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剑(出书版)(2)

作者:吴蔚
正收网时,忽有一道银光从桃花岛飞出,疾速掠过水面,一闪即逝。

虽然仅是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众人均瞧得分明,却不知那是什么,只面面相觑,暗暗称奇。

握网的渔民骤然觉得手上一松,力道顿失,意识到不妙,急拉网绳到船头——却见好端端的渔网破了一个大口子,而一网望月鱼已尽数从大洞中逃出。

得而复失,渔民的心情陡然从天上跌落到地,沮丧得无以复加,却始终不明白结实的渔网何以会忽然破了个大洞。

专毅年纪还小,并未参与其中,只是个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他记得那道银光消失之处,正是渔网所在,试探问道:“会不会是适才那道蹊跷的银光划破了渔网?”

众人经其一言提醒,这才有所会意,越想越感觉是这么回事。

村中年纪最长的八旬老者樊翁也扶杖立在湖边,见状叹道:“桃花村本是淳朴之地,村民世代打鱼,勤奋劳作。而今村里有了这五湖酒肆,不时招来些贵人,村人便总想着能捕到一尾望月鱼,发笔横财,剩下的日子好去游手好闲。神灵实在看不过眼,故今晚显灵,以银光划破渔网,纵走了望月鱼。这是件大大的好事,上天在警示你们这些人快快恢复渔民本性呢,还这般垂头丧气做什么?”

又指着专诸道:“你师父阿和带坏了桃花村世代相传的风气,怕是不得善终。”

樊翁在桃花村威信甚高,被公认为最有智慧之人。他既然这般说,众人亦认为是神灵作怪,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多生抱怨,各自散去。

专诸自去桃花村中,向五湖公禀报今晚一无所获之事,只遣专毅回酒肆值守。

专毅讲完经过,双手一摊,道:“事情经过大致就是这样。既是神灵发了怒,怕是范君不独今日吃不到望月鱼,以后都吃不着了。村民不敢忤逆神灵,不会再行捕捞望月鱼。”

范蠡闻言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而齐整的牙齿,道:“哪有这样的事!”

专毅道:“可网上确实有个大口子呀!那渔网是村民合力编制,加了丝索,结实无比,我爹爹撒出去时还好好的,忽然之间网就破了,又没有旁人接近过,不是神灵作怪,还能是什么?”

忽一眼瞟见一名白衣少女正爬上岗坡,不及再与范蠡闲话,忙迎了过去,招呼道:“月女,你来了!你今日来得好早!”

月女十四五岁年纪,稚气未脱,高挽着双髻,红扑扑的圆脸上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手持一枝新折的桃花,笑吟吟地道:“早吧?我是受人托付,先行赶来酒肆占座的。”

专毅道:“是孙武君要你来的吗?”

月女点点头,又问道:“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到了?”

专毅笑道:“这不难猜啊。月女第一次来酒肆就说过,你很少见外人,只与孙武来往,就连到酒肆,也是被孙武强拉着来的。”

月女笑道:“我第一次来五湖酒肆,就喜欢上了这里,所以再也不用孙武哥哥拉啦。”又道,“孙武哥哥今日要在酒肆请客,他得先去迎接客人,又怕来晚了没了座位,所以几日前就求过我,央我先来占座。我生怕误了孙武哥哥的事,很早就动身出发了。”

忽一眼看到酒旗下的范蠡,爽朗清举,衣袂飘飘,恰如玉树临风,怔了一怔,奇道:“咦,还有比我到得更早的人吗?那位美男子,他是谁?”

专毅忙道:“那是范蠡范君,楚国人,也算是酒肆常客,只不过未曾与月女你遇到过。”又将月女引见给范蠡。

月女上下打量了范蠡一番,道:“范蠡君是楚国人吗?我有一个问题,是你们楚国的云梦大,还是我们吴国的五湖大?”

范蠡摇头道:“这我可不知道,都是一望无垠的大泽,要如何相比?”

月女又道:“吴楚交战多年,范蠡君这样的人物来到我们吴国,不怕被人怀疑是间谍吗?”

