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87)

作者:于欢

李怏捧着父亲的脚,呜咽流涕,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老皇帝见已经登基的李怏竟还穿着紫袍,于是抬头说道:“将黄袍拿来。”

众人正要去寻黄袍,这时元渽便将李怏先前所穿的黄袍拿出,交给了林辅国。

林辅国旋即将之递给冯力,“大家。”冯力上前。

然而当老皇帝伸手拿起黄袍时,却发现袍服还有余温,他抬头看了一眼群臣,又看了一眼李怏,于是明白了什么,最终为三子黄袍加身。

李怏伏地顿首,摇头说道:“天命已归,请陛下回朝主政,臣愿回到东宫,再为皇子,以尽人子之孝。”

老皇帝当然知道这只是李怏当着百官的说辞,表面之语而已,“现在天命与人心都归于你,我已经老了,现在只要能让我安享晚年,就是你的大孝。”

在几番推辞与老皇帝的坚持下,李怏只好穿上黄袍。

就在老皇帝转头间,他从儿孙中一眼便看到了李忱,但是并没有说什么,便随三子入了宫。

回到望贤宫后,李怏命文武百官入宫谒见,此时的朝廷文武,皆已是新朝臣子,他们大多都是生面孔,以及从前不受重用的小官,如今受新君提拔,老皇帝自然明白,这江山,已是太子的了。

至歇息时,李怏又请皇帝入居正殿,遭到拒绝,“这是天子之位,我既已传位,便不该居于此。”

“陛下既是臣君,又是臣父,作为人子,臣岂能让君父居偏殿。”李怏回道,并起身亲自将老皇帝扶进殿。

是夜,各自回殿歇息后,望贤宫也安静了下来。

回到京师的老皇帝,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他躺在龙榻上,满眼忧愁。

“大家。”与他一样年迈的冯力踏入殿内。

“新君还没歇息吗?”老皇帝以为又是李怏来了。

“是十三大王。”冯力叉手回道。

老皇帝忽然一怔,他瞪着一双干皱的老眼看向殿门。

作者有话说:

第211章 平胡曲(四十五)

殿外, 负责看守的是龙武大将军陈元礼,李忱仅是与他对视了一眼,便从眼里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李忱静坐在轮车上, 眼睛漠视着殿内的烛火, “我们无法抉择自己的生,但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死。”

说罢她又闭眼长叹了一口气, “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没过多久, 佝偻着腰的老宦官从殿内迈出,叉手道:“上皇让大王进殿。”

苏荷轻轻拍了拍李忱的肩膀,旋即将之推入殿, 但她并没有跟着一同入内, 而是选择在门口等候。

“冯翁。”苏荷回头唤了一句。

冯力听后湿红了眼眶,“在老奴失势的时候, 也只有您和大王还如此呼喊。”

“在我和夫君眼里,您自始至终都是长辈。”苏荷回道,“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冯力作为权宦, 曾权倾朝野, 无论宗室还是朝臣都上赶着巴结, 以利相交,而今落寞, 自然无人问津。

但是苏荷记得他的好, 也知道他对李忱格外关照。

“老奴瞧见您第一眼时,就和看见小时候的十三大王一样欢喜。”冯力擦着眼泪说道, “大家做了不少糊涂之事, 唯独赐婚这件事, 是最为正确的。”

“它挽留了大唐呀。”

殿内, 李忱独自推着轮车,来到了年迈的父亲跟前,自马嵬驿之后,老皇帝整个人都衰老了不少,发须全白,张贵妃一死,他便再没了往日的精神。

如今又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处处受限的京师,这让他更显沧桑与颓废。

没有新君的吩咐,那些旧臣都不敢来探望老皇帝,除了一直陪伴在左右的大监与侍卫,此时的他,无疑是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李忱静坐在轮车上不再向前,她看着龙榻上日渐衰老的父亲,一夕之间苍了老数十岁,心里纵然有百般怨恨,却再也无法狠心。

