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475)

作者:名剑山庄


“好了。前事不必再论。”朱元璋发话了。说道;“就说眼前的事情。”

朱元璋不希望纠结于什么邪说不邪说的,如果再纠结这个,或许还要弄一场,与宋讷之死一样的大风波。有朱元璋支持,何夕定然是输不了。但是大明朝却输了。

原因很简单。真正敢用命与何夕抗争的人。大多都是秉承对儒家虔诚的信仰。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人品还不做,再加上刚刚从乱世之中走出来。这些儒生也不是只会读书,大多也是有一些其他才能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大多是好官。

之前,朱元璋让何夕出来亮了腕,是为国子监。还有让何夕正式走上政治舞台的意思。而今再闹一场,做什么吧?

有目的做事,没有目的,单单为了胜负,搞事情,那就意气之争。很无趣的。

有朱元璋这一句话。蠢蠢欲动的刘三吾只能将自己的想法给咽下去了。

礼部尚书任昂更是看着自己的脚尖。什么也不说了。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看皇帝开口了。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了。不是我没有为咱们部门说话,什么人,你觉得我没有努力,来来,你当着陛下的面,敢不敢说一个“不”字。

这也是何夕不关注六部尚书的原因。

朱元璋一人夺了六部之权。而今有了秘书监,内阁这一套体系,是朱元璋加上太子,加上秘书监内阁等内廷,完完全全压制了外廷。六部尚书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只有执行权了。

也就是听命而已。

“陛下。”冯胜说道;“此事,臣不大明白。纵然有方关的解说,也有一些地方搞不清楚。不过,而今何夕何大人在此。想来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请何夕说说。”

何夕暗暗感激。

何夕固然可以自己请命发言。

但是朝廷之上,自有尊卑。何夕的官小。一般来说,都应该在后面。而刘三吾是近臣,是词臣。为陛下顾问,给陛下参谋。本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才能提前开口。但是刘三吾刚刚越过勋臣发言,其实也让勋臣这边有些不满。

不过,文武之争的潜流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不管怎么论,何夕都排不到前面。驸马这身份,虽然尊贵,在政治上却未必是加分项。但是有冯胜的推荐就不一样了。一来这种推荐,本身代表着冯胜的倾向。二来,也让何夕能先声夺人,压制其他声音。

朱元璋对此并不惊讶,整个大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何夕拜访冯胜这一件事情,他岂能不知道。他对这一件事情不置可否,反而觉得何夕越来越懂得天下这棋局,该怎么下了?

朱元璋说道:“何夕,那你就说说吧。”

何夕得令,自然非常卖力地将自己与姚广孝反复敲定的南洋战略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最后慷慨陈词道:“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有陈词,我大明不输汉唐,岂能弱之。宜令蛮夷知天朝之威。明日月之赏罚。”

何夕说完。冯胜立即跟上,说道:“陛下,何秘书郎,少年意气。臣佩服,这让臣想起当年旧事,我大明纵横天下,谁人能敌。当时也没有而今的场面,那也没有怕过谁。而今国力强盛,万象更始。百姓安居,兵强马壮。反而受辱于岛夷。臣想不通。”

冯胜这里一开口。

立即有很多人纷纷赞同。

这些人要么就是冯胜的旧部。要么就是在海上掺了一脚勋臣。要么干脆是觉得冯胜说得对口味,而今大家都赞同。他也不好不表态。

一时间,似乎这一件事情就要敲定了。

“臣有本。”忽然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何夕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李景隆。何夕暗道:“他怎么在这里?”

按理说李景隆作为曹国公世子。虽然身份高贵,是没有参加午朝的资格的。因为这不关他的事情。但是很多规章制度,都不是完美执行的。李景隆是皇亲国戚。他要参加。下面人谁敢真的挡他。

而今午朝虽然人少了很多,那是与早朝相比。早朝黑压压数百人。甚至更多。后面很多低级官员都听不到前面说什么。而午朝虽然人少。但各方面要害人员,好多个部门的长官,再加上可能动武,五军都督府的人,黑压压也有二三十号人。李景隆混在其中,站在后面,其实也不显眼。

如果不是李景隆忽然说话。何夕都没有注意到他。

何夕的疑问,不仅仅是何夕的疑问,也是朱元璋的疑问。

朱元璋问道:“你怎么来了?你父亲情况怎么样了?”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