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92)
作者:名剑山庄
练子宁根本没有抬头,而是手中毛笔不停,说道;“放哪里吧。”
黄子澄说道:“快吃吧。一会儿就凉了。”
练子宁说道:“吃了什么,已经饱了。”
黄子澄说道:“你吃了什么?”
练子宁说道:“这个。”
黄子澄低头一看,却是何夕在课上讲的东西。练子宁仅仅凭借记忆,将何夕讲的大多数内容全部记录在案,仅仅是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而已。
黄子澄说道:“这个——”
练子宁说道:“微言大义。什么是微言大义,这就是微言大义,能听此言,三月不知肉味,这区区米饭又算得了什么。”
黄子澄此刻才发现,平日里十分冷静的练子宁,此刻十分的不冷静,甚至隐隐约约有几分狂躁之意。
不是向来冷静的练子宁如此激动。是因为何夕讲的内容之中,有太多社会学的处理方法。比如数据的处理,归纳总结,逻辑发展。科学方法等等。毕竟历史学在后世也归社会学科之中。自然有很多社会学科的处理办法。
这些东西在后世很多人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很多人震撼于何夕对史学边界的扩展,对史学概念的更新。这种革命性的发展。但是练子宁敏锐感受到这些。更是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办法的运用边界。
要知道很多社会学科的方法。都是从科学那边引过去的。
这也是何夕有意为之。他其实想用史学囊括所有的社会学科。从而将很多后世的治国思想引进过来。当然了,这仅仅是何夕的远景计划。
这些东西,让练子宁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吃饭,至少此刻的练子宁一点也不觉得饿。
黄子澄说道:“是,今日何先生所讲,实在是出乎我意料。但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练子宁说道:“等会再吃吧。”
黄子澄说道:“不管什么都要吃一点,不要忘记了,何先生下午还有一堂课。你不吃饱。何先生讲课的时候,精力不济可就不好了。”
练子宁心不在焉,三下五除二,吃得不知道是大米还是沙子。总是处理完了。连嘴角有一粒米也没有发现。
黄子澄见状,将碗带了出去。“对了。”黄子澄走出去之后,忽然回来,扒着门说道:“你写完之后,让我抄一下。”
毕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将数个小时的讲座,一点不漏的全部写下来。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气温
何夕这一次过来,带了很少东西。包括黑板与粉笔。
这两样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何夕随口让何府下人就做出来了。
不过黑板与后世的黑板相差太多,不过是一块木板一面刷了黑漆。至于粉笔,不过是石灰制模而已。自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黑板上打滑,写字不显。至于粉笔更是非常容易折断。一捏就碎。
仅仅,凑合用而已。
毕竟上午讲的都是概念化的东西,不会黑板,何夕虽然有些不习惯,但也是可以的。而今却不一样了。他索性将这东西拿来了。让木匠做了一个架子放在自己身后。
也许是适应了上午讲课的节奏。何夕不用萝卜白菜暗示法了。能够挥洒自如地讲课了。
不过,而今的情况却不一样。
或许是何夕上午讲课实在精彩,吸引了很多学子。但是他们在彝伦堂外不敢进来,而里面也没有他们的座位了。何夕见状,让他们站在后面,或者蹲在走道上,最后还是不够。
须知,国子监有两千多学生的。
何夕只能让人打开所有窗户。打开所有的门。于是,彝伦堂外密密麻麻的人山人海。这固然是因为何夕讲得精彩。但也有很多人是来看热闹的。
而宋讷看到今日之情况,脸色越发严肃。他平日就是严肃无比,不苟言笑,今日也看不出,他是难受还是生气。只有宋讷自己清楚,他内心之中是何等的不满与反感。
但是法不责众。今日这局面,说起来也是监生们好学。他也不好发作什么。发作了反而自己的被动。只能忍着。
何夕安抚好秩序之后,轻轻一咳嗽,虽然下面密密麻麻好几百人,但瞬间鸦雀无声。
何夕先拿出一枝花。问道:“这是什么花?”
立即有人举手,不是别人,正是练子宁。
练子宁此刻有几分何夕粉丝的节奏。珍惜每一个从何夕那里学到知识的时刻。毕竟这个时代知识是宝贵的。即便很多在国子监上课的大儒,也只要再教授自己的私淑弟子的时候,才会讲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