修建了十个城堡。刚刚开始驻军千余人。后来陆续裁撤。这里已经分给一个卫所负责了。而大明卫所并没有将兵力平均分配到各城堡。而今每一个城堡仅仅放了一个百户。剩下的兵马,一部分在卫所指挥使手中,遇见敌情,主动出击。另外几百精锐。都放出去来。在运河附近侦查。
最少不能让敌人已经渗透到附近,他们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