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2003)

作者:名剑山庄


何夕说道:“不过,江南铁路,是决计不能不做的。而且要立即马上,会议结束之中。立即开工。”

所有人大吃一惊,杨士奇问道:“大人,这么急吗?”

何夕说道:“急,一点也不急,这一件事情,实在是拖不得了。我们或许能拖下去,但是百姓却是不能拖下去了。”

南北战争结束了一年,准确了的来说,结束了大半年。

这一段时间内,何夕忙了很多事情。定国是会总算是重新弥合了大明天下。将南北战争画上了句号。而南北战争有些疮痍,也到了不得不整理的地步了。

南北战争之中受伤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自然是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的主战场。

这些地方,千军万马杀来杀去,岂能对地方上没有影响。而且更有傅友德很多不当人的行为。就更不必多说了。

但是北方战争创伤,何夕其实并不是太在意的。

无他,北京的战争景气,还没有结束。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何夕也推出了很多手段,来维系战争景气。如此庞大的铁路计划未必不是这个原因。

只要北京这个经济引擎不出问题。北京对人才的需要,对人力的需求,就会将北方的多余人口,源源不断的吸纳到北京来。

缓解北京的用工荒。

这种情况下,大量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在北京有了一分工作。很多事情,其实就不需要大明朝廷怎么去管了。

毕竟生命自己有会寻找自己的方向。

但是南方的情况,却让何夕忧心。

南方,特别是以南京为核心的,原来大明的核心地带经济区域,却是一言难尽。

首先,是南京朝廷当初倒行逆施。对地方的收刮,简直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其次,就是南京战败的影响,纸币变成废纸,本来勉强运行的产业,成为北军的战利品,而何夕为了弥补北京的财政缺口,也是为了论功行赏,也必须要压榨南京方面的财力,来满足上上下下的需求。

这种情况,其实对南京,江南等地的百姓,带来的极大的摧残。毕竟何夕对地方上施加的压力会转嫁到百姓身上。

最后,自然是纺织业大规模兴起,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如是种种。

南方的经济,在南京覆灭之后,一厥不振。这么长时间一点气起色都没有。

何夕甚至觉得,南京的经济问题,再不解决,会出大事情的。毕竟老百姓吃不饱,就要闹事。这是理所当然的。

之前,何夕并不是不知道这个危机。但是他必须做抉择。

稳定军方,官府,开定国是会来稳定天下,让天下承认新的大明朝廷。这些事情的优先级都在振兴南京的经济之上。

毕竟,说不好听的,即便江南,乃至于南京的百姓活不下去起来造反。从北边调过来的军队,反手就镇压了。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有相当数量的军人,其实并没有从战争之中走出来。

镇压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的。

而其他地方豪强,或者诸侯王搞事,就麻烦多了。

而今定国是会已经差不多。总体上已经成功了。

就可以办这一件事情了,南京到底是首都,天子脚下,流民遍地,恐怕不是盛世之雅望。

但是该怎么振奋经济,何夕的想法是简单粗暴,投资就行了。修建松江,一路到南京的铁路,自然要用到很多工人,而且,南京当初以太平铁厂为核心的武器制造体系,在北军进入南京之后,就已经不再生产武器了。处于停工状态。

这种情况下,能将这些产业都盘活了。

这一个工程自然是雇佣制,招募百姓是要给工钱的。也算是对大明百姓的赈济。

何夕也觉得,南京这边的经济,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时间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南京经济本质上是两种危机,那就是北京资本对南京的剥夺,另外一种,就是工业化对江南优势产业的冲击。

这两者,一时半会都停不了。原因也很简单。

这两件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何夕也无法阻止。

何夕想来想去,先给这些地方加一针营养液。就是何夕现在立即要做的江南铁路工程。给当地引入更多的活力。让更多的百姓有口饭吃,从而熬过这一段时间。

不过,何夕也始终确定。那就是江南地区其实很有发展潜力的。

只要熬过了这个艰难的转型期。江南地方将会有光明的未来。

到那个时候,就不需要何夕做这么多了。

只是单单是江南铁路,就需要不少资金的。

即便杨士奇了解到修建江南铁路的必要性,他依然苦着脸说道:“大人的心思我懂了。只是朝廷手头是不够的。”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