范蠡一愣,见月女咬着嘴唇,似笑非笑,显然只是随口一说,并无恶意,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专毅忙让月女先入堂挑座,又将范蠡拉到一旁,低声告道:“月女是山野之人……哦,我丝毫没有贬斥之意,月女自小在山林中长大,极少跟外界来往,说话无所顾忌,请范君多担待些。”

范蠡胸怀大志,如何会跟一个小女孩计较,当即笑道:“那是当然。”

专毅道:“今日是没有望月鱼了。五湖公也要等日上三竿才会来酒肆,范君还要留下等吗?”

范蠡笑道:“大老远地来一趟不容易,当然得尝过五湖公的手艺再走,我愿意等,五湖炙鱼也值得等。”

入来大堂时,范蠡见月女已占了最角落的位子,便挑了一张近门的几案坐下。

专毅为二人各上了一壶浆水,便自去厨下忙碌。月女随手摘下几瓣桃花,丢入陶杯中,晃了几晃,待桃花香气沁入浆水,这才端起来一饮而尽,随即将空杯置在案上,起身来到范蠡案桌,坐在边侧。

彼时尚无男女大防一说,吴楚之地风气开放,酒肆中时见男女杂坐,乱而不分,楚国更是有公开为男女提供野合机会的云梦之会[5]。对于月女冒昧之举,范蠡也不惊讶,举手问道:“月女有何见教?”

月女笑道:“见教没有。范蠡君在等人,我也在等人,等人很无聊啊,不如坐一起聊聊天解解闷。”

范蠡摇头道:“是月女在等人,我可没有要等的人。”

月女笑道:“范蠡君不是在等五湖公到来吗?难道五湖公不是人啊?”

范蠡一时语塞,遂道:“月女想聊什么?”

月女道:“你为什么要来吴国?是不是跟孙武哥哥一样,因为母国内乱,为避祸而来到吴地?”

范蠡道:“嗯,也不是。月女口中的那位孙武应该是贵族出身,而我在楚国只是平民……”

月女道:“平民怎么了?我也是平民,专毅也是平民,我喜欢他,也喜欢你。”

范蠡见对方一派天真烂漫,浑然不通世事,也不以为意,实话告道:“在我们楚国,只有贵族才能做官,平民是没有做官资格的。”

原来范蠡是楚国宛地[6]人氏,自幼发愤读书,成人后才学出众,成为一方翘楚。但楚国惯例,非贵族不得入仕,范蠡因出身寒微,总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他对此很是愤愤不平,慷慨激昂之下,不时有惊人之语,抨击楚国政治时势,为当地人所不容。

范蠡既无前程,又不为人理解,难觅知音,愈发苦闷,每每癫狂欲乱之时,便常常在山野间奔跑,作为发泄。人们不解其行径,愈发视其为怪胎。但这位乡人眼中的疯子,竟意外得到宛地长官文种的赏识。

文种字少禽,楚国郢都[7]人,贵族出身。他到宛地上任宛令时,听说当地有个无知狂妄的年轻人名叫范蠡,当即认为此人非同凡响,决意亲自登门拜访。

范蠡虽然恃才傲物,但得地方长官驾临寒舍,还是深感受宠若惊。二人一番交谈,各起惺惺相惜之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相识相知后,范蠡、文种多番秉烛夜谈,均认为楚国颓势已现,对时局深感失望,遂决意另择高枝,以有所作为[8]。文种甚至甘愿放弃宛令的官职,与范蠡一道另投他国。

接下来便是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原多是老牌诸侯国,小国不足以立身,大国则有公卿大夫激烈争权[9],甚至出现了威凌国君的局面。况且楚人历来被中原人视为南蛮,除非是申公巫臣那样曾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的名臣,否则很难得到重用。因而基本可以排除北上的选择,剩下的吴、越两国,则成了唯二之选。

自晋、楚争霸中原以来,夹在二者之间的宋、陈、蔡等小国无不深受其害,而晋、楚两国亦是两败俱伤,谁也没能彻底占到上风,由此才有了宋国出面劝和的“向戌弭兵”之事。
上一篇:红楼梦魇 下一篇:大明1805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