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殿珠林(上)(136)

作者:彼岸琴音

她并不恪守礼数,事事温和以待,只有在这小壶天里他才能站直了说话,后背脊梁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的伸展。

安勤今日是有满腹的疑问,打算一次找他问个清楚:“我们这园子里用的水是从何处来的?”城里头四处的水源都干了,但园里的用水为何却并无从简或欠缺?

“平日里紫禁城、畅春园和圆明园的水,都是从玉泉山专门运来的泉水,每日定量送到各处。近几月少雨,水量大减,宫里又新增加了从房山和香山两处取水,都是甘甜清冽的上好泉水,”毛团回答。

“那我每日用来洗漱的水呢?”喝的是泉水,那用的呢?安勤热的时候,几乎每天洗两次澡至少要用掉四大木桶的水。

“夫人平日喝的和用的都是山泉,并未区分,”即使是大灾来临,皇宫及皇室成员的用水并无须担心的,而且保证都是最好的水。

想想自己平白无故每天洗澡的清泉水,再想想刚才在树旁热死的人,安勤竟觉得全身皮肤一阵发冷,从心底涌出的罪恶感使得手臂上硬生生的出了一片小疙瘩。

“城里的百姓都遭了旱灾,没水喝了,你知道吗?”安勤继续问道。

毛团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他怎会不知道?老百姓可怜啊!但老天爷不下雨,能怎样呢?“我知道的,今年夏天京城里已经热死了不少人。”

他经常往来于各处,消息本就最是灵通的:“我还听说,皇上马上就到京城了,方泽坛祈雨的祭祀都已准备妥当,九五至尊向天求雨,定能成真的。”

向天祈祷?

安勤不相信一场祭祀就能解决这场天灾,难道没有其他办法去挽救更多的生命吗?!

皇帝也好,自己也罢,哪怕多做一件,哪怕多救一个人,都好。

“毛总管,那从今日起,这园里的每一个人除了正常的吃喝,只能领用一小盆的洗漱用水。你去托黄太医开些解暑的方子,用每日我们园子里剩余的水熬成凉茶,到西门外发放,每人每天都可以领取一碗,派完为止;另外,我这里有些银子可用,你拿去多买些蒲草扇子,再让膳房里多做些面点,随着凉茶一起派发给百姓。”

无论这日子再艰难,但谁又不想活下去呢?

她的嫁妆不是很丰盈吗?买这些便宜的物件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吧!

从第二日开始,城西的老百姓们口口相传:在成府北头路上有个没挂匾额的府邸,每日上午在大门口都有茶水和吃食领取,一人一份,一般到晚膳前都能领到的。

安勤不知道,这件事她能维持多久,能帮助到多少人,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

--------------------

历史小知识:

1、明清时期,为了让皇宫里喝上清凉的泉水,有专门的水车从玉泉山把泉水经西直门拉到皇宫里,据说乾隆皇帝为了验证泉水的水质,让内务府的官员用特制的银斗称量天下所有的泉水,称量的结果是南京清凉山和苏州的虎丘泉及碧云寺、白沙的泉水每银斗重一两一分,平山的泉水重一两六厘,惠山和虎跑泉都是一两四厘,扬子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济南的珍珠泉重一两二厘,只有玉泉山的泉水斗重一两。

2、乾隆十六年(1751)五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曰:"京师玉泉,灵源浚发,为德水之枢纽。畿甸众流环汇,皆从此潆注。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

第92章 匆匆一面

=========================

果真不过三日,讷亲和观音保就都回了京城。

讷亲首先回了壶天小境,他这次一走就是两个月,若不是因为热灾胜水峪停工,也许要到中秋时才能回京城了。

当他风尘仆仆的从东门骑马进了园子,却发现西门口人声熙攘,竟是安勤一群人正向门外排着队的百姓发水和食物,大门外的人尽管多,但他们还是有序的站成了两列。

“勤儿,你们这是在作甚?”他下了马,直接走到她身边问道。

正在组织物资发放的安勤,却被身后突然出现的人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是许久未见的讷亲。

此时的他,深蓝色衣袍上沾满了黄白色的尘土,一张脸已晒得乌黑,嘴唇都干裂开了,儒雅的学士不过两月就换成了“标准难民”的造型。

“你怎么忽然回来了?”安勤实在是无法直视眼前“脏乱差”的讷大人,便赶紧招呼蜜枣:“你让毛总管立马把讷大人带去微翠楼,仔仔细细的梳洗一番,记得把我准备好的衣物都给他换上。”

讷亲并未多说,而是静静的打量着眼前这位着急的佳人。

她身着浅绿色长款丝袍,轻柔的衣袖和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飘来荡去的,仿佛为这炎热的夏日里扰起了一阵清凉的微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