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476)

作者:名剑山庄


李景隆心中暗道:“如果有可能,我也不想来。”只是他拗不过父亲,只能来此,他说道:“臣奉父命来此。”

第八十九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朱元璋听李景隆这样说,内心之中其实已经有了几分了然,说道:“你父亲让你来做什么?”

李景隆说道:“如果朝廷议论南洋出兵之事,将此本呈上。”

何夕心中咯噔一声,他知道,他预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了。

李文忠号称儒将,乃是宋濂亲手教导的弟子,与文人士大夫关系很密切。是开国将领之中,最具有文人气质的人。而且李文忠作为朱元璋的外甥。功勋卓著,同时也与朱元璋沾亲带故。就地位上来说,冯胜的资格也未必高过李文忠。亲厚更加不如。

李文忠的建议,在勋臣之中,更有影响力。

何夕一时间又急又气又恨。

他不是没有想过去劝说李文忠。但是曹国公是什么样子,何夕很清楚,虽然神志清晰,但是每日昏睡得时间长,清醒的时间短。也就是熬日子了。这个时候,何夕都不忍心打扰他。

其实何夕不是与李文忠没有关系的。两人的私交还是不错的。如果何夕当面与李文忠解释他的策略,未必不能说服李文忠。但是而今来的仅仅是一封奏疏,依然是定论。

他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只是他微微瞄了刘三吾一眼,心中暗道:“此人太过了。”

朱元璋淡然说道:“徐正你读一下。”

徐正从李景隆手中接过奏疏,缓缓地读了起来。李文忠的意思也很简单,首先,朝廷大政不可轻易动摇,动兵于北,不覆灭残元不能罢手,残元永远是大明之患。其次,南洋海贸虽然重要,但是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安抚。而远征爪哇是其中下下策。

将不可因怒为兴师。南洋之事,应该镇之以静。

否则征爪哇,恐有一场大败。

云云。

朱元璋对这个内容并不吃惊。只是心中暗道:“文忠啊,文忠,你啊,只能说你啊。”不过,他也感觉到了李文忠真正到了生命尽头了。

因为这一封奏疏之中,有很多的暮气。

朱元璋印象之中的李文忠,其实并不缺乏勇气的。甚至也做过很多旁人都觉得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人到了李文忠这个时间段。所思所想就与年轻的时候不一样。

他知道他的人生要划下句号。

对过去有反思,有未来更多的是担忧。他担忧朝廷没有了自己,权力如何平衡。对外战事,如何进行?会不会出问题?等等。

是的。地球离开了谁都会旋转。但问题是哪个离开的人?心中又是怎么想的?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与地位,特别是李文忠这个时间段。更是如此。

或许这也是一种自己心理安慰,一种心理上的纾解吧。

李文忠之所以有这一封奏疏,其实固然有人求到他面前。但是更多的是,他觉得出征爪哇,怎么看都不是靠谱的事情。反对这种冒险。但是如果李文忠还有平常心,他也不会上这样的奏疏。无他,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

李文忠对朱元璋的决断,向来是有信心的。

但是临死之前,或者说等死的时候,李文忠的心态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平稳。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是英雄豪杰,也是难免的。

不过,这给何夕一个大难题。

冯胜掀起来的优势,被抵消了。

这也是英雄人物的影响力。

朱元璋说道:“诸位怎么看?”

一时间,鸦雀无声。连勋贵这么边都没有人敢随便发声了。大佬们意见不合,下面人如何敢插嘴,是的,曹国公李文忠快不行了。但是他老人家一日没有断气,一日都就可以杀人的。

谁敢冲在前面?

朱元璋看向太子,说道:“太子,你怎么说?”

一瞬间,太子内心之中无数念头涌上心头,说道:“曹国公反对的仅仅是远征爪哇,何挽之的意见,也没有说要远征爪哇,两者看起来,并不矛盾啊。”

“儿臣以为结合两策而行之。”

刘三吾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所依赖的总后台跳反了。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

太子最重要的任务是继位,在有自己的班底影响力的同时,最大的问题是要与朱元璋同步。

太子监管秘书监之后,太子的权力,比历史上的还要大一些。

毕竟历史上太子虽然半君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制度上的确认。但是而今,太子几乎掌控了整个内廷。手中拿到是丞相的权力。越是如此,太子越是谦卑,越是不敢让朱元璋不满。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