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873)
作者:冬三十娘
“……陛下,臣年轻,此等大任……”
“其他人,朕自然也会交待。太子,朕也会交待。”朱厚熜只看着他,“朕是看重你的,朕心中真正宏愿,朕是无法尽数实现的。所以将来的大明君臣,不能忘了初心,偏了方向。”
“臣叩听圣训!”
“发展是最大的道理。在日月所照之处皆有大明子民,天下万邦大同于大明文化、标准之日前,忘记了发展、进步而是耽于权位、内斗,那便是华夏罪人!”
刚过二十不久的张居正终于有了进士出身、穿上了大明的官袍。
现在,他以新官的身份在皇帝面前大礼叩拜。
这既是他的君,也是他的师。
“臣谨记陛下教诲!”
日月所照之处皆有大明子民,天下万邦都仰慕大明文化、施行大明标准吗?
那可确实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以至于皇帝要如此嘱咐下一代乃至于下下一代。
没有敢去赌皇帝心中真实的想法。
在这个目标之前,诸位皇子各于原先的藩国施展拳脚,当真没有竞争选择的意思吗?
他不是第一次突破祖制了。
第512章 收获的季节
公元二三八八,嘉靖二十六年,这一年,大明天子实岁也有四十了。
本应在去年办万寿大典,但几方战事未毕,皇帝的意思是:明年再办,大赏功臣,鼎定大明周边新秩序。
因而从前年底皇帝北征凯旋,留下了一年多的时间,让外滇、交趾、朝鲜三个地方的乱局结束,让东瀛那边得以收尾。
大明百姓已经习惯了这两三年的捷报频传,对于今年将举行的万寿大典,京城百姓自然翘首以盼。
听说,今年大明皇帝传旨四方,周边诸国概无例外,都要由国主率重臣亲赴大明。
事涉建交通商大事。
天地坛周围本就是勋戚权贵们纷纷买地、置办家宅的地方,如今有了一通规模不小的改造。
本就有不少勋戚选择了去草原汗国、去朝鲜、去东瀛、琉球,还有要去更多藩国的。
他们的宅子,现在纷纷有了新的用途:与大明建交之国在大明京城的使馆。
现在却还没启用,因为还没签订建交国书。
乾清宫内,朱载墌站在一旁,听着父亲对严嵩强调。
“不要把仪典搞成万国来朝。”朱厚熜看着严嵩呈上来的大典仪注,“诸国国主及使臣,是来观礼。大明兵威既显,如今对那些亲善之国,好好讲道理便好,他们听得进去。”
严嵩有些为难:“陛下,那样一来,只怕他们也惶恐不安。”
“朕的子侄,跪拜贺寿是应当的。其余藩国国主,却不用要求,谨献贺礼便好。主要还是会场,祈年殿明堂之内,以圆桌安排座次,朕与他们一同商议今后如何共谋发展。此外,斋宫之内,朕还要与一家一家单独会谈的。”
“那暹罗的阿瑜陀耶……”
严嵩说完,眼角余光不由得看了看太子。
对缅甸、交趾、八百大甸等地的处置,自然也是这一次万寿大典兼“诸国国主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
大明虽然已经心有定计,但还没正式对外公布,太子以及将赴越北的众臣还在京城做着准备,等待万寿大典后启程。
暹罗那边,如今是阿瑜陀耶王朝,国主名为盖法。
朱厚熜看了看高拱:“那盖法敢来吗?”
高拱是从南洋都护府回来的,此时闻言躬身:“这盖法去年才继位,其父本是夺侄儿之位。如今权臣坤哇拉旺沙凭缅甸攻兰纳之际一同发兵兰纳,实掌大权。盖法只怕不敢来,不然国主易位。”
朱厚熜笑了笑:“管他来不来,兵发兰纳、与缅甸瓜分八百大甸是真。来了,朕也该为爱嫔主持公道,让他交出侵占之地,另有重罚。有此罪过,这次又岂能与之建交?既非建交友国,后续大有余地。”
“臣明白了……”
“对暹罗是如此,对兰纳、车里等,则先不必苛待。他们自有国情,往日如何,今后也不必要求他们怎样。贫瘠山地,商贸绑住,文教缓缓同化。南洋诸国,更是如此,合则两利,帮他们多设商港便好。”
大明的东面和北面已经焕然一新,南面又有新形势,隐患最大的反倒是西边。
严春生已经率军出发,这次是不会来的。
吐蕃会不会来,现在还没消息。
那边至今都并不是统一的一国,各种法王不少。
现在俺答已经授首,吐蕃再次退守高原,但之前确实有陈兵青甘之举。
也很难真正奈何得了他们,地理优势太明显了。
商议到那里,朱厚熜想了想便说道:“他们要呆在那里,便给他们一个正式名分吧。命青甘和四川都行文过去,教宗轮换册封,朕认一家;只设一宣尉司,名为大明国土,他们自治。边贸往来互通有无,相安无事为上。”
要彻底解决那里的问题,大明还需要更多的积淀,避免因为打上去了而交通不便又陷入往复。
那里要等到四百多年后才真正变个模样,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修路。
现在就作为一个特例好了,至少先把伏笔埋下。
大臣们都退下之后,朱厚熜看了看儿子:“多少该安心一些了吧?能呆在爹身边的日子虽不多了,但你去了之后,书信也要常来往,爹会继续教导你。”
“……儿子惭愧。”
“能理解。只不过你要面临的问题,确实比历代储君更多。”
本来稳稳当当、留在京城等待继位的太子,忽然自己要去独当一面。名为历练,后面不知有多少可能,朱载墌坚定之余又心情低落,很正常。
可朱厚熜已经决定了这样,就不会更改。
“等你大哥回来,再加上载墀,朕会跟你们说分明。”朱厚熜看着他,语气又柔和了许多,“这么多年,你也该心里有数了。为了大明的将来,朕花费多少心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储君。就算你去了越北历练,别让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吞噬自己。哪怕皇后又有嫡子,朕就能把他培养得比你更好吗?”
“父亲……”朱载墌声音多了些哽咽。
“皇权大位面前,父子,兄弟,叔侄……爹知道史书上有多少血淋淋的故事,也知道每个人心里都难免有阴私的想法。该面对的要面对,但爹教你们的学问里,一直盼你们能分清主次,看到轻重。”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朱厚熜轻叹一口气:“无论如何你要记住,至少在大位传承这个问题上,爹对你向来都是坦诚的,没有避讳什么。这,是爹已经把你当做长大成人了来对待,是盼着你能更强大一些。”
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厚熜说道:“你爹虽是特例,但给你带来的压力也确实大了些。走,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再陪爹去打打球。你也要好好锻炼身体,可不能将来因为身体的问题让爹的心血落空。”
话是说得很透、很明白。
但是比如说,健康状况和寿命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不到二十就有了儿子,现在皇帝的身体也还很好。虽然确实是态度鲜明地把他当做储君培养,从不动摇他的地位,可万一太子走在皇帝前面呢?
这种局面会随着皇帝和太子的年纪更大而越发明显。
想当年,大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的一番心血落了空,到晚年时大明朝野又是怎样腥风血雨?
人人都会思量那种可能,人人都预测着将来可能的腥风血雨。
长寿皇帝给儿子们、给朝臣们带来的这方面压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朱厚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一切,毕竟皇权仍在。虽然他创立了许多新制度,但因为他本人的不同,如今的皇权实则更加稳固、强大。
就算他来一个虚君尝试,陡然巨大的变故之下,不仅他的儿子、勋臣们会不答应,文臣之间都将立时因此陷入不可避免的内斗而耽误大明进步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