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1480)
梁老师回道:“十几年前,我刚回来的时候,有后悔过。”
“即便是现在,校舍里也经常会有老鼠之类的动物,刚来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听着老鼠叽叽的声音睡觉,哪怕是大夏天我会牢牢裹紧被子,生怕老鼠钻进我的被窝。”
“我睡不着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啊,我一个大学生,村里人的骄傲,好不容易可以走出大山,怎么突然就回来了呢!”
“回来也就算了,还受这个罪,燕城是多么好的大城市啊,干嘛硬生生放着那么一个大城市不待,回到一个山旮旯头来受罪啊。”
“可是,我一想到那些孩子没有好的师资条件,没有好的教育环境,我就忍不住想要留下来,我想,我不就是为了这个回来的吗?”
“我常常会问自己这句话,这句话伴随了我前期最难熬的日子,后来,看到一个个孩子都走出了大山,这句话,彻底成为了我的动力。”
“江先生,各位先祖,我现在回答你们的问题。”
梁老师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缓缓站起来身来,字字铿锵道:
“我不后悔,哪怕现在,江先生所说的一切都摆在我的面前,我都不会放下我的孩子们,都不会放弃对乡村孩子的教育,不会让他们不认得字,不会让他们读不好书,只要我还有力气教书,就绝不会让村里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存在的意义,也是我十几年来站在这的意义,我无怨无悔。”
“好啊,好!!!”
观众们听得热血沸腾:“梁老师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们的国家教师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梁老师,你做到了。”康熙忍不住赞许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夫子一听,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对康熙问:“这是谁说的?”
“回先祖,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所写。”
康熙回道,特意用上了先祖二字。
在他看来,如今后世既为一家,那无论之前有多少恩怨,都是自家兄弟偶尔吵吵,打了几架罢了。
上阵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说的很好啊,待吾回去之后,一定要把这话记下来。”
孔夫子在脑海中连续重复了几遍,寻思自己到底是老了,这要搁年轻的时候,吾只需一遍就记住了。
“咦,朱皇帝,你那是何物?”
孔夫子突然像是注意到了什么。
不知为何,朱老祖一听到朱皇帝就觉得怪怪的,每次都能想到“猪皇帝”。
他抬起头,停下笔,回道:“夫子,咱这是后世的纸和钢笔,纸可以代替春秋时期的竹简,钢笔啊可以代替毛笔,还不用磨墨呢。”
“哦?那你有多少纸笔?”孔夫子眼前一亮。
第1092章 活到老,学到老
“多少纸笔?”
朱老祖眉头一皱,立马把手伸进胸膛的内袋:“咱还真没仔细数过。”
接下来,所有观众肉眼可见的看到,朱老祖从胸膛内袋里,掏出一把抓得满满的钢笔,因为一只手抓不牢,还有些钢笔掉在了地上。
之后,他又把手伸进袖袍里,掏出了三本大概手机大、大拇指厚的笔记本。
直播间的观众顿时看得一愣一愣,眼珠子都跟定格了样,嘴巴微微张开。
时不时眨着的眼皮,是他们不是静图的唯一证据。
“你为何有这么多的纸笔?”孔夫子都吃惊了,忍不住感慨道,“吾本以为,自己已是十分好学之辈,但和你一比,连吾都得甘拜下风。”
“夫子莫要误会,咱这些纸笔,并非是拿来记录生平所学的,而是用来给咱儿子写遗产用的。”
“哦?文字,还能成为遗产?”
孔夫子起身,走到朱老祖边上说道:“不愧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否借吾一观?”
“呐!”朱老祖把一本遗诏递给了孔夫子。
孔夫子打量了一眼,感慨道,“这个老四,想必是个能人,竟如此能干。”
“朱皇帝,可否借吾一笔一纸,吾也想记录些和后世对话之心得,交予后世之儒家。”
“夫子,给!”
朱老祖先是把东西借出来,然后才说道:“夫子,不是咱瞧不起儒家,您若是逝去,儒家还能听你的吗?”
“这……”
孔夫子顿时哑然,儒家要听他的,就不会曲解那么多儒家经典了。
随即,他摇了摇头道:“无妨,活到老,学到老,吾虽然身体越发不好,但这脑子还算灵光,既能学到东西,岂有不记之理?”
说完,孔夫子又坐会到了位置上,把本子打开,用拿毛笔的姿势拿着钢笔抵在纸张上,对众人说道:“我们继续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