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2004)

作者:名剑山庄


何夕说道:“无法,借新还旧,或者专项的铁路债券也是可以的。在江南也建立一个资本市场就行了。”

大量南京方面的企业被拍卖,朝廷自然回收了相当多的资金,大概有一两亿元之多,这是一笔巨款。胜过朝廷一年的岁入,但问题是,这一笔巨款,冲抵朝廷的债务并不会太多。

无非是还了之后,再借一部分而已。别的不说,如果是借钱修铁路的话,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买账。毕竟,交通部因为对铁路经营有管辖权,而今已经成为最富的部分了。

单单说一门生意的话,铁路也是赚钱的。

以铁路作为抵押,发行债券的话,是有人买账的。

而且何夕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铁路债券,何夕是为了一堆铁路债券。这么多铁路,靠朝廷的财政结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

而如果发行铁路债券,就能兴起整个大明铁路建设的高潮了。

这一件事情的闸门就在何夕手中。何夕也要看看经济形势,看下面变法推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要不要放出手中这个大杀器。从而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但是与北京一样,一个证券市场也是需要的。

杨士奇听了之后,暗暗松了一口气,何夕这些举措还没有超出他的理解范围,这很高。但是杨士奇内心深处,也是有一些不安的。

似乎整个天下,也只有何夕不讲二十多个亿的国债当回事。

不打仗了,将债务给压下去,几乎是所有的大臣的想法了。也就是何夕不大一样。何夕虽然也有将债务压下来的想法,但并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更多是为了应和更多人的心思。

在大明,当绝大多数人认为,朝廷欠有国债,是不体面的行为。何夕也只能想办法将国债压缩到零,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适当的负债,问题其实并不大的。

只是适当这东西,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最少在大明这些理财之臣眼中,这个适当等于零最好。

但是这并不妨碍,何夕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他看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大胆的财政政策,虽然最终目的是将债务给压下来,但是何夕并不反对,他在执行之中,让债务有一个上冲的过程。

杨士奇问道:“这一件事情陛下是怎么看的?”

何夕眼神淡然的看了杨士奇一眼,让后者感受到一些压力,但是杨士奇不得不问,因为,这样的政策,如果没有朱雄英的支持,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

问在前面最好。

何夕说道:“你放心便是了。这一件事情,我已经与陛下说过了。”

朱雄英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何夕的金融魔术,但是一来他相信何夕,再者,他也不想与何夕发生冲突。正因为何夕正一步步实现自己退下来的流程。朱雄英才不敢在具有事务上反驳何夕。

毕竟,他担心因为这些事情,引起何夕的心态变化,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而且就朱雄英而言,他对南京是有感情的。虽然他将来也有迁都北京的想法,但是并不妨碍朱雄英想要建设一个富裕的南京。

毕竟,从洪武朝,大明对南京附近府县减免赋税近三十年。南京民心向朱。如果不是朱英雄也姓朱,其余军队打过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打下南京城的。

这种风格朱雄英觉得需要保留。

他不介意为南京,与南京周边的发展砸钱的。更不要说,铁路这种几乎上不会赔本的生意。自然也是敢下手的。

只是杨士奇的举动,让何夕觉得很不舒服。

第四十一章 沉重的债务负担

何夕将整个铁路修建计划公布出来后,几乎整个定国是会都震惊了。总体上,下面大部分的提议只要不是太不靠谱,都被批准了。

如此庞大的计划,让上上下下的人觉得,不真实。简直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能来定国是会的人,都不是傻子,只需简单计算一下,他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何夕这个计划,给未来大明增添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简直是还不清的那一种。

只是,这关他们什么事情?

是的,关他们什么事情?

大部分从地方挑选出来的豪强们,他们首先考虑的从来不是朝廷的。是的,这些人之中,固然有一些人还是有家国情怀的,但是不多。

真的不多。

毕竟,他首先要考虑的,其实并不是国家会怎么样?而是自己会怎么样?在朝廷这样的政策之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毕竟,他们每一个人下面都有一大帮子人。

不将下面的人给安顿好,他们自己都不会好过。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