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03)
宋宁算完账收起纸笔,望着他投在帘子上的影子问道:“相公,你是怎么看出咱们这儿可能会发大水的?”
毕竟他们这地方七八月下暴雨也是常有的事儿,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下个一两日也就止住了。
人们依旧该收割的收割,该播种的播种,因此大多数时候没人会把这样一场雨放在心上。
杜蘅笑了笑,耐心同她解释道:“《九江地方志》上有记载,咱们附近这几个村的河流均发源于绥江。此次从兰台郡乘船回来,我听江上的船翁们说起绥江上游的几个村子都遭了水灾,便猜测咱们下游也有可能会受牵连。”
宋宁支着下巴喃喃道:“所以你才会冒着大雨天从外面赶回来。”
帘子里头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他从水里站起来了,整个身形被清清楚楚地勾勒在帘子上,宋宁红着脸收回目光,赶紧背过身去。
“那个,我先睡了,灯给你留着。”
说罢,她翻身上床,手脚麻利地将自己裹进薄被里,对着墙壁装睡。
不多时果然就听见他从里面出来了,只是他并未急着歇息而是在灯下略坐了一会儿。
杜蘅留意到了已经归置好的行李,手指抚过那一页页已经烘干的书稿,眼中是藏不住的笑意,等到身上水汽都干了也熄了灯上了床。
到了次日清晨雨还没停下来的意思,一家人刚吃完早饭就看见罗里正冒着大雨过来了。
罗里正抹着额上的水珠,满面愁容道:“大郎,早上下河村的老李头过来找我,说水已经涨过桥墩上的第二根线了,再这么下去上游的水库也关不住这么多水了,到时候咱们下面几个村子都要跟着遭殃了。你昨日说的那些个法子,我看还是早些实行的好。”
“好,我这就跟您一块儿出去找村民们说明情况。”
杜蘅取下墙头的斗笠蓑衣穿上身,同家里人打过招呼就一刻不耽误地跟着罗里正出去了。
他们先去了各家族老家中,将上游涨水、村子受灾的事儿说了一遍,杜蘅又同他们解释了自己的提议。
这些族老们清楚洪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想到此时还泡在水里的那些庄稼,都表示支持里正和杜蘅的提议。
众人一商定便紧锣密鼓地分头去召集自家族人,同他们说明情况,号召青壮劳动力出来帮忙。
白水村共有六十八户人家,有的人家住的位置比较偏远,里正和杜蘅就亲自上门通知他们做好防洪抗灾的准备。
经过大家伙儿一上午的奔走,到了下午已经集齐了八十七名劳动力。
大家伙儿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齐刷刷地聚在临时搭建的雨棚内商谈分配劳作。
罗里正的大儿子罗大勇拿着小册子清点着来的人的名录。
木匠家的小儿子二栓子突然指着刘慧娘的爹刘贵嬉笑道:“你们看,连刘二叔这样拄着拐棍的都来了,该不会是看王大娘手艺好,想蹭公家一顿饭吧?”
众人笑作一团,刘贵气得咬牙抡起拐棍儿朝二栓子小腿上招呼了一下。
“你这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坏小子,你刘二叔就算拄着拐棍儿走起路来照样比你快。”
二栓子闪身躲到罗里正身后,朝他吐着舌头,“走得快有什么用?回头您在小河边上摔一跤,丢了拐棍,爬不起来,多丢人呢。”
刘贵气得牙痒痒,拄着拐棍儿一瘸一拐地追着二栓子打。
众人又嘻嘻哈哈哄笑起来,罗大勇清点完人数将册子递给自己爹。
罗里正匆匆看过名册,踩着凳子,敲响锣叫大家伙儿安静下来,问道:“好了,各家的人都来得差不多了。只是王二呢?他家怎么一个人也没来?”
二栓子忍不住插话道:“罗叔,王二叔家的老太太怕发大水把她儿子冲走了,死活不叫他出门儿。”
大家伙儿又忍不住笑起来,王二家一家子都是什么德行大家伙儿心知肚明,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轻易请不动他们。拿老太太出来顶锅,亏他们两口子想得出来。
罗里正板着脸轻咳了两声,又问道:“那这个钱三儿怎么回事儿?”
这回不等二栓子抢话,罗大勇忍不住提醒道:“爹,这个钱三儿平素就是个懒骨头,他家地里的荒草深得都看不见路了也没见他动过一下。公家的事儿您就别指望他了。”
罗里正点点头,环视了一圈儿,目光落在了在场的唯一一个妇人身上,转身同杜蘅商量了几句,便开始分配劳动力。
眼下要做的主要有三件事儿。
一是要挖通沟渠,让田地里的水都能排出去,以防大雨过后出现内涝的问题而影响大家收成。
二是要排查村子里的危房,村里有不少常年遭受鼠啃虫蛀的老房子,这些房子再经一场大雨很有可能会出现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