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艾俱焚(174)
作者:夏隙
周成庵不悦道:“你想问什么?老夫时间有限,你可快点儿!”
花时笑道:“这卷圣旨,是在艾松的书房里发现的,公主与艾松似乎关系匪浅啊。”
房外,兰旭和周成庵都有些吃惊,看向对方的眼中都写着两个大字:圣旨?
“花大人就是爱听话本故事,上次问公主和兰旭,这次又问公主和艾松。”
“还请周大人赐教。”
周成庵见状,不说清楚是拿不到了,只好言简意赅道:“他们两个,老夫也不甚清楚,只知道在兰旭之前,公主还有过一个驸马,二人青梅竹马,公主及笄便与之成了婚,婚后鸾凤和鸣,也和满了几年。可后来,驸马一病不起,宫里派人去看了,说是心情郁结,药石为辅,得靠自身想开,没有多久,驸马就郁郁而终了。”
花时道:“这和艾松有什么关系?”
周成庵讳莫如深:“据说是公主与艾松捱光,被驸马撞见了。”
房外,兰旭不由带着好奇,瞥向许仕康,想求个答案;许仕康心烦意乱,回瞪了他一眼,未做定音。
房内,花时不禁道:“公主红杏出墙?”
“小点声!”周成庵喝道,“好了,你知道了,快把随侯珠和圣旨交给我!”
花时不以为意道:“这便奇了,两人有这般渊源,为何公主会截下昭王爷劝艾松‘听从皇命,出兵鈚奴’的信?若是艾松听劝,就不会死了吧。”
——花时知道那封信!
兰、许和周成庵同时大为震惊!周成庵张口结舌道:“那封信,她、她居然还留着?你是在哪里看到的,毁掉了没有!”
“这是另外的价钱,”花时玩味道,“搜公主府找这卷圣旨的时候意外发现的,不过那暗格的开关被我弄坏了,再想拿出来,除非把铜盖打破。”
兰旭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想就近监视花时的同时,花时也在利用他们!不由得想起花时说过,果儿的毒是他下的,如今看来,确凿无疑。
只紧张了片刻,周成庵遂冷笑一声:“她留着也不妨事,信是晏云昭写的,是一个小太监送的,半路杀了小太监,截下信的是丹阳公主,从始至终,和老夫沾不上半点关系!”说罢看向圣旨,“还有这个,先皇留给公主的圣旨,若老夫起了异心,便可先斩后奏,哈哈,待老夫毁了,还有谁能压着老夫!”
花时道:“还有兰旭啊。”
周成庵猛地抬眼:“他还没死?!”
花时道:“说不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周成庵脸上表情变换数次,忽而冷笑道:“当年老夫三言两语就能让昭王自尽,他小小一个兰旭算得了什么!”
花时眸色倏地深沉,乌云密布:“哦?您是怎么说的?”
第六十二章
周成庵难掩得意和不屑:“不过是让余从海带了两句话,告诉他,艾松抗旨不尊,按兵不动,先皇忧心烈烈,寝食难安,想着昭王爷同艾松是无话不谈的挚友亲朋,还请昭王爷书信一封,好生劝劝艾大将军。”
房外,兰旭的眸子翻起了沉沉的雾霭,许仕康的呼吸也沉重起来,额角青筋暴起,他不着痕迹地瞄了兰旭一眼,发觉他的颤抖,安抚地握住他紧紧攥起的拳头。
兰旭深呼吸,压下了嗜血的杀意。
——好毒的两句话。
艾松反对先皇关闭马市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边关百姓免遭战火荼毒,故而军令不受。可余从海轻描淡写地,就将昭王架在火上进退两难:不劝,则是不臣之心;劝了,若艾松一意孤行,昭王难辞其咎;若艾松回心转意——这大雍朝究竟谁才是皇帝!昭王与艾松,先皇一个都留不得!
昭王没有劝,也没有不劝,他送出了信,让艾松遵从皇命,而后舍命自尽,为挚友博得一个余生。
可是这封信没能顺利递到艾松手中。如同一个恶劣的玩笑,志同道合的两人,同时为了对方牺牲了自己,不知在奈何桥上相见时,会是怎样的荒唐景象?
房内,花时又道:“让昭王去劝?这真是先皇的意思?当时昭王还犯疯病呢吧。”
周成庵哼道:“他疯个屁,他精明得很!先皇病危,传位于他,多亏老夫扭转乾坤,太后又生下了当今皇上。先皇病愈后,昭王多次请先皇收回成命,改立太子,可先皇金口玉言,他这么做,岂非逼着先皇承诺‘永远不改诏书’?此计不成,他又装疯卖傻,可私下里和艾松等武官来往如常,不是要谋反是什么?”
花时明知故问:“这么说,先皇关闭马市,主要是探测昭王爷忠心?”
“孺子可教也。”周成庵道,“都说帝心难测,其实最好揣摩。历任皇帝,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稳固他们屁股底下的龙椅,其他的,什么马市,什么边关,只要没碰到皇位,都不是最重要的。昭王爷傻就傻在,他一心维护大雍社稷,而不是顺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