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197)
有了这两锅卤味,望安驿茶棚的利润马上能上一个台阶。
所以,他一看鸡蛋没几个了,赶紧打发人去买了一篮子,煮了重新放进卤汁里。
颜汐让他将卤汁放到后院去,前面另外架了一口锅,“以后浸泡后的茶叶蛋,放到这锅里,锅里只要稍微加些茶叶和酱油就好,这锅放在炭炉上温着。”
颜汐又配了几个卤味料包留在茶棚,教了刘进宝老卤得留好,望安驿这边新推出的卤味大受欢迎,其他几间茶棚自然也可跟进,这茶叶蛋和关东煮,也就是调卤汁有点难度,其他都简单。
颜汐回到阳山村,试验了几锅卤汁后,终于将卤汁配方简化成料包加酱油的法子。
她一口气做好几十个料包,依然是统一大小的锅,一个料包加多少水,能煮多少东西,第二次如何处理,细细写了一个单子,又确保大家都能学会。
有了卤味加持,与善茶棚的盈利直接翻了一倍。
单单二月一个月,四间茶棚的净利就有六百多两,临水驿、望安驿人流量大,就连阳山村这间茶棚,都能卖出一百多两银子。
眼看着生意稳定,王七带了几个人从望安驿往北走,已经选好第五间茶棚,地也买好,开始动工了,若是快些,三月就能开张了。
而阳山村里,刘家族学也开学了。
刘衡出面,请了一位老秀才来坐馆。这位老秀才年近五十,几次乡试不第,止步于秀才功名。索性死心给人坐馆。
他虽然没考上举人,但是学问上是扎实的,开蒙教学极好。
刘衡亲自上门去请,老秀才深觉脸上有光,又看阳山村这边诚心相邀,束脩给的也高,也就答应了。
刘氏族学就办在祠堂的隔壁。孩子们每日往学堂走,就会看到那高高竖立的功名旗。
刘衡也客串了一下讲师,有空就去祠堂的学馆讲学。附近的村子有想启蒙的,将孩子送到阳山村来,刘氏族学也一律收下,让大家附学。
一时间,阳山村书声琅琅,向学之风浓厚。
颜汐的与善茶棚里,布置也更统一了。继望安驿之后,其他所有茶棚,大堂进门右侧是柜台,正对门的墙边立着一个书架。
这里面的书,都是参加县试、乡试和会试的参考书。
附近的读书人想看,可坐在茶棚大堂中看,若是想要借阅,只要写下姓名籍贯和借阅日期,就可将书带走,待看完再归还。
读书人不多,但是这一架书摆在那儿,却让人称颂不已。
接替洪县令继任的钟县令听说后,大为高兴,县中有人倡导向学之风,还造福乡里,特意写了一封折子向上褒扬刘衡。
这封褒奖的折子传到永州学政杨舒达手中,他一想这是为自己的学政政绩添了一笔,自然也乐于锦上添花,向京城上折子褒奖。
折子到京城时,刚好是放榜之日。
第154章 衣裙下有血
魏桓回京后,还想等着刘衡进京,结果左等右等都没来,派人去永州那边打听,听说是因为王氏死了刘衡不得不在家守孝。
王氏,居然这时候死了!
他一边遗憾儿子错过了这一科,不能一鼓作气考下进士。一边暗恨王氏薄命,死就死了,还要拖累一把儿子的前程。一边又有些欣喜,王氏一死,自己与刘衡父子相认后,倒是不必再担心王氏的安置之事,也免得父子之间生隙尴尬。
他下衙之后本想去喝杯酒,又怕徐玉容疑东疑西,只好到茶楼雅座叫了壶茶。茶楼里刚好有人聚会谈论,考中的打算上任前回乡祭祖,告慰祖先。
他听着不由更是失落,几次提及认亲,徐玉容都是推三阻四,喝下几杯冷茶,心中郁闷才觉散开些,想到徐玉容说今天回家打听他能否升迁之事,天色也已经不早,连忙又赶回家里。
回到府中,徐玉容已经准备好了晚膳,连忙带人迎接。
她陪着魏桓回到正房换上家常衣裳,吩咐人传饭,又特意拿了一小坛酒,“魏郎辛苦了,这酒是今年的贡酒,圣上赐给我父亲的,他特意送了一坛子过来让你尝尝。”
“多谢岳父大人,多谢夫人。”魏桓接过酒杯,一股扑鼻酒香,抿了一口,又扶徐玉容坐下。
夫妻俩边喝边说着话,很是柔情蜜意。
原本该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魏桓与徐玉容成亲后,府里没有长辈,两人吃饭也就随意多了。
喝了两杯,魏桓刚想开口问问今日徐首辅可有说什么,徐玉容先让人退下了。魏桓放下酒杯,徐玉容跟他商议道,“魏郎,我上次回老家,见了族里几个孩子,您看这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十二,年岁都不大,可喜他们都是聪明的,这个十二的听说今年可能考出童生呢。”