老皇帝半眯着老眼缓缓从榻上坐起,他看着自己的女儿,父女两对视了许久。

“珺儿,你要相信,朕从来没有想过要害你的母兄。”也许是因自己的失势,想起了从前种种,以及崔氏在自己身旁,辅佐自己开创盛世的光彩,皇帝的愧疚再次涌上心头,“你的母亲,是这天底下最美的女子,也是朕最敬重的人。”

“你长大了,亲眼见过皇权之下的斗争,你应该明白。”老皇帝又道,“坐到这个位置上,很多事都身不由己。”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在长安,哦不,是洛阳,朕记得是开皇…开皇…”老皇帝回忆起了从前,或许是因为年老的缘故,说着说着,因为记忆衰减,他的话渐渐变得语无伦次,就像一个糊涂的老头,自顾自的低喃着,“我怎么会忘呢,我不会忘的…”

“阿爷。”良久后,李忱从轮车上用力撑起,跪在父亲膝下缓缓喊道。

失去权力之后的众叛亲离,让老皇帝无比的心凉。

这一声叫唤,让老皇帝从自言自语中回过神来,当场落泪大哭,自马嵬驿一别,到如今与身为新君的李怏再相见,便再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呼喊了。

然而万般结果,都是自己当初种下的因所致,老皇帝老泪纵横,心中悔恨不已,“阿爷对不起你。”

“也对不起你母兄。”

李忱的跪,是跪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抛去皇家的身份,而今的老皇帝,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七旬老头。

尽管如此,李忱也并没有就此原谅,有些错误,犯下后便再无法弥补,而李忱心中的创伤也同样。

叩拜后过了许久,李忱从地上缓缓爬起,老皇帝手中落了空,开始心慌了起来,“小珺,你还是不肯原谅我吗?”

李忱回到了轮车上,闭眼道:“兄长与母亲再也回不来了,我也已经做不回李珺,你叫我,如何原谅你呢?”

老皇帝垂下手,他躬屈着腰背坐在龙榻上,目光呆滞,李忱最后看了他一眼,便推着轮车转身离去。

“小珺。”老皇帝抬头,“你能…”话语有些哽咽,“常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吗?”

老皇帝起身看着李忱的背影说道,“就当是作为父亲,最后求你的。”

李忱没有回答,自顾自的推着轮车走出了大殿,留下老皇帝一人,望着门口发愣的站着。

“大家。”冯力迈入殿提醒道,“雍王已经走了。”

老皇帝一把瘫坐在龙榻上,“兄长。”

“三郎。”冯力靠近老皇帝。

“我不想回长安了。”老皇帝流泪满面道。

-------------------------------

翌日,御驾从望贤宫出发,李怏欲亲自为老皇帝驾车,却遭到老皇帝的制止,于是便改乘马亲自在车架前为太上皇引导。

临近长安城时,百姓们夹道跪拜,迎接二圣回朝,太上皇的归来,让百姓彻底相信,战乱即将平定,安宁的日子也将要到来了。

“陛下万岁!”

“圣皇万岁!”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圣驾进入城中,老皇帝坐在车内向百姓们招手慰问。

队伍至大明宫前停留,朝臣与百姓见驾,纷纷拭泪。

“诸位不要哭泣,让国家遭受如此动乱,朕有愧于你们。”老皇帝站在车架上安抚众人,“新君仁孝,乃天命所归,一定能够让天下重回太平。”

安抚众人后,老皇帝还想去宗庙祭拜,却被告知已被叛军焚毁,九庙神主暂移大明宫长乐殿。

老皇帝于是前往长乐殿,在九庙神主前忏悔罪过时,忽然失声恸哭,李怏就等在殿外,对父亲的哭声无动于衷,他只想快一些,快一些到让位的时刻。

做完这一切,老皇帝最终来到了宣政殿,这也是李怏期待已久的。

宗室、外戚,文臣武将换上朝服齐聚宣政殿,老皇帝当着百官的面,让位于李怏,并授传国宝玉玺。

让位之后,老皇帝主动提出移居兴庆宫,那座由潜邸与兴庆坊改造的宫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