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04)

作者:一枝春茶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需要及时将住在危房里的人迁去安全的临时的住所。

三是要修补坍塌的路面儿,清理路面儿上的淤泥和枯树枝。

杜蘅按照村民们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专长分配了每个人具体做什么。

挖沟渠、修路面都是重活就尽量交给青壮年去做。

排查危房、疏散村民责任重大需要里正亲自带着泥瓦匠和其他懂行的人去做。

当他主动提出要去挖沟渠,罗里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大郎,你是读书人,又是这十多年来咱们村出的第一个童生,以你的资质将来考个秀才、举人、中进士也是完全可能的。像你们这样的读书人就是官府都要免除赋税徭役,如何能干这样的活儿?”

罗大勇也站出来道:“是呀,大郎,你就听我爹的。老李家那个柱子不过是仗着读了几年书,识得几个字家里就跟供菩萨似的供着他。像你这样为咱们村里争光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也没人敢说什么?”

杜蘅微微摇头道:“大勇哥、罗叔,我知道你们是一片好意。只是我自幼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大家对我们母子也多有照拂,我若是此时置身事外只会良心不安。再者,挖沟渠事关重大,我若不跟去还真有些放心不下。”

罗里正思索再三,还是点了点头,又对儿子叮嘱道:“大勇,你也去,遇上什么事也好相互照拂。”

罗大勇点头应下,又望着站在人群后面的妇人道:“爹,那陈家婶子怎么也来了?”

罗里正叹道:“她家里男人害了病,干不了重活儿,约莫是想挣下几顿口粮拿回去分给家里人。你们先动身吧,我这就去劝她回去。”

村里承诺凡是过来出力的人都包中午、晚上两顿饭。

妇人们那边也由罗里正的娘王老太太牵头,动员大家伙儿洗涮的洗涮,烧菜的烧菜,蒸馒头的蒸馒头,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里正家的屋子宽敞,王老太太和几个儿媳妇在屋檐下砌了几个临时的灶台,找村民们借了几口大锅来炒菜。

虽说里正说了这几顿饭算公家的,但这事儿是对大家伙儿都有利的好事儿,乡亲们也主动拿出自家屯的小菜、米粮过去帮忙。

宋宁带了自己做的两坛酱菜和咸鸭蛋,刘慧娘也好不容易说动曹氏拿出家里的一捆猪油添给公家。

外头下着瓢泼大雨,小媳妇们凑在屋檐下一边手脚麻利地干着活儿,一边儿听婆子们闲话家常。

“哎哟,这雨还真是下个没完没了了。你们说咱们地里的庄稼还能收成吗?”

“人杜家大郎都说了,只要咱们及时挖通沟渠把田地里的水排出去,就能,怎么说的来着……及时止损。你说是吧?三娘。”

妇人们齐刷刷地望向坐在屋檐下剥蒜的宋宁,宋宁有些羞赧地朝大家笑笑。

“嗯,您说得对,相公说只要咱们早做预防就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木匠媳妇刘氏忍不住打趣道:“三娘啊你家相公是个读书人,不比咱们村儿那些皮糙肉厚的粗汉子,这外头这么大的风雨,你舍得他去?”

妇人们都忍不住嬉笑出声等着听宋宁如何回答。

宋宁脸色涨红,强作镇定道:“刘婶儿您说笑了,相公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家里农活也没少做,大家都去得,他也去得。”

妇人们还要拿小夫妻两个开玩笑,王老太太放下锅铲走过来及时帮着宋宁解围。

“去去去,你们这些老不羞的,有那功夫还不如担心担心自家男人在外头怎么样了。”

说罢便拉着宋宁去了灶上帮忙,“你那些婶子都是些嘴上没个把门的,别跟她们混在一起。”

宋宁点头谢过她的好意,这时候王老太太的大儿媳妇过来问道:“娘,灶上的碗碟不够用了,咱去哪家借去?”

王老太太点点头,“好了,叫上你弟妹,我同你们一块儿走一趟。”

宋宁朝窗外看了一眼:“王阿婆,外头雨太大了,还是我跟婶子们去吧。”

王老太太解下身上围裙塞到她手里,“还是我去吧,三娘,你手艺好,帮我掌勺炒几个菜。”

--------------------

第50章 荷包

=====================

宋宁见阿婆们已将一大锅青菜粥熬好了,蒸笼里蒸着白花花的大馒头,又有猪头肉、炸小鱼干、拌豆角、擂茄子整整齐齐地摆在案板上。

她挽起袖子就地取材做了一道酸笋炒肉,又摊了几张鸡蛋葱油饼,将从家里带过来的卤豆腐干、咸鸭蛋摆了盘儿添在一旁。

下雨天黑得早,外出干活儿的男人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大家伙儿顶着风雨忙了一下午都是又累又饿,眼巴巴地等着开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