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1384)
作者:名剑山庄
让杨士奇为主,负责组建内阁为首的中央政府。
朱雄英与何夕点骑兵三万,出喜峰口,到大宁城。
一路上所过之地,都没有遇见什么战争。
虽然大明迁徙了不少百姓到这里,但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依然是蒙古人,倒是上层有很多汉人军官,当然了蒙古将领也不少。说实话,这些人是最老实的。
无他,大明这么多年打蒙古,将蒙古打得最惨。正是因为知道大明武力有多强大,他们才最安分。当然了。如果南军围困了北京城,这些蒙古人二话不说,就会翻脸,甚至倒戈一击。但是在此之前。
他们什么都不会做。
他们会服从强者,只要强者不曾失去自己的宝座,他们永远服从,他们服从的仅仅是强者,而不是某一个人。
朱雄英一身甲胄,更有数万骑兵护卫,大有燕王出塞之风范。也是这些人不敢造次的原因。
这些人没有武力对抗北京。但并不代表这一件事情就此了结了。
恰恰相反,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了。
他们不对抗北京是一回事,为北京打仗是另外一回事。想要调动他们并不容易,而且为了消除这些反叛的可能,何夕也要做一些人事上的调整。
总之,很忙的。
不仅仅何夕忙,朱雄英也忙。朱雄英发挥自己的博爱,一连拉着十几个蒙古少女滚床单,于是,十几个蒙古将领成为了外戚,自然对朱雄英忠心耿耿。
一支数万蒙古骑兵就这样到了朱雄英手中。
毕竟,在大明将孛儿只斤家族杀得大败,而今草原上的黄金家族就是朱家了。蒙古人就认这个,甚至蒙古人是对南方战事感到波澜不惊的。无非是夺位吗。多正常啊。蒙古人的历史上,不要太多了。
参与其中从龙而上的例子不要太多。
就在这个时候,何夕忽然听下面人来报,说道:“有故人来放。”
何夕一愣,说道:“故人?”他也不知道是那一个故人,就让进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练子宁。
何夕大吃一惊说道:“子宁。”
练子宁看着何夕行礼说道:“老师。”
练子宁有无数话想要说,他觉得何夕挑起这一场大战不对,但是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了。因为人是会变的。眼前这个人已经不是多年前南京国子监给他授课的老师了。
他也不是当年单纯的学生了。
他代表燕王而来,有些不合适的话是不能说的。很容易造成双方误判,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那样对谁都不好。
这一瞬间,练子宁知道他与何夕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深深的沟壑,无法淹没的沟壑了。
何夕也感到了练子宁的生分,他已经习惯了。人生这一条路,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有的人甚至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何夕不是不感伤,而是来不及,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所有感受,不过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对这暴起的灯花,悠悠一叹而已,伤春悲秋,那是闲人的福利。不是何夕的。
何夕说道:“你最近可好。”
练子宁说道:“一切安好。”
何夕说道:“我给燕王写了数封书信,都是没有回信,看来燕王的回信就是子宁你啊?”
练子宁说道:“老师英明,燕王正是托我与老师谈谈。”
何夕说道:“谈谈,谈什么?”
练子宁说道:“自然是天下。我家主上愿意率十万骑兵南下,拨乱反正,辅佐监国登基,只是我家殿下会得到一些什么?”
谈判吗?自然不可能老老实实说出自己的底线。
何夕听了练子宁的话,陷入沉思之中。
而今天下,没有什么人能让何夕忌惮的。即便燕王也是。
燕王雄踞草原之上,有十万雄兵,但是在何夕看来,不过尔尔,燕王领兵打仗,固然厉害,但是那又如何?不过一员大将而已。燕王的处境,导致他潜力有限。
即便南下,何夕也能靠长城之险挡住。
当然了,这局面就更危急一些,也不是何夕想看到的。但是燕王投奔他们,何夕也很难办。
难办在于不知道该如何安置燕王。
燕王自然不是寻常将领,是叔王。在军事指挥体系之中,却很尴尬。让燕王零前线大军,不可能的。不要说何夕了,朱雄英都信不过。让燕王在后方辅政,那就是架空燕王。
毕竟政事在何夕掌控之中,他可不觉得燕王能争得过自己。
更麻烦的是在战后,燕王在中原难以安排,难道真派兵给燕王打出一个大大的藩国?
何夕思来想去,忽然心中一动,暗道:“燕王是一个聪明人。他真的想与我们合兵一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